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在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下,闵行区医疗卫生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也获得了不少荣誉,但区域内医疗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尤其是中医药发展滞后,老百姓需求得不到满足,是现今最为显著的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首次将中医、西医的发展放在同等重要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但是截止目前,居住着250多万人口的闵行区还没有建成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本市各医疗机构已有130多位上海市和全国名中医,但闵行区为0。闵行区的中医药发展远远落后于上海市的其他区县。
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第二章第十一条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医医疗机构建设纳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举办规模适宜的中医医疗机构,扶持有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医疗机构发展”。第七章第四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闵行区已经布局一南一北2家区级中医医疗机构,分别位于吴泾的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吴泾医院)和位于七宝的闵行区中医医院,后者已规划获批80多亩土地,医院新建成后将全面委托龙华医院(三级甲等)管理。而目前已经与上海中医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共建三年有余的闵行区吴泾医院(二级乙等),仅占地15亩,开放床位不足300张。去年11月7日,闵行区委朱芝松书记在东方广播台《市民与社会》访谈栏目中回应市民问题时明确说到,紫竹高新区配套建设在医疗方面把“吴泾医院改为三级医院”,但至今没有完整的规划。
建议:
1、在区级层面做好顶层设计,根据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和《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菜“十三五”规划》,编制闵行区的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2、以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闵行区中医院南北二个中医院院为中心,借助岳阳医院、龙华医院两大中医医联体,联合区域内综合性医院中医科、社区服务中心中医科构建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3、完善组织架构,在区卫生计生委领导下增设闵行区中医药发展办公室,参照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设置框架,由1名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专职担任办公室主任,下设若干处室和管理人员,负责规划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质控管理和内涵提升等,区人保局给予一定数量的人员编制配备。
4、加大中医药扶持力度,重点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名中医工作室,培育区级名中医等,在重点学科建设、科研课题项目等方面确保有一定数量的中医药项目入选,每年区级财政预算确保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到位。
5、为尽快实现闵行区政府2014年8月20日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签订共建吴泾医院转型发展为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战略目标,吴泾医院应在原有的位置上扩建或异地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