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议提案 > 政协提案 
关于0701062号政协提案办理信息公开
标题:进一步提炼闵行城区精神和塑造城区形象的建议
编号:0701062委员姓名:董全威
提案
背景:

       2007年,习近平总书记将上海城市精神提炼概括为: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为上海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城市软实力指明了前进方向。

       闵行区七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未来五年……大力培育弘扬城市精神品格,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打响“闵行文创”品牌,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面提升闵行文化软实力,闵行城区精神提炼和形象(软实力)提升也已势在必行。


问题及分析:

       对于当前闵行而言,整个城区尚未形成统一且具有区域乃至全国、全球识别的形象。城区的整体形象,可以从三个层面拆解为三句话来概括:

      其一,绿色建设卓有成效,绿色是闵行生态文明发展的最好体现;

      其二,创新发展活力高效,创新是闵行城区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其三,人文魅力竞相绽放,人文是闵行城区软实力和历史底蕴的最好写照。

      具体展开说:

      从城区面貌看,这里有代表现代化主城区形象的虹桥、莘庄,也有体现江南水乡韵味的七宝古镇、召楼老街和颛桥老街。

      从产业风貌看,这里有新中国机械工业的“摇篮”的“四大金刚”(上海汽轮机厂、上海电机厂、上海锅炉厂、上海重型机器厂)和“五朵金花”(上海碳素厂、上海焦化厂、吴泾化工厂、上海电化厂、吴泾热电厂),也有代表城市新兴科创源头的紫竹高新区、莘庄工业区、漕河泾西区、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等。

      从历史文化看,这里有见证上海千年历史的起点的“浦江第一湾”,也有代表“海纳百川”城市精神源头的“上海之本”——马桥文化(四千年历史)。有体现市井风味的江南文化,也有彰显开放多元的海派文化,还有讴歌党的历史、致敬革命先烈的红色文化。

      从生态建设看,闵行区实现了空间生态品质的重构,闵行新绿色的框架初步形成,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处于全市前列,公园总量达到110座,森林覆盖率达到18.2%,位居全市第四。创建市园林街镇3个、绿化特色街区5个、市级林荫道5条、市特色道路3条。

意见和建议:

       闵行城区形象提升本质是要促进有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和城市产业、城市空间融合发展,形成属于闵行自身独特的区域形象标识。这一城市形象标识包含的要素绝非是某种单一性的标识,而是能够代表闵行不同要素、不同区域、不同文化之间所形成的具有系统性、网络性特征的统一联结,并且以一种整体性的面貌呈现给受众。

(一)城市形象愿景

       闵行,是上海的底色所在。4000年的马桥文化,2000年的春申文化,700年上海县繁荣历史,闵行的城脉与文脉具有独特的区域特色和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是“海纳百川”上海城市精神源头和上海文化之本。闵行应坚持创新、开放、人文、生态的卓越品质取向,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为战略依托,以南部科创中心为战略支撑,呼应“创新策源、产业引领的实力之城,活力绽放、近悦远来的繁荣之城,绿色生态、宜居宜业的品质之城,数字赋能、共建共享的智慧之城,开放包容、充满温情的人文之城”的五座“之城”目标,演绎“上海本、江南风、科创心、开放城”的城市形象愿景。

(二)总体形象定位

       规划高度重视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三性”的和谐统一,结合城市意象,打响“最闵行、最上海、最国际”的城市品牌,唱响“上海之本”的文化形象品牌,形成“四高四美”的总体形象定位:

       聚焦产业高质量实现风貌美、聚焦生活高品质实现家园美、聚焦生态高颜值实现蓝绿美、聚焦人文高追求实现精神美。

       活化“上海之本”,演绎“千年老上海”;描绘“未来之城”,塑造“魅力新闵行”。为实现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的现代化主城区建设添砖加瓦。


答复内容
答复结果:解决或采纳
董全威委员 :

尊敬的董全威委员:

您提出的区政协第0701062号《进一步提炼闵行城区精神和塑造城区形象的建议》提案已收悉。接到相关提案后,区委宣传部积极会同相关单位进行了沟通协商,以确保该提案办理工作有效推进,现将阶段性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两年,区委宣传部紧紧围绕区第七次党代会要求,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着力增强闵行叙事能力,塑造城区品牌形象,彰显闵行精神品格,提升城区软实力。先后组织开展闵行区城区品牌形象顶层设计课题研究、闵行城区形象宣传语征集、闵行城区形象开发与推广等多项研究与活动。着力塑造符合现代化主城区定位的闵行新形象,讲好闵行故事,不断提升闵行知名度、美誉度。为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推进相关工作:

