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战略使命,近期《中共闵行区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十二届市委三次全会精神 推动“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闵委发〔2023〕46 号)正式发布。闵行将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畅通“基础研究-科技攻关-成果转化”路径,显著提升成果转化效能。
按照科技活动的一般规律,科技成果转化可大致分为技术研发、成果获得、中试、生产和商品化等五个环节,其中中试环节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将有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为克服成熟度不够或技术集成不够等问题,相当一部分的科技成果需要结合现有的相关配套技术,设计并形成一定生产和制造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实验线,解决生产工艺、流程等问题,在检验成果的技术和工艺成熟度的同时,检验市场对新产品的接受度,缩短从实验室到工厂化生产的距离,加速科技成果商品化。
鉴于目前,闵行区缺乏中试基地,导致区内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价值尚无法充分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瓶颈有待破解,建设中试基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迫在眉睫。特提出如下建议:
1、做好中试基地规划布局。闵行区要紧密结合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四大优势产业集群,有效链接产业需求和技术创新,做好中试基地建设的规划布局工作。不仅要加快在南部科创中心布局建设中试基地。从产业需求和资源禀赋条件出发,请区相关部门将中试基地建设纳入“大零号湾”建设规划之中,释放科创载体物理空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全流程综合服务配套,而且要梳理高校、院所以及企业的中试资源,加快建设开放式中试基地,推动创新资源共享,填补中试短板。
2、服务产业全链条创新需求。以建设中试基地为契机,加强前瞻性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切实提升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在“大零号湾内”提供中试放大、技术熟化、技术咨询、技术成果共享、人才培养等服务,促进技术成果的规模化应用。同时,提升中试基地公共服务水平,实行“引进—培育—中试熟化—再引进”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机制。
3、强化中试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区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对接合作,探索建立符合产业发展实际的创新型人才引进政策,引入高水平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发挥引才育才作用,培育从事中试的工程化专业人才队伍。加强与院士及专家合作,引入顶尖科研成果,融合中试熟化与产业孵化于一体,实现企业增效,并鼓励科研人员到中试基地兼职,担任专家顾问。
4、提升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以中试基地为桥梁,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中试效率和水平。依托区内外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等创新资源,培育孵化新企业,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支持中试基地围绕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四大优势产业,加强产学研合作,打造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中试基地,增强区内科创企业核心竞争力。吸引更多科研成果或企业到中试基地开展工程化试验,争取孵化成功的企业或产品实现落地生产,推进闵行产业创新实现新突破。
关于代表提出闵行区缺乏中试基地,导致区内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价值尚无法充分实现、科技成果最后一公里瓶颈有待破解的问题和建议,我委在收到委员提案后进行了相关研究和工作探讨。
委员提出的要做好中试规划布局,加快在闵行南部科创中心布局建设中试基地,从产业需求和资源禀赋条件出发,释放科创载体物理空间、院所以及企业的中试资源,加快建设开放式中试基地,推动创新资源空想,填补中试短板。该建议从闵行目前主导的生物医药产业角度出发,并对生物医药产业助力在闵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建议。
委员提出的在闵行南部“大零号湾”建设中试基地,可为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改进工艺等关键环节提供实验测试设施和技术研究基地;根据目前在建的相关领域的产业项目,未来闵行南部将有盛闵上海智能医疗创新示范基地,该基地将分别建设前沿技术公共服务中心、创新治疗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和智能医疗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专业化、国际化的智能医疗产业生态圈;同时还将有“联东U谷·闵行浦江智能健康产业园”,该园区以生命健康产业为核心,
以上意见供你单位统一答复代表时参考。
闵行区经济委员会
2024年 3 月 12 日
区科委:
姚磊委员提出的关于“关于推进闵行区中试基地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会办意见告知如下:
为提升成果转化效能,建设中试基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迫在眉睫,现阶段大零号湾核心区正在运营与建设的载体中,国盛闵行健康云城较为贴合中试基地的产业定位。国盛闵行健康云城由国盛集团主导开发,占地63,422㎡,总规划建筑面积约180,000㎡,项目享受“张江”和“大零号湾”双重政策,属于吴泾镇核心区域位置,距离地铁15号线永德路站200米,毗邻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紫竹高新区、闵行开发区和莘庄工业区等,拥有丰富的创新创业资源。项目采用“基金+产业+基地+智库”模式打造产业生态圈,开展前沿检测、智能医疗器械及软件、创新治疗技术等三大前沿产业集群建设。规划土地性质为C65研发用地,预计2024年8月竣工,现已全面封顶。
建议加快在南部科创中心布局建设中试基地,从产业需求和资源禀赋条件出发,请区相关部门将中试基地建设纳入“大零号湾”建设规划之中,释放科创载体物理空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全流程综合服务配套。并进一步梳理高校、院所以及企业中试资源,加快建设开放式中试基地,推动创新资源共享,填补中试短板。
以上意见供你单位统一答复代表时参考。
上海南滨江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2024年3月14日
会办单位通讯地址:闵行区剑川路940号D栋3楼
邮政编码:201100
联系人姓名:钱子豪 电话:13524014667
梅陇镇按照区委、区政府相关部署,积极向“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靠拢,坚持以科技主动赢得发展主动,以创新优势塑造发展优势,不断优化区域科创生态,拓宽科技成果转化通道。结合梅陇镇实际与提案内容,将主要在以下两方面推进相关工作:一、深化科技企业服务。梅陇镇将深入链接华东理工大学共享实验室、仪器共享平台等区域内众创空间和孵化器等科技创新载体,吸引优质产业上下游企业,推动资源创新和要素的互享互通,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落实“企业服务包”制度,“一站式”回应企业诉求,若发现梅陇镇无法满足华理科技园内企业对于中试基地的需求,将积极通过区级部门寻找承载空间。二、积极争取政策布局突破。梅陇镇南部地区有约8平方公里的战略留白区尚待打开,未来,梅陇镇将根据“北更、中增、南争”的战略发展目标,以优质项目争取实现战略留白区的点状突破,释放科创载体物理空间,积极配合闵行区中试基地的建设。
