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是在原“零号湾”双创园区的基础上拓展而来,核心区域约17平方公里,先后获得国家发改委“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科技部“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称号,并入选科技部、教育部“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名单。目前,“大零号湾”已建成投用高能级科创载体18个,入驻硬科技企业3000余家,一大批创新中心和成果项目相继落地,开放式科创街区初具规模。 对标国际标杆科创区域,闵行区仍要不断优化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切实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近年来,“大零号湾”作为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科技资源,为了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工作成为了重中之重。
一、人才引进工作的问题
1、人才引进政策不够突出。虽然闵行区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但这些政策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同时,政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导致一些企业对于政策的具体内容了解不足,难以有效利用这些政策引进优秀人才。
2、人才评价标准不够科学。目前,闵行区大零号湾人才评价标准主要集中在科技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等方面,而对于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考虑较少。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人才引进后难以适应本地区的产业环境和生态环境,也难以满足本地区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3、人才服务体系不够完善。闵行区大零号湾在人才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如缺乏完善的创新创业支持体系、人才公寓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配套服务。这些问题会影响人才的居住和工作环境,也容易导致人才流失现象的发生。
4、人才引进后续支持不足。在人才引进后,闵行区政府需要为这些人才提供充足的后续支持。然而,目前存在一些引进后支持不足的情况,如缺乏足够的科研经费、创新创业支持政策不够完善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人才的科研和创新创业热情,也会导致人才流失现象的加剧。
二、人才引进工作的建议
1、完善人才政策体系。首先,需要制定更加灵活、多样化的人才政策,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人才需求。例如,对于高层次人才,可以提供更加优惠的待遇和福利,包括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科研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对于一般人才,也可以通过提供生活补贴、租房优惠、就业扶持等方式加以吸引。
2、加强人才引进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包括网络、媒体、招聘会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大零号湾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可以组织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活动,如科技论坛、创新创业大赛等,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关注大零号湾。
3、建立人才引进评估机制。为了确保人才引进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评估机制。该机制应包括对人才质量的评估、人才引进成本的核算、人才流失率的统计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4、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高校和科研机构是大零号湾的重要资源之一,加强与它们的合作对于人才引进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共建实验室、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共享资源等方式,提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和引进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举办招聘活动,吸引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和科研人员来到大零号湾。
5、重视人才流失问题。大零号湾在人才引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人才流失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人才流失原因的分析和研究,制定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例如,可以提供更加优惠的待遇和福利,改善工作环境和氛围等,以留住更多的人才。
6、加强人才引进后的后续服务和跟踪管理。在人才引进后,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强服务和管理,帮助人才更好地适应大零号湾的生活和工作。例如,可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协助解决住房、子女教育等问题,提高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7、推动人才国际化发展。为了更好地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大零号湾需要推动人才的国际化发展。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吸引海外人才等方式,提高人才的国际化水平。同时,还可以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和机构合作开展项目、共建实验室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海外优秀人才来到大零号湾。
