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关于0702128号政协提案办理信息公开
标题:优化志愿者管理制度,扩大志愿服务平台,激发志愿者自我效能
编号:0702128委员姓名:黄莹
提案
背景:

    志愿者是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参加相关团体,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在非本职职责范围内,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

    志愿者是公益组织最重要的支持性资源,他们往往不同的专业背景和资源,可以以多种身份为组织服务,帮助组织更好的介入街镇社区,更多的接触外部资源,极大地了解群众“急难愁盼”的需求并给于支持与帮助。

    2017年12月1日,《志愿服务条例》开始实施。截至2022年12月30日,中国注册志愿者已逾2.3亿人,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超过52亿小时。

    上海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截至5月15日,全市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在“上海志愿者网”发布1.4万个“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招募疫情防控志愿者超过50万人。他们主要协助做好排查登记、测温验码、核酸检测、物资保供、防疫宣传、信息辟谣、外语翻译、送医配药等工作,累计服务超过3600万小时,人均服务超过70小时,受到市民群众的肯定和赞誉。

    然而,虽然我市志愿服务组织发展迅速,从市到闵行区对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在不断加强和完善,但在作用发挥和规范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阻碍,如职责定位、培训考核、组织归属、法律保障、宣传教育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志愿服务组织参与应急救援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志愿者服务长效性得不到保证;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灾害抢险救援的渠道还不够畅通;志愿服务组织评估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全社会志愿服务意识不够强等。

问题及分析:

    1、对志愿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许多人印象里志愿服务就是学雷锋活动,对志愿组织、志愿活动、志愿者均不了解,甚至认为志愿者就是“免费劳动力”。街镇居民在需要服务时能真正想到志愿者的不多,志愿服务活动还不够常态,不能及时很好的为街镇居民排忧解难如何通过有效宣传,让民众了解志愿活动、认同志愿活动,进而参与支持志愿活动,显得十分迫切。 新冠疫情肆虐的几年,让我们看到了志愿者可以发挥的重要作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对志愿者有更深入更专业的理解。

    2、相关专业部门的制度建设、专业引领和组织方式有待完善优化。 随着社会和志愿服务的发展,志愿服务专业领域需要扩宽,志愿者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除了救灾抢险,还有如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疫情背景下医疗救助、新的法律法规颁布后法律咨询等复杂的社会事务,均需要发展各类专业化志愿服务。因此,急需相关部门在制度建设、专业引领、优化组织形式等方面下力气,由闵行区专业对口部门对志愿者进行专业引领,为志愿者搭建活跃平台和工作机制,让志愿者队伍在关键时刻成为一个辅助专业部门服务民众的重要补充。

    3、志愿者的内驱力和自我效能感激发不够。志愿者虽然是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的活动者。但是,激发志愿者的内驱力,让他们感受到志愿工作的意义,感受到价值,激发其自我效能感,才能让志愿者的参与志愿工作的积极性和持久性得到强化。技能培训和社交网络这两项会可以起到关键作用。公益项目大多需要综合技能,这些技能、经验,社交网络,都值得向志愿者去输出,志愿者可以在付出精力与时间帮助别人的时候,他们也会得到帮助,这种体验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整个公益行业并建立社群意识。彼此有联系,而不仅仅是单线与组织联系。让他们自己之间迸发出新火花,促进自我提升,让志愿工作变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4、缺少完善的志愿者保障机制。志愿者在志愿者服务工作中亟待提高自身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目前主要的保障措施是短期的商业保险。但是一旦志愿者遇到危险,轻则会打击志愿者的积极性,重则会产生严重的人身伤害,完善志愿者的安全保障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意见和建议:

    1、要加大对志愿服务组织的财政扶持力度,完善和筹资渠道。建议闵行区设立志愿服务专项保障经费,并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在完善政府购买志愿者服务的基础上创新资金筹资渠道。提升和推广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工作,动员社会实体出资建立志愿服务基金,通过多种形式的企业赞助、社会募集,形成“财政拨款+基金资助+社会赞助”的稳定的经费保障来源。 

    2、加大加强宣传力度,结合工作实际让志愿者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得到更广泛的社会认同。引导和鼓励青年、在职人员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尤其要号召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医生、社会贤达、企业家积极争当志愿者,成为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逐步提高志愿者队伍专业化水平。 

    3、加强志愿工作的组织管理、专业指导和考核评估,梳理并扩宽志愿服务项目,形成项目体系。推进区、街道志愿者平台建设,实现志愿者平台与志愿项目的有效对接。落实志愿者注册、服务记录、安全保障等各项管理制度,做好志愿服务活动的申报审核、检查督导、管理备案与评估认证等工作。 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组织进行指导和管理,包括日常指导、培训考核、应急演练和战时协调等,以便给予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组织真正的归属感,激发志愿者的工作热情。各级主管部门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时,应为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组织分配合理角色,以便更有效发挥其作用。对在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过程中或应急救援竞赛中表现优秀的应急救援服务组织和志愿者,进行表彰嘉奖,以便扩大并稳定应急救援队伍,形成良好的志愿服务文化氛围。

    4、为志愿者和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组织提供法律、政策保障。为应急救援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提供生命和健康保障,如风险告知制度、为志愿者购买保险制度等。对志愿组织及志愿经费捐赠人实行减免税收、定期评选优秀志愿者、降低保险费率、优先医疗就诊、优惠购票等激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