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议提案 > 政协提案 
关于0703165号政协提案办理信息公开
标题:关于提升闵行区文化场馆使用率和覆盖面的建议
编号:0703165委员姓名:潘尚东
提案
背景:

近年来,闵行区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各类文化场馆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然而,如何提高这些文化场馆的使用率和覆盖面,使其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成为了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问题及分析:

我区文化场馆使用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文化场馆的设施和服务质量是影响使用率的重要因素。有些文化场馆的设施陈旧,服务质量不高,那么公众可能会选择其他市区更优质的文化场所,导致本区文化场馆的使用率降低。

其次,文化场馆的内容丰富度和多样性也会影响使用率。我们有些文化场馆开展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公众对其失去兴趣,使用率也会相应降低。

最后,文化场馆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性也是影响使用率的重要因素。我们大多文化场馆中心地区过于集中,边远地区相对较少,对边远地区的居民辐射不到。

意见和建议:

为了提高我区文化场馆的使用率和覆盖面,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提升文化场馆的设施和服务质量。这需要我们不断投入资金,更新设施,提高服务水平,以满足公众的需求。

丰富和多样化文化场馆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引入多元化的文化元素,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

优化文化场馆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使文化场馆更加便利地服务于公众。

通过社居对自由职业者及社会人员进行宣传发动,提升文化宣传的覆盖度。

通过园区、行业协会对中小微企业宣传发动,组织这部分群体参与文化活动,提升文化场馆的覆盖面。

总的来说,提高闵行区文化场馆的使用率,需要我们从多方面进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发挥出文化场馆的作用,推动闵行区的文化发展,提升公众的文化素质。

答复内容
答复结果:解决或采纳
潘尚东委员 :

潘尚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我区文化场馆的使用率和覆盖面”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闵行拥有1家区级博物馆、1家区级图书馆、1家区级文化馆,街镇文体中心(含分中心)19个,标准化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497个,文化客堂间29个,所有公共文化场馆均免费对开放。近年来,区文化和旅游局通过嵌入改造更新提升、场馆错时延时开放,植入丰富文化活动,区镇联动扩大宣传等方式,提升文化场馆的使用率和覆盖面。

一、文化赋能公共空间,打造惠民服务新场景

2023年,闵行将新建3个新型农村电影放映示范点、6家城市书房、11家一间美术馆列入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在村级党群中心、农村综合文化中心及村级厂房,通过微改造,探索建设新型农村电影标准化影厅,让广大农民享受文化发展红利的同时记住乡愁;闵行城市书房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共享”为原则,选址社区园区、楼宇商场、绿地公园、街区广场、交通枢纽等人群密集、交通便利、配套齐全的地点,为市民搭建公共阅读空间,市民可以凭身份证或读者证刷卡进入,用自助借还书机归还、借阅所有属于上图一卡通系统的书籍。目前已打造36家不同特色的城市书房,实现14个镇、街道、莘庄工业区全覆盖,接待读者超百万人次;点位覆盖区图书馆、融信上坤中心先番城、颛桥地铁站等新场景的“一间美术馆”作为闵行区域内全民艺术教育普及与艺术“生生不息”力量传递的“嵌入式”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着力推动艺术语言在有限空间得到无限蔓延,让市民可以在城市的街头巷尾与艺术不期而遇。

在推进文化赋能公共空间的同时,积极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更新提升。马桥镇、七宝镇、古美路街道于2022-2023年完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更新提升,虹桥镇在中心内打造“虹馆”虹桥手作人基地,2024年计划完成7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更新提升,并于2025年完成14个镇、街道、莘庄工业区文体中心更新提升全覆盖。2024年,将“打造15个儿童友好型城市阅读新空间”列入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在各镇、街道、莘庄工业区的全覆盖。

二、文化阵地免费开放,错时延时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全区区镇级公共文化场馆均免费开放,为市民提供便捷、舒适的文化体验。闵行以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为平台,“统一标识,统一挂牌,统一业务要求,统一资源配送,统一数字服务,统一绩效考核”六个统一模式,逐步形成区域一体的公共文化活动指导、辅导培训、团队建设、品牌共建、资源共享、成果展示、技术服务等体系化的运作方式,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在区域内联动共享,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在做好基础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通过铺设市民美育项目、市民艺术夜校课程等推动公共文化场馆错时延时开放。区文化旅游局在2018年首次尝试推进市民美育项目,向闵行区市民群众免费开放优秀艺术普及资源,实现14个镇、街道、莘庄工业区美育课程全覆盖。截至目前,已开设196门课程,累计服务5309课时,每期课程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民的热烈反响,单门课程名额最快仅4秒就抢课完毕;市民艺术夜校则是专门针对白领开设的艺术公益艺术普及课程。2023年闵行共开设春季秋季两期课程。春季班开设课程24门,1个分校17个教学点24门课程服务人次约七千余人。秋季班课程增至31门,服务人次增至九千余人。在课程上推陈出新,在法绣、美妆、尤克里里弹唱等热门课程基础上,又更新了手机摄影剪辑,非遗手作,ipad板绘等年轻群体欢迎的课程。同时积极响应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开设了国学中医文化养生课程。

