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加强耕地保护若干意见,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上海现代农业发展是基于其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闵行区乡村振兴综合指数连续两年测评第一,区政府报告强调抓好“三园”工程建设,培育闵行区农产品品牌,促进乡村振兴。如今闵行区拥有永久基本农田2.73万亩和1.96万亩三区划定面积,现代农业布局0.8万亩左右蔬菜、1万余亩优质水稻生产,而且产业生产水平较高,支农政策组合较好,对于乡村振兴至关重要。
闵行区农业产业发展也存在如下问题:
1、由于耕地总面积较小,单个合作社规模相对较小,产业影响力较弱;
2、培育农产品品牌相对滞后,稻米公共品牌“闵田悦禾”知名度还较小;
3、农业劳动力成本较高,一二三产业融合度较低,农民生产的效益较低。
闵行区有条件做好区内农业产业链管理,做强优质农产品品牌。应将农业生产功能充分融合于现代化大城市发展之中,打造乡村生态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价值与农产品的品牌价值融合发展,从支农惠农政策组合、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绿色发展理念普及等综合推进闵行区地产农产品绿色发展,率先实现更高水平的都市农业现代化。因此,建议做实绿色生产,加强公益宣传,推进产业发展。
1、实施闵行区优质农产品品牌战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可以整体推进公共品牌建设,实行绿色认证、绿色生产,培育闵行区地产农产品公共品牌,水稻生产转过去的粮食生产导向为优质大米绿色生产导向;蔬菜生产转变为品牌蔬菜供应导向,提高优质农产品的附加值。
2、优化农业生产茬口布局,全力推进用养结合型的耕地质量保育。耕地资源的基础地力和环境质量与绿色生产密切相关,实行用养结合,提升耕地质量,通过水旱轮作,种植并且种好绿肥、油菜等冬季养地作物,起到保育养地作用,有效降低农田化肥使用量,改良农产品品质和土壤地力,实现农田绿色良性循环、提高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3、强化农业生产投入品监管和执法,保障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减量。通过政策引导经营主体在政府认可绿色生产服务主体中购置绿色生产投入品,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应强化绿色生产投入品监管和执法,实现绿色生产数据平台归集,杜绝一些不符合绿色标准要求投入品流放到绿色生产过程中,确保绿色产品达到绿色食品要求。
4、加大科技创新与绿色生产技术集成,实现农产品绿色生产,建设产后保鲜、冷藏等设施建设。综合优化优质品种、绿色防控、绿色认证和可追溯平台建设等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绿色生产技术体系,保障绿色农产品安全生产,因地制宜发展种养结合模式。不仅关注新品种布局、绿色栽培、植保、肥料运筹等产前环节,更要支持产后保鲜加工、市场品牌建设等技术应用,高度重视地产稻米品牌价值与生态价值的融合,达到增产增效、绿色生产与生态协调的目标。
5、加强闵行区地产农产品公益宣传,对接市民健康生活。优良的养地模式、冬季休闲,严格的投入品监管及信息化的追溯体系是闵行区农产品品质更优、安全更好的真正内在体现,但市民的知晓度不高、信任度低,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因此,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进行公益宣传和公益广告,同时发挥科普基地的作用,通过进街道、社区、市场,以及信息化市场对接手段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普及,将优越的生态生产、良好的绿色生产过程、产品的绿色认证、投入品的安全监管等全产业链绿色模式推介给广大市民,让市民全面了解地产农产品,相信地产农产品的价值,实现现代化生产与城市化发展结合,生态价值与品牌价值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