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闵行区启动“美丽家园”创建工作,围绕小区顽症整治、环境提升、基层治理三个版块,以“一小区一方案”量身定制的模式,由小区业委会根据准入条件组织讨论自行申报基础版、提升版、示范版的建设目标。一个有100亿资金组成的大蛋糕砸向每个街道、镇所属不同硬件基础、不同管理现状的居委小区。截至2017年8月,已对626个小区实施方案组织了联合会审(示范版87个、提升版329个、基础版210个),其中191个小区已开工建设。区委区政府是希望借此东风,点燃辖区每位居民参与家园建设的热情,在美丽家园申报创建、改造工程实施和建后长效管理的全过程中,始终发挥居民规划师“我要创”的主体作用。然而在实际创建过程中,居民的参与率、参与度;物业绑架居委和业委会,以资金为导向的现象出现;只管建设缺失后续有效管控的短命家园是否依然存在?这些问题,还需我们的政府加强制度保障,完善运作,有效管控。
一,闵行区创建美丽家园工作存在的问题
1、小区顽症整治是创建基础,属于规定动作之一。实践过程中,由于交叉面多基本采用社建办、市场监管、市容、城管多部门联合执法,集中专项整治作为第一手段,派出所负责保障执法行动顺利进行。牵头组织方成本不小,而一窝蜂造势的攻坚战,往往缺少综合治理“五违六乱”的持久力度。如同我们今年闵行的创全工作,实效短暂返潮不断。居民群众面对积疾有收获,可惜时间不长,基础不实。
2、环境提升改造是创建手段,属于规定动作之二。对小区安全、功能、环境等方面的优化,对物业修缮、绿化环卫、娱乐体锻、消防安全、治安防范等硬件设施设备的更新,是每个居民最喜逢乐见的体感。小区物业也抓住这一难得契机,联合居委和业委会,积极搭车创建工作,用足专项资金。其中关键是资金申请渠道有了,创建工作中“居民主人和物业保姆”是否真实体现?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问题解决有多少?老大难问题是否搞定?缺少这些方面的有效监管,真正做到安全隐患消除、群众急难愁问题缓解、居住环境美化的目标尚有距离。
3、加强基层治理是创建关键,属于规定动作之三。 区委区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在美丽家园环境提升改造方面,包括解决515个小区房屋本体渗漏水、落实72个小区二次供水、改造139个小区雨污水分流、364个小区安装智能车牌识别系统、新增监控探头22571个等等,抽象数据的后面是每个“美丽家园”小区的喜人变化。建设是有竣工日的,管理才是刚刚起步。回头看我们有多少居民被“撬动”参与热情,积极主动融入社区管理,在参与中提升获得感和满意度。否则以建带管的设想是政府的一厢情愿,完善党建引领居民区自治架构、提升业主大会和业委会自治能力、实现城市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平安小区协同治理等七项任务成为漫漫长途。
二、进一步完善闵行区“美丽家园”创建的建议
1、以标准化为抓手,和我区创全过程中的督察工作类似,形成普适性和个性化相结合的拆除-建设选择菜单。既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个性定制、分类施策。也要保证底线原则,充分贯彻“安全、整洁、文明、有序”住宅小区的要求。
2、老百姓是主体、是主力,小区环境提升改造的前提条件是要居民主动参与、主动作为、主动申请。每位居民可根据《美丽家园改造标准化清单》对每一个项目进行选择,每一个改造方案的联合会审,都需要业主大会和居委通过的合规性支持。
3、物业要严格落实“管-拆-管-建-管”闭环模式,“管”在“建”前,积极参与小区“美丽家园”创建,解决前期设计方案与后期维修养护之间的矛盾。在服务提供中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突出问题。提升住宅小区的美丽度和居民顾客的满意度,实现“补短板、出亮点、惠主人”最佳结合,稳固提升品牌物业服务能级和管理标准。
4、居委、业委会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坚持“不拆不建、不管不建”原则,落实“标本兼顾、管理核心”的工作理念。从“治标——整治小区违法行为”入手,着力在“固本——提升小区物业管理水平”上下功夫。借助三位一体群众性自治组织,探索和实践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积分制、物业服务考核扣分制、业主微信群电子化投票等管理新模式。激发基层活力,并以制度形式固化好机制和好做法,让居民有获得感、自豪感和幸福感,确保“美丽家园”建设常态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