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议提案 > 政协提案 
关于0703176号政协提案办理信息公开
标题:关于加强闵行“城市书房”内涵和机制建设,推动全民阅读“文进万家”的建议
编号:0703176委员姓名:朱虹
提案
背景:

    城市书房是打造书香城市、有效解决公共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的重要措施。闵行“城市书房”遵循“一空间一特色”的原则,利用100-300平方米的存量空间,探索公共空间文化“微更新”改造,为市民打造“既好看又好用”的公共阅读空间。经过多年建设,闵行的城市书房日渐成熟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数量逐年增加,网络初步建成,空间打造特色显现,形成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旅服务共享空间,“文化赋能城市公共空间”的理念在城市书房的空间建设中不断彰显。

问题及分析:

    1、信息查阅和推送缺失。闵行制作了电子版的30家城市书房地图,能通过“今日闵行”、“文趣”等公众微信号查阅城市书房的分布、地址,但对于城市书房准入条件、开放时间、交通信息并没有在地图上标注。如果想进一步了解闵行某处城市书房的特色,只能通过城市书房的名称在网络上进行检索,缺乏统一的城市书房信息查阅和资讯推送的平台。

    2、特色发挥与利用不足。城市书房作为一种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目前社会知晓度仍较低。每家城市书房虽都具有一定特色,但一些书房的使用率并不高,工作日只有零星几个读者阅览图书、自习、上网、办公。有的城市书房设置主题图书区,但在实地调研中,发现查阅主题图书的读者较少。闵行城市书房浦江郊野公园馆在微信推文宣传中提到“提供地方文献资源服务,馆藏《嘉庆上海县志》《上海陈行秦氏支谱》《陈行谚语》《东乡记忆》”,但实际这些书籍放置于城市书房外的大隐郊野书局,而且《嘉庆上海县志》只是放在书柜上装饰,不能拆封阅览。作为地方文献资源呈现的窗口,这些地方文献的价值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3、书房功能较为单一。借阅书籍是城市书房的主要功能,但在这一功能之外,空间闲置的问题还是较为明显,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一公共空间使之成为社区人员的学习中心、活动中心,还需进一步思考。

    4、智能服务体验较差。书房通过自助借还机、RFID 技术,实现无人值守、自助借阅的自助模式,但智能化并不适用于全年龄段,部分城市书房的自助借还机旁没有张贴自助借还机操作指南,部分中老年读者用户感觉体验较差。

    5、全年活动均衡度不够。书展期间,闵行整合区域阅读资源,区镇联动推出近60场阅读活动,通过阅读分享会、直播售书、互动体验、主题讲座展览等多种形式,探索跨界融合阅读体验和社会力量多元参与,起到较好效果。但这样的活动没有形成常态,一般是在读书日等一些特殊日期开展。

意见和建议:

    1、设置信息共享平台,扩大书房利用效应。建议在“今日闵行”APP、一网通办、“文趣”等平台开设城市书房专栏,内容包括城市书房的地址、交通、开放时间、预约功能等基本信息,增加定位功能,根据用户定位,可以搜索到距离自己最近的城市书房以及相应的具体地址、开放时间。为便于各类人群掌握城市书房的基本信息,增设闵行区城市书房的纸质版地图。建议借助图书馆网站及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哔哩哔哩”等新媒体平台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利用文章推送、视频讲解、互动小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向公众科普城市书房的功能特色、运作模式、社会价值,宣传好如何使用城市书房这一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如以专题的形式推广其丰富的线上或线下的馆藏资源与特色、空间设计、资讯服务等话题,不断提升城市书房的社会知晓度、认同度和美誉度.

