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以来,上海三岁以下的儿童数量激增。由于公办幼儿园只能招收3-6岁的儿童,0-3岁儿童在公办机构入托的可能性很小。公共育儿资源的缺失使双独家庭捉襟见肘,加剧了家庭矛盾和社会矛盾。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二孩生育政策的推行,并会引起加快人口老龄化增长的隐忧,与国家兴国强国战略背道而驰。一项关于“上海0-3岁儿童早期需求服务指导状况的监管”调研显示,67.5%的0-3岁儿童家长都有入托的需求,而包括早教机构在内的民办托幼机构存在鱼龙混杂的状况,让很多家长望而却步,因此恢复0—3岁公办托儿所迫在眉睫。
关于恢复“0—3岁公办托儿所”的几点建议:
1.应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建议政府在新建配套公办幼儿园时同步配套公办托儿所。同时盘活社区资源空间,协调社区内的其他公办幼儿园、公办早教中心提供全日制、半日制、计时制的托幼服务。目前每个区都配有公办的早教中心——育儿指导服务中心,但只提供早教服务。因此,尝试在公办早教中心试点推行托儿服务,也是一条途径。
2.严格把控师德、建立一支热爱儿童、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妇联和幼教管理部门应对教师资质进行审查;育儿指导服务中心应对师资能力进行培训;妇联、幼教管理部门可建立巡查员队伍,安排巡查员不定时地对公办托儿所进行暗访,家长年底对托儿所进行打分。
3.充分利用邻里中心的资源和优势,逐步推进早教课、半日制、计时制的托幼服务。目前大多数邻里都具备亲子活动室,可以在有条件的邻里中心聘请公办的早教中心的老师为儿童授课,合理改造邻里中心功能和结构,从而逐步推进托幼服务。
4.建立政府出资,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托模式。目前一些民办小学都设有社区生源班,即政府出资补助,社区生源可以进入民办小学学习。政府可以此为参照,落实政府对民办托儿所的资金投入,建立公办民办并举的办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