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议提案 > 政协提案 
关于0602072号政协提案办理信息公开
标题:做好老江川路沿线滨江区域专项规划,助力南部科创中心建设
编号:0602072委员姓名:彭崇胜
提案
背景:
问题及分析:
意见和建议:

 

2015年9月,时任市长杨雄提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闵行要建设上海南部地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希望,2016年初闵行区率先制定建设南部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框架方案提出了1个建设目标(上海南部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2个着力点(提升科技支撑力、提升产业竞争力)、3区融合发展(大学校区支撑和引领、高新区块集聚和辐射、城市社区统筹和承载)、实现4大功能(研发机构集聚、产业创新引领、成果转化承载、创新创业示范)的总体思路。在空间规划上重点聚焦莘庄以南的“大紫竹”区域。前期规划建设的重点在于沧源路开放式创业街区建设,即以沧源路(上海交大西侧)、剑川路(上海交大北侧)为主轴的“T”型区域。未来南部科创中心将是闵行区转型升级、产城融合的重要支撑点和突破口,提前做好该区域规划将至关重要。

通过到闵行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南滨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与紫竹科学园区走访、调研发现,老江川路沿线滨江区域专项规划迟迟无法启动,主要原因有:

1.规划主体不清、规划思路缺乏整体性  老江川路是自江川路沿南边污水处理厂东侧向南至上海染料化工厂大门口转向东,穿过S4至紫竹园区二期。按照之前的管理范围划分,东段(S4以东)属于紫竹园区管理,西段(S4以西)属于南滨江公司管理(注:两家单位声称的管理区域有出入,重叠的地方位于S4以东,建筑码头以西部分)。该区域行政区划上隶属江川街道,但街道无权做规划,区规划和土地管理管理部门只是在“闵行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6-2035)中提到打造黄浦江发展带的蓝映两岸设想”,对上述区域的规划定位为“产城融合社区”,应该说大方向没有问题,但目前未介入该区域详细规划工作。

2.区域功能定位难确定   南部科创中心规划本身目前聚焦于剑川路、沧源路“T”型区域,对老江川路沿线滨江地带战略规划缺乏功能定位;南滨江公司暂时未明确所负责的西段未来功能定位;紫竹科学园区对东段规划仅提出了“产城融合”的思路,提出“人才公寓+文体设施+商业商务配套设施”的设想,缺乏详细指标及相应的调研、需求的依据。

3.沿线低附加值、高污染企业关停或搬迁难度较大  老江川路是南部科创中心所在区域滨江地带临江道路,周边分布了诸多污染重、附加值低的企业或码头,以及破旧民舍,与南部科创中心定位极不匹配。例如:生活垃圾转运码头,目前负责整个闵行区(包括浦江镇、虹桥商务区)的生活垃圾转运,平均每天处置约2200吨,而且该码头投资1.5亿,尚处于边建设边运营中,不太容易搬迁。还有建筑垃圾转运码头和砂石建筑材料和煤炭上岸(康浦)码头、福集搅拌站(水泥)等均是空气(灰尘)污染的源头。此外,上海染料化工厂、污水处理厂搬迁及土壤修复也是比较大的难题。

南部科创中心建设既是上海市战略,更是闵行区未来一段时间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亟待启动老江川路沿线滨江区域的专项规划,助力南部科创中心建设。具体建议如下:

1.明确“老江川路沿线滨江区域专项规划”责任单位,尽快启动规划项目  建议由闵行区规划和土地管理部分牵头负责,南滨江公司、紫竹科学园区和江川路街道参与,形成专项规划小组,邀请具有国际视野的城市规划专家、相关企业管理人员参与规划的调研和论证,确保规划符合“南部科创中心”发展战略。争取在2018年6月底以前完成功能定位及实施方案的制定。

2.启动高污染企业、码头的关停方案论证  由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牵头制定老江川路沿线滨江区域高污染企业、码头的关停方案,具体包括建筑垃圾转运码头、康浦码头、搅拌站、染料化工厂、污水处理厂等,并组织各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最终方案提交区委、区政府办公会讨论后尽快执行,确保老江川路沿线滨江区域专项规划可执行。应特别重视上海染料化工厂、污水处理厂土壤修复工作,方案应该听取土壤修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3.逐步弱化老江川路生活垃圾转运码头的功能,减轻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老江川路生活垃圾转运码头是历史形成的,目前承载闵行辖区所有生活垃圾转运,因而对南部科创中心周围环境、道路交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与世界级科创中心及国家及高新技术开发区规划不相匹配。但因为历史原因,目前该码头仍然投巨资建设中,彻底搬迁确有难度。区绿化市容局也已经注意到该问题的严重性,目前已有计划分散各区域的生活垃圾转运,未来打算建设华漕、七宝、浦江新的生活垃圾转运码头,但是,目前仅启动个别项目,进展太慢。因此,建议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与区绿化市容局、区环保局等部门对接,尽快落实新的生活垃圾转运码头的用地规划和环评,争取2018年全部启动新设的生活垃圾转运码头建设,逐步弱化老江川路生活垃圾转运码头的功能,降低其对周边环境、道路交通的影响。