下一步,将进一步指导各镇、街道、莘庄工业区做好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日常开放,同时根据市民文化需求、兴趣偏好和各年龄段特性,继续做深、做实美育项目全区域、全年龄段覆盖,以丰富的美育项目推动公共文化设施错时、延时开放。

三、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公共文化场馆市民体验

一是以市民文化节为载体,围绕市民文化节闵行城市美育日、上海浦江戏曲节、市民舞蹈创作大赛等各级各类赛事活动,让基层文艺团队、亲子家庭、个人文艺爱好者都有机会参与高品质的展演展示,让市民文化节成为更多市民百姓的圆梦舞台。2021年度开展群文活动4279场、线上线下活动参与人次近883万人次;2022年度开展群文活动1464场次、线上线下活动参与人次逾943万人次;2023年度开展群文活动5567场、活动参与人次逾1716万人次。

二是以全民阅读推广为主线,在各级各类阅读场馆举办贯穿全年的阅读推广活动。围绕“书房有约”“阅读行走”“开卷有‘艺’”“区镇联动”等阅读板块,在区图书馆、街镇图书馆、闵行城市书房等阅读空间广泛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融合打造“一书一世界”闵行全民阅读品牌。20234月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期间,结合世界阅读日,开展阅读分享会等主题活动30余场。20238月上海书展期间,特别推出“一书一世界”2023上海书展闵行夜读周系列活动,近60场阅读活动成功打造错时夜读模式,实现阅读服务的全年龄段、全时段覆盖。

三是以网红特展为引领,强化闵行文化名片效应。近年来,闵行博物馆连续推出《汉无极——长沙马王堆文物精品展》《漠北锋鸣——鄂尔多斯青铜器文物精品展》《万历那年——明十三陵万历文物特展》《相遇海昏侯——西汉刘贺墓精品文物展》等重量级大展。2023全年参观人数突破40万人次。闵博已初步形成了自身的“网红效应”。展览一经推出即占据“同城热搜”榜首位置,并在全国范围内跻身文博头条热门展览前十名。做“出圈”的展览、展示“出圈”的出土文物、讲“出圈”的历史文化故事,正是闵博做展的长期主旨、思路、目标,通过逐步积累树立闵博特展品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闵行文化名片效应。

四、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宣传,提升文化品牌知名度

借力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扩大公共文化场馆知名度和影响力。市民文化节方面,2020年之前,市区两级市民文化节平台每一季度对街镇、居村的群众文化活动进行统计梳理,形成季度活动手册,发放至街镇文体中心供市民翻阅,提前获知家门口的文化活动。2020年后,为进一步优化文化活动宣传路径,将季度活动手册调整为月度宣传推送,以每月推送的形式持续推送每月精彩活动,让市民大众提前了解一手群文活动资讯;展览和活动方面,除了利用传统线上媒体平台宣传文化场馆特色活动之外,积极拓展抖音、B站、小红书等时下年轻人喜爱的新媒体平台,扩大活动知晓度和影响力。闵博几大的“出圈”的展览不仅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上观新闻、文汇报、新民晚报等数百家媒体争相报道,上海电视台、新闻晨报、今日闵行等媒体还对展览全程进行了直播导览,并登上了上海电视台《新闻夜线》、财经频道专题节目,展览浏览量达到近百万人次,媒体报道综合浏览量突破千万次。在小红书上,“闵行博物馆”相关搜索词条突破1万条,阅读量破千万,在上海所有博物馆中,互动率、浏览量均位居第一位,连续十次成为小红书上海月度展览推荐官。

下阶段,区文化旅游局将持续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的嵌入改造、更新提升,持续植入丰富的公共文化活动,持续开展多维度的群众文化活动宣传,以进一步提升文化场馆的使用率和覆盖面,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

 

 

 

闵行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4311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