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议提案 > 政协提案 
关于0602070号政协提案办理信息公开
标题:重视基层养老管理能力建设,提高为老服务水
编号:0602070委员姓名:彭崇胜
提案
背景:
问题及分析:
意见和建议: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十分突出,闵行区也不例外。根据闵行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到十三五末,辖区内老龄人口约39.3万,约占总人口的33%,即每3人中就有1名老年人。随着人事用工制度改革和养老保险的逐步完善,老龄人口管理、服务由原来的单位负责过渡到街镇社区负责,可以预见,基层老龄人口管理、服务机构的压力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座谈形式对吴泾镇、浦江镇、江川街道和浦锦街道调研发现,目前基层养老管理和为老服务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不均衡  从调研的2镇2街道情况看,截至2017年底每万名老龄人口配备的基层养老管理人员分别是:浦江镇2.42人,吴泾镇1.86人,浦锦街道2.08人,江川街道0.41人。总体看,人手短缺,浦江镇虽然人员配备略高,但地域范围比较广,各镇、街道养老管理人员主要职责在于完成区各职能机构,如老龄事业发展中心、养老机构管理中心等交付的任务,工作量已经超负荷(据江川街道管理人员反映,需要经常性加班才能完成这些规定任务根本无力创新服务方式和内容。

2.管理人员结构不均衡,专业背景不合理  多数基层老龄管理人员是转岗而来的,教育背景比较若,特别是只有极个别的具有社会工作背景,具有大学学历的多数出身于理工科背景,调研的2镇2街道老龄管理人员中无一具有医药学或心理学背景;年龄层次上看,近年逐步补充了80、90后人员,但也还有60后的,且即将退休,甚至还有50后的仍然在挑重担。

3.管理手段与智慧城市建设不相匹配  互联网背景下,很多管理工作本可以简化,提高效率和准确率,但目前的为老服务管理手段没能跟上信息化发展步伐,更与上海智慧城市建设不相匹配。调研发现,有年轻基础管理人员想通过信息化平台对辖区老龄人口实施管理,但遇到阻力很大,没有足够的财力建设平台二是相关部门如公安机关因保密需要,很难通过系统平台共享人口信息数据。

了顺应闵行区老龄化社会发展的管理需求,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1.增加基层养老管理人员配备  建议区民政(老龄)部门联合调研各镇、街道的养老管理和为老服务实际情况,包括户籍、非户籍老龄人口及未来5-10年增量情况,按实际需要提出具体的人员配置指标,各镇、街道会同区编办补齐基层养老管理人员。

2.优化养老管理人员结构  未来的为老服务不应该只是在办公室里上传下达各种文件,而需要更多地到一线走访、调研、监督政策落实,及时发现为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迅速解决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因此,要特别注意管理队伍年轻化、管理水平科学化、教育背景多样化,优先补充具有社会管理、心理辅导、医学相关背景的专业人才。建议在人员招聘条件里做出明确规定。

3.启动老年人口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试点  管理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上海市早已定位为智慧城市,有必要建立区级的老龄人口信息化平台,对辖区内老龄人口进行动态管理。建议以比较成熟的街镇进行试点,从户籍老龄人口开始,试点成熟后逐步推广至全区,推广至居住在辖区的所有老龄人口,为闵行建设成生态宜居的主城区做出实质性贡献。当前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是平台由谁负责运行管理、如何防止个人隐私泄密。因此建议初期平台由公安部门组织开发、管理,从原有户籍管理信息平台中开放老龄人口姓名、年龄、性别、所属居委会或小区及对口服务机构信息,这样个人隐私可以得到保护,打消公安机关的疑虑,区各级老龄工作机构可以随时调阅以上动态信息,以便及时组织好为老服务各项工作,比较理想的是能够根据人口细分的年龄结构提前做好3年、5年、10年的工作规划。时机成熟时再考虑转交区民政(老龄)部门负责运行,并做好与公安系统的接口,保证数据实时更新。

 

答复内容
答复结果:解决或采纳
彭崇胜委员 :
截至2017年底,闵行区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33.2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9.9%。“十三五”期间,全区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趋势将应进一步加剧,深度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做好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任重道远。 您在提案中提出,在社区养老工作调研中发现存在养老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管理人员结构不均衡、专业背景不合理、管理手段与智慧城市建设不相匹配等问题。由此,您建议增加基层养老管理人员配备、优化养老管理服务工作人员结构、推进为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 目前,闵行区作为全国42个试点地区之一,紧紧抓住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这一历史机遇,以不断满足各类不同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为己任,做实做强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关于您提出的问题,我们已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积极推进市政府重点工作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出台《关于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十三五”期间各街镇至少建设1个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将街镇老龄办综合为老服务信息系统的运维、接待老年人来信来访、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等部分工作下沉至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区老龄办在街镇老龄办编制一时难以突破的情况下,借力我区社区工作者扩围工作,要求各街镇确保至少2名老龄社工配备到位,来缓解为老工作力量不足的现状,对其中市场条件成熟的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渠道,满足为老服务需要。从而在街镇老龄办的领导下,打造一支由社区工作者、助老服务社工作人员、承接运营的社会组织或企业负责聘用的专业管理(服务)人员、公益岗位人员、志愿者等组成的专业为老服务管理团队,做实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管理机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通过完成代办各类为老服务申请、做好与社区内其他养老资源的对接、老年人基本信息采集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老龄事业发展及各类涉老公益服务项目、管理为老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各类公益类服务活动、做好居家养老项目管理工作,有效补充了基层养老管理服务的工作力量,也使为老服务工作真正深入到社区第一线。2018年底,我区将做到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在14个街镇的全覆盖,每个中心内都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专业社工或第三方社会组织专业管理人员)。 其次,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政策扶持,确保养老服务人员队伍的稳定性,提高养老服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养老服务的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017年,我区共培训专业养老服务人员498名。2018年计划培训700名,截至3月底已培训329名。 再次,与区教育局合作,就市场需求、人才需求、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习实训、毕业就业等方面开展广泛调研,积极开展养老护理与管理专业筹备设立工作。协调群益职校与区开放大学合作设立了“养老护理与管理专业”大专、本科学历在职研修班。区教育局与华康宁国际经贸科技文教发展协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就开展养老职业教育培训在产学合作、课程开发、专业建设、学生实习等方面达成共识。通过这些措施,吸引更多年轻人以更高的起点跨入养老管理与服务这个朝阳行业。目前已有40名养老管理服务从业人员在“养老护理与管理专业”大专班就读。 最后,积极探索“互联网+养老”,推进信息化、智慧化网络建设。区民政局积极整合对内管理、对外服务、政府监管等方面资源,开发了闵行区统一需求评估信息管理平台(http://lnxqpg.shmh.gov.cn/)、闵行区综合为老服务平台(http://weilao.shmh.gov.cn/)、“闵行老龄”微信公众平台等3个区级平台。我区养老内部业务管理系统也即将开发完毕,预计2018年4月15日上线,6月正式投入使用。同时,区老龄办将积极协调区公安局、卫计委等老龄委成员单位,探索信息系统对接可能性,以完善为老服务平台功能,更好地推动老年人口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 感谢您对我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