    2、强化内涵建设,推进书房阅读活动常态化。建议建设项目学习的活动研究区、非正式阅读区、主题培训交流区等,为不同年龄层的人群创社阅读、学习、交流的空间,也可以成为各种优秀文化传承、传播的空间。在活动常态化、品牌化方面,建议将“夜读周”、“灯塔计划”等活动做到全年无休,而不仅仅是在每年的上海书展期间。闵行“夜读”系列阅读活动,除了现有的“夏夜、书籍,还有你”,还可以设置比如“秋夜、书香,蛙鸣”“冬夜、围炉,夜话”,可进一步推广“夜间推理社”“萤火夜读”两大夜读品牌和“小小非遗传承人”手作体验,让阅读文化活动变成闵行居民每日的日常,更好呼应公共文化空间错时延时开放的需求。

    3、优化多元阅读体验,增进对读者的人文关怀。建议在城市书房内增设便民设施或指引,加强配备残疾人专用设施、老年人阅读辅助设备等方式对城市书房进行适残化、适老化改造,针对目前“一网通办”上可以申请电子图书证开通借阅图书这个功能,应有申请电子图书证的流程指引,方便读者知晓。另外在城市书房的准入方式上,可用二维码取代读者证和身份证,作为读者进入城市书房的另一补充方式。部分城市书房内自助借阅机旁没有自助借还机操作指南,应及时增添。根据不同类型读者的需求,可在城市书房内开设多种阅读服务,如开通自助办证、听书、朗读等服务,打造有温度的城市书房。

答复内容
答复结果:解决或采纳
朱虹委员 :

 

朱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强闵行“城市书房”内涵和机制建设,推动全民阅读“文进万家”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闵行全民阅读工作的关注与支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截至目前,区内已建成36家闵行城市书房。各镇、街道、莘庄工业区先后依托自有公众号、“今日闵行”等新媒体平台对外发布域内的城市书房信息和开放时间。2023上海书展期间,“书香闵行全景地图”发布,让更多市民知晓、了解区内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城市书柜等阅读阵地。区文旅局也将继续做好城市书房的开放督导工作,指导街镇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做好线上线下的开放公示。

城市书房秉持文化赋能城市公共空间的理念,选址初期致力于在社区园区、楼宇商圈、绿地公园、街区广场、交通枢纽等人群密集、交通便利、配套齐全的地点发掘建筑面积在100-300平方米的存量空间,通过嵌入式更新改造,植入咖啡、花艺、科普等元素,实现更高颜值的空间设计、更高品质的服务内容、更高效率的服务管理,为市民打造“既好看又好用”的公共阅读空间。2023年,区内城市书房累计到馆总计682804人次,借还总计551741册次。

鼓励各镇、街道、莘庄工业区围绕城市美育日、世界读书日、上海书展等重要节点在城市书房内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深化“一书一世界”全民阅读品牌效应。特别围绕闵行城市书房推出“书房有约”“阅读行走”两大版块:

1.书房有约

联合各镇、街道、莘庄工业区在全区城市书房贯穿全年举办阅读活动。积极探索“书房+直播”的阅读推广形式。区级层面,先后开展“朱生豪与莎士比亚的缘”“与彼得潘一起走入童话世界”“唐诗离我们有多远”“‘一朝梦华’宋词与中国古典生活美学”“仰望星空的人们:那些年的文人情怀”等阅读分享活动,结合插画展、角色扮演、配乐演绎等延伸活动,进一步丰富阅读推广活动形式和城市书房空间内涵,线上线下参与总量近28万人次。

2.阅读行走

以城市书房为起点,串联域内景区、历史建筑、艺术馆等各类旅游资源,策划“阅游闵行”系列活动。通过一书房一场馆的疊加,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有机结合,打造“阅读+游赏+传统文化体验”相融合的沉浸式阅读体验,让市民在边走边读中感知闵行深厚的人文底蕴。全年共计开展16期活动,线上线下参与总量近4.5万人次。

除了积极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还推出“闵行城市书房守护人”计划。面向全区招募“城市书房守护人”,通过区域企业认领、个人线下认领、多种形式的线上认领三个维度,不断充实阅读志愿者服务队伍,变阅读服务受益者为阅读服务参与者。

下一阶段,区图书馆将配合上海图书馆,在城市书房内逐步实现通过社保卡借阅图书功能。区文旅局则将在依托“文趣”“今日闵行”等公众号及时面向大众发布各类书房推介信息的基础上,积极延伸宣传触角,搭建(或借力)更多优秀的社交平台账号,持续策划丰富的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

 

(承办单位名称及印章)

     

承办单位通讯地址:莘北路525号  邮政编码:201100

联系人姓名:王晓和              电话:64982670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