附:老江川路周边现状图片

 

会办意见
南滨江公司 :
彭委员提出“做好老江川路沿线滨江区域专项规划,助力南部科创中心建设”的建议, 该区域属于上海市黄浦江两岸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市浦江办”)统筹范围。该办正在制定《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我办按照市浦江办的要求对该区域的滨江公共空间制定建设计划。 另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我办正会同区规土局编制《紫竹双创走廊规划评估和优化调整》,彭委员的建议所涉及的区域为本次滨江公共空间规划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地区土地权属方为紫竹高新区、华谊集团、福新面粉厂等企事业单位与村集体。目前,我办正与华谊集团合作,对上海染化厂地块及周边地区开展前期规划研究,拟结合控规调整将该地块改造为科创主题的滨江公共空间,助力南部科创中心建设。 下一步,根据市浦江办和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我办将结合黄浦江滨江公共空间贯通工作,争取将彭委员的要求在方案中进行体现,通过公共空间的贯通和提升将该区域打造为集生态、科技、时尚、休闲于一体的世界级滨水公共空间。
会办意见
江川街道 :
闵行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6-2035)已形成总规草案,根据区总规编制要求,下一步对各主城片区街、镇发展进行后续的主城片区单规划编制。江川路街道属闵行主城片区南部单元,是闵行先进制造业最核心的承载区。明确发展目标为:促进产城融事,以紫竹为核心打造上海西南部的科创中心。 江川最为南部科创中心的重要核心区,在此大背景下,2017年度江川路街道委托中规院对江川区域进行了城市更新设计专项规划,该项目初步的设想:根据江川路街道的自身发展条件和结合南滨江紫竹创新产业走廊发展,建设闵行南部科创中心承载区。未来借助优势资源与闵行南部科创走廊的发展机遇,江川路街道将建设成为具有重大区域影响力的滨江梦创小城,在总体目标的引领下,江川将对城区进行新一轮的更新改造。 南滨江公司近期正在对紫竹创新创业走廊区域进行规划评估和优化调整,并制定了紫竹创新创业走廊沧源片区2018-2020年转型改造实施工作计划,江川路街道将继续密切配合区规土局、南滨江公司做好南部科创走廊的规划和建设工作。
会办意见
区绿容局 :
因会办意见内容有字数限制,故请见附件。
会办意见
吴泾镇 :
老江川路沿线滨江区域属于市黄浦江两岸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市浦江办”)统筹范围。该办正在制定《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目前,区滨江办按照市浦江办的要求对该区域的滨江公共空间制定建设计划,并会同区规土局正在编制《紫竹双创走廊规划评估和优化调整》,助力南部科创中心建设。 下一步,区滨江办将结合黄浦江滨江公共空间推进工作,通过公共空间的贯通和提升将该区域打造为集生态、科技、时尚、休闲于一体的世界级滨水公共空间。 我镇将积极配合各项工作的开展。
会办意见
区经委 :
根据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要求,我区近年先后出台了《关于建设上海南部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框架方案》(闵委发〔2016〕11号)、《紫竹创新创业走廊建设工作方案》(闵府办发〔2016〕52号)等,积极推动闵行区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建设,各类成果陆续显现。 1、关于南部地区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区主要聚焦于剑川路、沧源路“T”型区,主要是希望在企业、科研院所、高校集中的区域率先打破围墙、整合资源、扩大影响,探索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目前,主要由南滨江公司牵头,推进沧源科技园及周边区域转型升级,已经完成沧源科技园整体转型方案研究,启动了开展剑川路景观绿化示范段一期工程、剑川路940号公共服务中心改建、园区企业厂房的转型开发的合作等工作。同时,2017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闵行区人民政府、上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签署“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推进构筑起多层次创新创业载体,各类人才不断集聚。 2、关于高污染企业、码头的关停并转的相关情况。2015年至今,我区不断创新调整思路和方式,坚持结构调整与产业能级提升、城市功能提升、控制人口规模、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城市安全相结合,建立整合、关停、收储、复垦、转型综合体制,倒逼与引导服务相结合,聚焦“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专项、重点企业”,统筹规划、分年度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功能优化配置。三年来,全区累计完成产业结构调整项目1903项,调整企业占地面5130多亩,重点涉及化工原料加工、塑料、建材、小五金、石材加工等低端、落后行业,节能量超过17万吨标准煤,涉及职工23000余人,为我区经济转型升级、土地二次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老江川沿线滨江区域高污染企业、码头的关停并转,我委将按照《关于本市中小河道整治重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有关事项的通知》(沪经信调〔2018〕71号)相关文件精神,与区水务局做好对接工作,锁定我区中小河道综合整治条段区域,对按照划定的范围内企业调整,并做好业务指导工作。 以上意见供参考。 闵行区经济委员会 2018年3月15日 会办单位通讯地址:沪闵路6558号 邮政编码:201199 联系人姓名:李伟 电话:64130153