1.深入推进“闵行真上海”城区形象宣传。结合闵行历史底蕴、发展现状以及《中共闵行区委关于制定闵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等,在中国作协主管的大型权威文学刊物《小说选刊》,区文联《四季》杂志,虹桥社区报等纸媒上投放闵行城区形象宣传平面广告,主题宣传围绕“闵行真上海”核心宣传语,通过“溯源千年的上海之本”“因水而盛的上海之名”“跃动时代的上海之心”“链接世界的上海之桥”等12期图文并茂的海报呈现,扩大闵行在上海、长三角、全国及全球的影响力。从历史、地理、交通、科创、工业、文化等多个维度诠释何谓“真上海”,一改传统设计形式,以文化发掘闵行魅力、以美学尽显闵行特色,将底蕴深厚的马桥文化、水系交错的地理图景、四通八达的莘庄立交等闵行特色用视觉画面呈现,悦近远来,不仅加深了闵行人民的地缘情感与文化自信,更将这份情感与信心传播到上海、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

2.精心编印《闵行概览2021》。为展示城区发展成果和愿景,塑造新时代闵行城区新形象,优化城区营商环境,区委宣传部会同区统计局,在系统梳理闵行区概况及2020年发展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闵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设计制作了《闵行概览2021》。使用著名书法家吴颐人先生创作的“闵行概览”四字作为封面标题,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莘庄立交桥等地标为设计元素,以中英文双语形式将闵行区的自然地理、行政区划、综合实力、经济结构等17个板块进行全方位展现,直观体现出闵行区的自然人文风光和发展面貌。为扩大传播范围,创新传播形式,同步制作《闵行概览2021》线上H5,着力展示闵行奋力进取的精神面貌。

3.组织开展闵行城区形象课题研究和宣传推广。为塑造新时代闵行城区新形象,优化城区营商环境,提升城市软实力,邀请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专家贾云峰先生携德安杰环球顾问集团一行来本区开展《闵行区城区形象品牌建设与形象推广》项目实地调研。深入开展《闵行城区形象塑造》《闵行区城区品牌形象顶层设计》课题研究,明确闵行城区形象塑造现状,梳理闵行城区特色与形象塑造中的亮点,提出下一步形象塑造的思路、目标、任务与举措,用城区形象塑造助力城区发展,以城区形象塑造为牵引,着力将闵行打造成国内外知名、影响力深远、文化IP集聚的样板区域。9月,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闵行城区形象宣传语,得到全国各界人士的热情响应和积极投稿。征集期间共收到14177条宣传语,集聚民智,汇集民意,形成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获奖宣传语已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了滚动播出,有效提升了闵行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协调推进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按照区第七次党代会“不断增强城市能级、核心竞争力和城市软实力”的要求,高质量推动标志性、引领性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分类谋划、分步实施,加快推进闵行少儿图书馆、上海博物馆(南馆)•上海考古体验中心•马桥文化遗址公园、海派艺术馆、闵行音乐文化综合体、虹桥艺术文化中心、董其昌纪念馆、现当代艺术馆、闵行区图书馆(扩容)、上海城市剧院(修缮)等一批功能有高度、文化有深度、氛围有温度、市民有粘度的公共文化设施项目,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美好城市空间的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5.传承弘扬优秀红色文化。持续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设立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联席会议,建立权责清晰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推进红色资源研究保护。持续推进红色资源梳理,深入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闵行红色资源研究,推进红色资源“一点一档”和“一点一方案”工作。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建区三十周年为主题开展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着力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和闵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深入推进话剧《许村故事》、《老街》,沪剧《飞越七号桥》等反映闵行百年奋斗历程的原创舞台作品,红色原创文艺作品展演活动,扩大优秀红色文艺作品的影响力。把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不断增强奋斗新征程、共筑中国梦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6.打造闵行特色文化品牌。协同落实2022年度市、区两级文化扶持政策项目申报评审工作。办实、办亮、办好“上海合唱节”“浦江戏剧节”“闵行旅游节”等一批特色公共文化品牌活动。推进闵行文化地标建设,提升上海旗忠网球中心、上海城市剧院、闵行博物馆、宝龙美术馆、蔡兵美术馆等大型场馆的运营能力和水平。鼓励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利用视觉艺术、数码艺术、沉浸式情景体验等方式打造艺术展览空间,打造文化“网红点”。强化“一协会一品牌”的意识,鼓励各文艺家协会集中精力打造精品项目。让前沿的对话、高雅的艺术、新潮的剧目、先锋的作品在闵行登场亮相,努力成为区域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