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关于0703094号政协提案办理信息公开
标题:特色传统文民俗化产业助推经济发展
编号:0703094委员姓名:王茜
提案
背景:

民俗文化包罗万象,总体上可以简单的分成两大类:一是物质民俗文化,即有实物形态的民俗文化,比如衣食住行等生产生活用具,记载着人文历史原貌、发展过程等图书文献,承载着人民生活情趣的艺术品等;二是非物质民俗文化,其表现形式有:制度礼仪、特色节庆、信仰祭祀、神话传说等。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地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一个民族和地区的历史、文化习俗,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民俗文化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演变。

上海作为一个高度科技化和全球化发展的城市,仍保留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和民俗文化传统,每逢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上海市中的豫园商城,都会如火如荼的举办豫园灯会,尤其去年春节的灯会,以中国传统神话《山海经》为蓝本,将传统民俗、国潮与黑科技巧妙结合,吸引了各地市民慕名前来打卡。

可见,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人们通过参与这些文化活动来强化自身的文化认同感,传承历史记忆;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民俗体验的独特魅力,愿意主动参与当地民俗活动,如民俗表演、手工制作、传统美食等。

问题及分析:

闵行区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地区,同样也面临着传统民俗文化衰退的问题。在我国各种盛大的节日中,必定少不了龙腾狮舞的影子。提起舞狮表演,人们记忆中总会呈现豫园内观看表演的场景,很少有人会想到闵行马桥的手狮舞。在文化底蕴深厚的马桥,至今保留着独特的“手狮”文化,马桥手狮舞汲取了舞龙的翻滚、跌扑等技巧,又继承了舞狮的勇猛粗犷,还有诙谐逗人喜爱的神态,以极具辨识度的外表和表演手法独树一帜。

同样,闵行区特有的、未被公众熟知的传统民俗文化还有: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制作技艺可追溯到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不仅完整保留了民族乐器的制作技艺,更将本土民族品牌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乃至全球乐器响当当的一块金字招牌。

钩针编织技艺:只用最简单的一根针和最普通的一根线,以不同针法来回穿插缠绕,就可编结出极有装饰感的种种立体花型,拼接、组合成品。

华漕小锣鼓:俗称十番锣鼓、细锣鼓、次扑汤等,小锣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打击乐,已有数百年历史。演变过程中小锣鼓的演奏特征逐渐从“以闹取胜”变为“轻打细敲”,因而别具一格。

闵行区传统民俗文化问题只是众多文化问题流失的个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教育体制的改变,年轻一代对闵行传统民俗文化的了解程度在逐渐降低;同时,各区域传统民俗文化较为分散,保留下来的也只在当地盛行,流传范围较小;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依赖专业的人才和机构,需要将资源整合后推广。

意见和建议:

1、集中民俗文化资源,打造活动体验项目。

特色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是每个区域独有的宝贵资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文化价值。闵行区可以投入一定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集中区域内分散的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将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等)和民俗活动打造成旅游景点和体验项目,吸引游客和消费者,在弘扬传统民俗文化的同时,促进经济消费。

同时,也能够带动周边服务业的繁荣。例如,发展特色民宿、特色美食等相关服务业,为游客和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从而推动整个服务业的发展。

2、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特色传统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在打造活动体验项目的同时,吸引闵行区相关企业加入,挖掘其上下游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形成完整产业链。以传统钩针编织品为例,从原材料的采集、加工制作、销售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专业人才和企业来参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总之,推广传统民俗文化,不仅能够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还能够创造经济价值,带动就业机会的增加,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因此,积极推动特色传统民俗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