答复内容
答复结果:解决或采纳
彭崇胜委员 :
一、关于明确“老江川路沿线滨江区域专项规划”责任单位,尽快启动规划项目。 根据城乡规划法和部门责任分工,区、县规土局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因此,我局将根据区政府要求认真做好区域内的规划编制工作。提案中所提的老江川路沿线滨江区域属于上海市黄浦江两岸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市浦江办”)统筹范围。该办正在制定《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区滨江办按照市浦江办的要求对该区域的滨江公共空间制定建设计划。 另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我局正会同区滨江办编制《紫竹双创走廊规划评估和优化调整》,彭委员的建议所涉及的区域为本次滨江公共空间规划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地区土地权属方为紫竹高新区、华谊集团、福新面粉厂等企事业单位与村集体。目前,区政府正与华谊集团合作,对上海染化厂地块及周边地区开展前期规划研究,拟将该地块改造为科创主题的滨江公共空间,助力南部科创中心建设。 另S4以东紫竹地区城市更新区域评估项目已于2018年1月2日经闵府(2018)1号文批复同意,并于2018年1月10日上报市局备案。我局将结合紫竹城市更新区域评估的内容,研发基地二期拟重新修编规划,进一步提升区域功能定位。此外,江川路街道于2017年委托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编制了《江川地区城市更新》,对于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及缺口进行了梳理,并对于该地区未来发展提出了若干策略。 下一步,我局将通过2018年单元规划的编制,将《紫竹双创走廊规划评估和优化调整》、紫竹地区城市更新区域评估和《江川地区城市更新》的相关内容纳入单元规划,在规划编制中积极听取相关部门意见并向人大和政协委员汇报,争取将彭委员的要求在方案中进行体现,通过公共空间的贯通和提升将该区域打造为集生态、科技、时尚、休闲于一体的世界级滨水公共空间。闵行主城片区南部片区单元规划计划2018年3月-5月开展规划调研和评估报告研究工作,通过对既有规划和现状发展进行梳理与评估,明确单元发展主要问题和任务;2018年5月-10月开展初步方案编制工作,形成总体发展战略、重大专项统筹等内容的初步方案;2018年10月-12月,开展部门意见征询,听取市、区级部门、街镇(工业区)、平台公司、公众及专家的意见,结合反馈意见,深化单元规划初步方案中有关总体发展战略、重大专项统筹等内容,并重点开展分单元的导则编制工作,明确分单元控制内容,编制分单元图则以及近期重点项目图则,争取2018年年底前,形成稳定的单元规划成果。计划2019年6月前完成最终成果报批工作。 二、关于启动高污染企业、码头的关停方案论证。 提案中所涉及区域的高污染企业不在2018年产业结构调整名单内,建议委员联系江川街道,由江川街道将高污染企业名单报送区产调办,区产调办将会根据江川街道提供的调整名单,明确调整计划,推进此项工作。 产业结构调整申报主要流程为,年初由街镇排摸今年调整企业名单并上报区产调办,再由区产调办汇总上报市产调办。市产调办一年两次申报产业结构调整资金,主要由企业自主提出,街道、镇初审后上报,区经委复核并上报市产调办。期间,区经委和街道、镇将会做好相关政策的解读和申报指导工作。 三、关于逐步弱化老江川路生活垃圾转运码头的功能,减轻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提案中所提的闵吴码头承担着全区生活垃圾的转运功能。根据区绿容局梳理,为保证全区的生活垃圾能够日产日清,位于闵行区老江川东路301号的闵吴码头,承担着整个全区约2200吨/日的生活垃圾转运至老港固废综合利用基地进行无害化处置的功能,且该码头已纳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复的《闵行区环卫设施专项规划(2015-2020)》(沪府规〔2015〕177号),是全区唯一的生活垃圾转运码头,也已纳入了《上海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且该码头自2014年以来进行了全面地更新改造,已从原来的散装生活垃圾码头提升为集装化生活垃圾码头,在改变码头自身环境的同时,对周边及水域环境都大有改善,符合上海市生活垃圾集运码头要求。 为有效缓解闵吴码头转运压力,同时降低运距较远街镇的运输成本及交通压力,全面考虑全区生活垃圾物流体系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将计划于在北部(华漕区域)、中部(七宝或莘庄区域)及东部(浦江区域)设置三座区级生活垃圾中转站。目前北部中转站已进入立项阶段,预计2019年建成。中部及东部的中转站存在规划尚未落地问题,中部的中转站计划设置于七宝或莘庄区域,七宝区域设想落在MHPO-0104单元中春路沿线(目前该单元控规在规划研究),莘庄区域设想落在MHPO-0204单元沁春路中春路西侧、嘉闵高架东侧公共绿地内(需作单元控规调整);东部设想落在浦江区域HPO-1321单元召楼路东、沈杜公路北,目前该地块尚未收储,且浦江镇另有调整用地计划。故中部及东部的中转站力争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启动。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