近年来,闵行区积极推进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特别是2022年,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复同意《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方案》,2023年闵行区政府出台《中共闵行区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十二届市委三次全会精神 推动“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为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吸引,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下一步,区科委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搭建优质人才创新创业的舞台。一是聚焦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和“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用开放的政策、创新的举措和优质的服务引进、培养和聚集勇于创新、拼搏创业的人才和团队。二是依托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鼓励科技人才实施成果转化。支持国内外知名学术机构、学术组织和区内各类企事业单位、新型研发组织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推动国际科研合作。三是持续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指导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主体的科技人才积极申报科技类奖项和人才项目,为他们提供展示技能的舞台、成长的平台。下一步,将利用多种宣传手段,持续做好市区科技人才计划项目的宣传、辅导和推荐,争取让更多优质的项目入选,为科技人才提供优质的创优土壤。
二、保障人才服务举措落地见效。梳理和完善区内重点科创企业,形成重点企业名录,对重点企业中的重点人才实施点对点服务、面对面指导。建立协同会商机制,下一步,协调与区外事办、出入境办证中心和高端人才服务中心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外国人来华工作和创新创业中遇到的困点和难点问题,通过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联动服务等方式,帮助外籍人才解决工作生活的实际困难,吸引国际科技人才向大零号湾集聚。继续协助配合区相关部门创新和优化人才建设发展和服务机制,创新人才发展交流平台、吸引全球科技人才服务资源。
三、营造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环境。强化文化认同,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年内,组织开展一次“外国人才在闵行科创沙龙”活动,为外国专家人才搭建“互动、互学、互分享”的创业心得平台。将继续依托好南、中、北三个外专服务窗口,做好外国人才精准服务,形成外专服务三点联动格局。依托高端人才服务团、创业园区、人才用人单位和专家助手力量,合理规划人才服务项目,提升服务效率。
闵行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4年3月5日
会办单位通讯地址:剑川路940号 邮政编码:201199
联系人姓名:张建 电话:6498
南滨江公司正在依托高能级创新创业平台和多元化专业服务机构建设,在区相关职能部门指导下,加快在“大零号湾”区域培养引进人才。下一步,一是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支持已建平台提升产业创新支撑能力,依托高校院所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推动中科院分子细胞所、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交大黄震院士“可再生合成燃料”等重大创新平台和产业化项目落地。二是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推动创新引领型企业与高校重点实验室合作共建产业创新平台,引入如宁德时代未来能源研究院、中绿发能源研发中心等,形成协同开放创新格局;推动高校院所等向中小企业开放共享科研仪器等基础创新资源;推动高校院所、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结对子”,建立订单式技术研发新模式,实现科技成果与中小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三是围绕成果转化、高质量孵化、高集成科创生态,积极拓展科创资源,引进、培育建设一批高质量孵化器,全面深化区校联动合作机制,推进与上海交大、华东师大合作共建的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平台。通过“培育一批、提升一批、引进一批”,建设专注前沿技术、卡脖子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高质量孵化器,推动孵化器向专业化、标杆化不断提升。
在促进区校企科创人才融通发展方面,搭建各类合作平台。一是鼓励区域企业与高校共建实习基地。鼓励更多在校大学生,特别是与区域主导产业匹配的优势学科人才到相关企业实习,为优秀人才创业就业做好筛选与储备,打造重点产业人才供给的“蓄水池”。二是探索创新培育模式,打造人才培训平台。依托区人社局等单位,组织技工院校、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等教育培训机构,为高校和企业员工提供常规化、专业化技能培训和提升课程。三是积极搭建高校社会实践平台。通过团、校、企合作,搭建高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服务地方发展、提升能力素质的有效平台,鼓励优秀学生干部到区级机关、国企等挂职锻炼,从面上更多熟悉了解“大零号湾”区域发展规划,通过学生口口相传,吸引和留住优秀科创人才在“大零号湾”集聚和发展。
以上意见供你单位统一答复代表时参考。
上海南滨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2024年3月19日
会办单位通讯地址:闵行区剑川路940号D栋3楼
邮政编码:201100
联系人姓名:贺嘉雯 电话:15021258158
董全威委员:
您与陶志军等六位委员联名提出的“关于加强大零号湾人才引进工作力度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是闵行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端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功能区,为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至关重要。因此,近年来区人社局着眼人才“引用育留”全链条,努力为“大零号湾”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服务。
一、多措并举加强政策宣传,优化政策兑现模式