闵行区梅陇镇人民政府
2024年4月16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提升上海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试基地作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过程中发挥着桥梁作用,能够有效促进技术成果的熟化与产业化,对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区科委重点聚焦“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为重要抓手,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持续强化科技创新硬核支撑,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创新集聚地。围绕您提出的“加快中试基地布局建设,强化中试人才引育,推进破解区内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瓶颈”的相关意见,区科委积极联动各会办单位多次召开提案商讨会深入协商交流,细化分工明确职责,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落实工作:
(一)完善顶层设计,加强中试基地建设政策支持。一是产业规划引领。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工作部署,开展《“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专项规划》编制,进一步优化圈层的创新链要素布局,在核心策源圈嵌入孵化器、技术转移机构、概念验证中心等创新孵化功能,在成果转化圈嵌入小试、中试基地等技术转化要素。二是强化政策导向。积极对接市科委、市财政局等市级相关部门,研究编制市级“大零号湾”专项政策,集聚各类创新资源,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推进科技成果概念验证、中试熟化等平台落地发展,给予资金支持(或以股权方式予以相应支持)。三是细化政策支持。在4月1日正式施行的《闵行区以“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为引领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高水平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闵府规发[2024]2号)中,对经认定的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熟化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给予前期建设经费及运营经费等资金资助,做好中试基地建设的规划布局。
(二)出台管理办法,推动中试基地加快建设。一是开展专题调研学习。赴宝山环上大概念验证中心,实地参观概念验证中心公共平台,围绕基地建设、项目选育、服务体系等方面开展沟通交流。二是制订专项管理办法。学习研读各省、市概念验证中心及中试基地管理认定相关政策文件,结合闵行产业特点及发展需求,目前正研究起草《闵行区概念验证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参与平台建设,提供市场资源链接和技术支持,支持引导区内科创载体探索打造公共服务平台,积极以“大零号湾”为重点区域布局概念验证中心、中试熟化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为科技企业提供技术筛选、商业化开发、试生产等专业服务。三是加强专业人才培育。联动区内孵化载体开展训练营、加速营、启航营等各类人才培训活动,推出“首席技术官‘大零号湾’专项培养计划”,探索高校、园区、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新路径,为中试基地建设引育专业人才。
(三)优化空间布局,服务产业全链条创新需求。一是推进中试熟化平台布局。紧密结合闵行区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四大重点产业集群,布局建设中试熟化平台,在重大装备领域,对接沟通上海商用航空发动机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事宜,支持研究院在大零号湾区域打造商用航空发动机创业园区,建设科研实验专用场地、小试及中试厂房;在人工智能领域,对接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商智能机器人中试验证平台落地方案,推动重点场景机器人先试先用,促进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对接顶尖科学家协会及清丞新材料孵化器,围绕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基金支持及技术验证、商业化验证经验等方面开展沟通交流;在生物医药领域,对接临港浦江司南孵化器与交大合作共建细胞与基因治疗中试平台等,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优势互补,为产品开发提供原理或技术可行性研究、市场化验证、工艺改进等方面专业服务;在合成生物领域,对接高质量孵化器璞跃中国,围绕中试放大所需设备及场地条件进行研讨交流。二是深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强化高校基础研究项目的跟踪对接,做好配套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区校合作能级,探索建立高校、科研机构等实验场地、设备持有方与有实验需求初创企业的合作链接模式,促进创新资源的集聚和共享,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四)打通创新链、产业链,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一是组织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科创金融集市、政策申报培训及科技成果路演对接会,鼓励指导科创成果参加“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WeStart全球创业投资大会,聚焦产业需求以赛促创,活跃区域创新氛围。二是提升专业服务能级。开通“科技成果线上发布大厅”,建立“大零号湾产业技术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强化产业技术供需对接服务,定期发布“大零号湾”关键技术需求榜单,助力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集聚专业科技服务机构,不断拓展和完善平台功能。三是融通产业链打造生态圈。通过绩效评价带动区域存量科创载体转型升级,形成梯次培育机制,推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支持高质量孵化器搭建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支持科技成果就地、就近孵化转化产业化,降低企业入驻成本、及时响应企业诉求,支持拨投结合、先投后股等机制创新,加速育孵“硬科技”科创企业。引导科技领军企业牵头建设大企业开放中心、创新联合体,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活力,打造“科技成果+概念验证+孵化转化+拨投结合+产业发展”的全链条孵化转化生态。
区科委将持续与您保持交流联系,及时沟通工作进展、听取意见建议,共同推动闵行区中试基地建设落地见效。再次感谢您的关心和支持!期待与您共同为闵行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闵行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4年4月10日
承办单位通讯地址:剑川路940号F栋4楼 邮政编码:201109
联系人姓名:于佳钰 电话:6498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