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目:关于利用园区可利用空间、优化区域营商环境的提案
第一提案人:
承办单位:
提案形式:
内 容:
国务院近年来多次提及提升服务,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的工作;日前,上海也正式发布《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明确到2020年,上海各领域营商环境便利度要全面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针对各级政府的工作指示与要求,漕河泾开发区始终以“客户至上、追求卓越”为核心价值观,在各级政府与职能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下,通过充分释放园区可利用空间,为开发区员工提供“衣、食、住、行、健康”等服务,解决开发区员工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区域服务配套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力图改变开发区朝九晚五“潮汐”效应导致的交通拥堵和夜间、节假日的“死城”现象,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推动产城融合,为园区企业创建优质的营商环境,因此,充分利用或释放园区可利用合适空间提供各类服务配套,对优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现状与问题
科技绿洲园区是漕河泾开发区坐落于闵行区的区域,虽然规划土地面积仅0.6平方公里(规划总建筑面积106万平米),但由于其定位于“国际标准、中国特色”的科技精品园区,品质明显高于漕河泾已开发三十余年传统园区。在建成区域已有飞利浦、国家核电、雅培、衣恋、中电投等数十家公司总部及研发中心入驻运营,2015年该区域税收达到3亿,2016年增至5.4亿,预计2017年仍将快速增长,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高端项目集聚带来的引领和示范效应。
科技绿洲园区企业工作环境和氛围外向宽松,员工工作自由度、收入、以及配套服务需求层次更是明显高于传统园区,他们注重追求生活与工作和谐融合,对园区商务、文体、就餐方面的服务配套有很高的要求,希望园区能统筹解决他们“衣、食、住、行、健康”等所有需求。受限于获取土地与建设政策方面的限制,传统开发区仅能提供点状的商业配套与盒饭式的食堂模式,导致企业对配套服务投诉居高不下,尤其是园区午餐期间大量的外送,不仅影响园区秩序与环境,同时也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不利于园区招商、稳商、营商,因此充分利用园区可利用的合适空间,完善开发区服务配套的工作非常迫切。
二、对策建议及希望获取的支持
1、对策建议:
开发区应在政府部门与相关职能部门指导支持下,在办公楼租金单价远高于各类服务配套单价的情况下,牺牲办公楼的收益差额,不以营利为目的,利用可利用的合适空间,投入资金打造符合园区高端企业需求的创新团膳、文体、健康、商业服务设施以及合理配比的人才公寓,全方位满足企业在园区发展所需“衣、食、住、行、健康”服务配套需求,真正实现产城融合。
2、希望获取的支持:
由于开发区先期获取土地,再根据招商目标企业经营发展需求,进行园区定位及房屋的规划设计与工程建设,受限于土地与建设政策方面的限制,园区此后在推进利用可利用的合适空间补充各类服务配套时往往困难重重。
据房地产专业机构测算,漕河泾开发区服务配套面积不足3%,而张江科技园区、临空园区在政府支持下,人才公寓之外的相关服务配套比例已达9%与7%。漕河泾开发区希望得到区政协的指导与支持,借鉴本市其他区域的成熟经验,协调闵行区政府、虹桥镇政府、区经委、消防支队、规划建设、市场监管、环保卫生等相关政府与职能部门,通过允许“厂房与办公楼空间暂时作为商业、文体服务配套或人才公寓使用”等方式,解决园区利用可利用的合适空间提供各类服务配套的问题,或呼吁尽快出台有别于传统商区的开发区生活服务配套土地或房屋配比政策,明确成片工业用地集中开发情况下用于服务与人才公寓配套房屋面积比例,以及相应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协调政策。
该问题如能妥善解决将为园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稳商、营商环境,产城融合度不断提升将有效带动闵行区区域经济增长及增长方式的升级;同时也为国内开发区服务配套设施缺失问题的化解提供重要的、有意义的参考与借鉴。
2018年1月12日
案例:
以科技绿洲园区已建成区域为例,目前仅配置了1个1600平米的中型食堂(满负荷可供1100人的午餐需求),对于解决该区域1万多人的午餐需求只是杯水车薪,园区午餐期间大量外送造成园区秩序混乱与环境脏乱,同时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企业就餐投诉居高不下。
为了解决员工就餐问题,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并留住高端企业在园区长期发展,开发区将科技绿洲位于合川路2570号地下一层区域规划为职工食堂项目(上海市闵行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签发,使用面积为2034平方米),并投入大笔资金打造符合园区高端企业需求的职工食堂升级版——创新团膳。希望通过提供区别于传统食堂的就餐空间、环境与丰富的口味,来满足从普通员工到企业高层,从本地员工到外地、外籍引进人才,从普通工作餐到高端商务餐等多层次、特色化的就餐需求;在解决白领“就餐难”问题的同时,提供层次丰富的商务、社交和休闲服务平台;但受限于用地性质,食堂在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等相关证照过程中困难重重。
科技绿洲园区建成后,总建筑面积将达到106万平米,在后续的开发过程中必然需要继续配置大量的就餐、文体、健康、商业服务空间,以满足员工的生活配套需求,如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影响园区整体招商、稳商工作的开展,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进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