2022年3月,区人社局配合区人才办制定出台“春申金字塔人才计划”,并始终坚持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实现政策精准宣传、及时兑现。一是用好平台,宣传到位。自2023年起,区人社局创新推出虹桥国际人才会客厅、“大零号湾”国际人才会客厅特色品牌,依托企业HR联盟,面向企业、人才分层分类讲解政策,做好申报指导。二是推出“春申金字塔人才服务”一件事平台2.0版,政策兑现更便捷。2024年,转变原集中受理初审模式,首次实现常态化受理兑现政策,同时在重点企业认定“免申即享”的基础上,探索对部分人才认定实行“免申即享”。目前已累计认定重点企业1400家次,认定人才近5000人,实现资金累计拨付超2亿元。三是做好“以才引才”“以赛引才”,落实企业、人才落地闵行后续政策兑现。2023年,首次承办“留在上海”第四届全球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新加坡赛道),上海闵行留学人员创业园企业上海数因信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获得“留在上海”2023第四届全球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优胜项目奖”。积极配合区人才办举办国际人才月、全球引才大会、上海市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等大型活动、赛事,并邀请部分企业、人才参与“闵行行”活动,前往闵行区重点企业与“大零号湾”实地考察,与园区、企业与机构开展直接对接,并做好后续政策兑现。
二、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切实提升人才感受度
区人社局根据现行市、区两级人才政策,结合区域特色,创新服务方式,做好服务人才的每件“关键小事”。一是紧贴企业人才需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形成“区人才服务中心-街镇人才服务专窗-企业人才服务站”三级人才服务网络,建立重点企业重点人才联系服务机制,通过上门办、帮代办、远程办等方式,筑牢“零距离人才服务圈”。加大《企业人才成长手册》建档力度,为人才落户提供靶向性规范指导,并打造“云阵地”“云窗口”“远程E受理”等一系列“云服务”举措。二是联动区内各部门,解决海外人才留闵难题。协调区外事办、出入境办证中心等部门,解决海外人才来华工作和创新创业中遇到的困点和难点问题。同时,积极沟通区内优质企业和机构与人才开展合作项目,吸引更多海外优秀人才来到“大零号湾”区域。三是全方位关爱人才及家属,助力人才与闵行双向奔赴。2023年,累计为高层次人才及家属、核心团队成员、企业提供各类服务8401人次。分批次组织高层次人才体检、长短途人才交流活动,举办节日活动,推出“高”老师小课堂,邀请闵行高层次人才担任导师为人才子女科学启蒙,近130名“闵小才”走进上海交大、华师大和“雪龙2号”。今年也将持续开展相关服务。
三、搭建平台多方合作,加快推进成果转化
区人社局、区科委、南滨江公司从各自业务职能出发,并注重打好“组合拳”,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一是链接资源,推动博士后人才联合培养。区人社局不断加强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累计已有26家企业签约入驻,开展博士后研究项目39项。2023年,上海奥锐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后彭朋入选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这也是全市首次由区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推荐的博士后入选。此外,基地协助区内多家企业成功申报博士后工作站,目前全区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业达13家。另外,区人社局对于新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事业单位及签约入驻基地的企事业单位、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业单位给予相应的资助。二是促成高校企业相互协作,带动闵行经济建设增长。推动高校院所等向中小企业开放科研仪器等基础创新资源;推动高校院所、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结对子”,建立订单式技术研发新模式,实现科技成果与中小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同时,鼓励区域企业与高校共建实习基地,鼓励更多在校大学生(特别是与区域主导产业匹配的优势学科人才)到相关企业实习,为优秀人才创业就业做好筛选与储备。
您提出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留住人才等建议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区人社局、区科委、南滨江公司等部门将在以下三个方面继续发力,进一步助力“大零号湾”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配合研究制定《闵行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重点区专项行动方案》。配合区人才办研究制定《闵行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重点区专项行动方案》,聚焦“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发展战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率先建成高端人才高度集聚、人才环境全面优化、创新创业空前活跃、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高水平人才高地。同时,量化相关指标,例如到2025年,认定重点人才企业2000家,认定“春申金字塔人才”10000人等。
二是全面提速“大零号湾”建设。如依托高校院所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推动中科院分子细胞所、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交大黄震院士“可再生合成燃料”等重大创新平台或产业化项目落地;联合深圳行业研究院,成立“大零号湾·深圳湾科创人才中心”,邀请创投大咖走访区内重点企业,投资家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精准建议,双湾双创,赋能“大零号湾”企业创新发展。
三是落实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推进。配合区人才办不断完善“春申金字塔人才计划”,结合新形势出台相关细则文件,让政策红利辐射更多人才群体。同时通过完善各类人才服务平台、优化创新服务模式,例如完善“海外人才一站式线上服务平台”,联动南北两大国际人才会客厅,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助力人才领跑行业,建功闵行。
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闵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3月28日
承办单位通讯地址:莘北路168号 邮政编码:201199
联系人姓名:纪元 电话:33883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