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议提案 > 政协提案 
关于0602058号政协提案办理信息公开
标题:关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善儿童医疗的建议
编号:0602058委员姓名:简婷
提案
背景:
问题及分析:
意见和建议: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实施后,将会对现在原本就紧张的儿童医疗工作带来直接的影响。目前全市的儿科专科医院、二、三级医院的儿科诊室均已在超负荷运转,儿科医疗资源及服务明显不足。私立的妇儿医院近年来逐渐增多,但盈利性的收费,不能被多数家庭接受。为此,进一步有效缓解儿童看病难,发展社区儿童医疗,让儿童小病就近治,必将提到日程。

对此,建议在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专业评估后,开展儿科诊疗的标准化建设,规定儿科基本配置,制定儿科药品目录,规范儿科诊疗行为:

    1、充分发挥儿科医联体的作用,对社区全科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到三级、二级医院进修等多种形式,提高社区医师儿科疾病的诊治水平,建立社区医院儿科医生队伍,使儿童常见病在社区医院就能诊治,从而引导就医患儿不再到大医院扎堆,缓解儿童看病难问题。与医联体医疗机构建立儿科患儿的转诊、预约绿色通道,避免延误患儿的治疗。

    2、成立儿科专业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确立社区儿科建设标准,规范儿科专业建设,加强业务指导。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开展社区医疗机构儿科医师培训项目,提高基层儿科医师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由区卫计委负责,通过开展儿科医师转岗培训,吸引并培养一批从事儿科的专业人员,进一步充实儿科医师队伍,其中培训对象包括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全科医师(合格后加注儿科专业),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

3、扩大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加强社区的儿童健康管理。在签约居民享受到的基本医疗服务,如常见病、慢性病的诊治、预约转诊等服务项目外,加入包括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等项目。

4、加大社区全科医师队伍的建设力度,每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至少配备1名全科医生提供规范的儿童基本医疗服务。加强社区全科医师的培训,考核合格后增加儿科执业范围,使基层机构提供儿童内科常见病的基本医疗服务。

    儿科是一个专科,专业性很强,加之儿科疾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社区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此,以发展社区儿童医疗为切入点,为真正提高儿童保健医疗水平做出有益的探索。

答复内容
答复结果:解决或采纳
简婷委员 :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对原本就紧张的儿童医疗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儿科医疗资源及服务的缺口加大。在此形势下,为了进一步有效缓解儿童看病难,发展社区儿童医疗,闵行区启动了复旦大学儿科医疗联合体(闵行协作网)及社区儿科诊疗标准化诊室建设。具体措施如下: 一、社区儿科标准化诊室建设 2016年,闵行区启动首批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项目,其中包括“社区儿科标准化诊室建设”。根据闵卫计〔2016〕30号《关于印发<闵行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诊室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儿科诊室统一功能布局和装饰、统一配置儿科检查器械和常规急救药品。儿科诊疗区域相对分离,规范服务流程,具备远程医疗会诊功能。 2017年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完成了儿科诊室标准化建设,儿科门诊就诊总人次105633,社区全科医师参加市级全科医师儿科培训,预计三年内社区40%的全科医师将通过儿科培训获得合格证,并于儿科医院实地培训。 二、复旦大学儿科医疗联合体(闵行协作网) 复旦大学儿科医疗联合体(闵行协作网)自2016年3月启动,通过深入持续的推进建设,现已基本整合本区所有儿科卫生资源,推进区域临床儿科创新体系建设,在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学科建设、信息共享四个方面开展合作,为患儿及家属提供“同质、梯度、连续”的优质儿科诊疗服务。2017年度,区内3家综合性医疗机构儿科门急诊量达378552人次,较2016年同比上升20.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门急诊量达105633人次,较2016年同比上升16.75%。区内儿科医师参加儿科医院专项培训及市级全科医师儿科培训累计人次70多人次,区内社区护士儿科技能专项培训26人次;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展贫血、遗尿等专病项目,2018年拟新推黄疸、哮喘项目。 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 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实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的通知-闵卫计收〔2017〕1452号-沪卫计基层[2017]12号》的文件要求,上海市已将0-6岁儿童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点人群,闵行区也将根据该文件开展工作,规范儿童的健康管理,并着重推进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 感谢您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