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总体部署,闵行区作出了到2020年形成南部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架构,建设一批服务产业创新的功能性平台,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创新集群,涌现一批具有行业引领力的创新型企业;到2030年形成科技创新中心功能集聚区的核心功能,集聚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国内外高端研发机构,建设国际一流的创新基础设施和功能性平台;涌现出一批引领全球产业发展方向的重大技术成果;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的战略部署。
“十三五”是上海“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上海产业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中的重要转折点,闵行区的民营经济也进入了创新发展和优化提升的关键阶段。
一、闵行区南部科创中心建设的现状
1、 “紫竹创新创业走廊”建设成果初步显现
南部科创中心建设目前以“紫竹创新创业走廊”为主要载体,在环交大、华师大、紫竹高新区周边区域,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众创集聚区;在东到黄浦江、西到区界的产业区块上,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承载区。确立了“区政府主导”、“区政府与高校、院所、园区联动”、“区镇联动”等三大类、20个支撑项目及项目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表,近、中、远期规划逐步腾出空间释放活力。
2、 交通配套建设初步成型
嘉闵高架南二段和虹梅南路高架的开通,闵行区南北快速干道正逐渐成型,此外有20条“断头路”列入疏通建设计划,贯通闵行南部地区路网建设,打造沟通“南北创新创业高地”、辐射南北中间地带的快速干道路网。同时,推进滨江公交枢纽新建项目,位于闵行区南部,浦江路以北、兰坪路以东,设置5条公交线路的首末站,优化公交线路,保障紫竹科学园区、华东师范大学、交通大学的职工、师生在高峰时段快速换乘的出行需求。在现有轨道交通线路和站点的基础上,轨道交通5号线、15号线已开工,同时推进23号线和15号线南延伸规划研究。
3、 人才配套建设力度加大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居住难”问题,为人才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生活保障,区政府出台了大紫竹区域人才公寓配套依据办法,按不同档次,由区财政按用人单位补贴的1:1配套,给予500-1500元/月不等的补贴。此外,计划三年内筹措约133套、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公共租赁房,同时,促进君莲公共租赁住房新建项目约1500套、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在年内开工;新增符合供应条件的配建公共租赁住房约216套、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优先向符合条件的核心区创业者和科技人才供应。
二、闵行区南部科创中心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实际情况看,闵行区南部科创中心正在有步骤的推进,我区基本具备了成为全市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先发态势和条件,包括产业基础雄厚、科研资源丰富、人才政策领先等。但我区科创中心建设也存在着一些瓶颈问题,制约了科技创新能力的集聚与提升。
1、 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不明确。
近几年我区民营企业的创新转型能力逐步增强,但是民营经济在土地资源、资金、人才、信息不对称等方面的不足,严重地困惑、束缚着企业转型和发展的步子,高新技术产业层次相对偏低,产业规模不大,支撑作用不够强,没有形成能够带动一批在全市有优势的产业集群,缺少带动力强的龙头民企。
2、 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撑体系不完善。
闵行是上海现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其产业领域和门类是其他区县所不可比拟的,但是在生态环境、人文景观、服务配套等支撑体系方面相对薄弱,科技创新功能集聚区的打造需要构建良性的综合创新生态环境,需要全面改变原来产业园区的开发理念和开发方式,按照宜居宜业的要求来打造一个综合型的科创功能区。
3、 政府的政策体系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针对性不够强。
为加快闵行南部科创中心建设,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闵行区出台了“1+4”的政策体系,鼓励人才创新创业、发展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引导基金、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但是政策体系对民营企业的转型发展推动作用不大,政府各部门缺乏对政策体系的宣贯引导,民营企业难以获得政策的支持,限制了民营经济的创新发展。
4、 对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相当缺乏。
资金的缺乏严重束缚着民营企业转型创新的手脚,尽管近几年我区财政对民营企业科技的投入不断增长,但受全区经济总量的制约,我区对民营企业财政性科技投入仍相对不够。再者,我区的投融资体系对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扶持力度还很不够,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缺少科技创新方面的金融支持。因为银行是以资产抵押担保为融资先决条件,多数民营企业大都属于轻资产的中小型企业,资产总量不大,很难从银行获得融资。
5、 服务于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不配套
闵行区建设南部科创中心,具有的一定优势条件,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尤其是服务于科创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和公共研发平台,尚未建立起来。需要通过开放仪器设施与研究基地,共享科学数据和科技文献,提供专业技术、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等服务,促进科技资源在全区范围内的高效配置和共享利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加强产学研合作,系统优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环境。
三、加快闵行区南部科创中心建设的几点建议
1、 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创新
全面发动和组织有关的部委办局领导,转变作风,深入民营企业,加强调研,分门别类地针对不同类别的企业在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寻找切合实际的解决措施和途径。要树立“敢为天下先”的思想意识,解放思想,不墨守成规,一切从企业的实际出发,为企业树“风标”铺发展之路,搭发展之桥,为全区提供“引得进、留得住、养得大”的民营企业发展成长的肥沃土壤、和煦的春风。在区的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民营企业蕴藏着极大的发展潜力,是区经济持续发展的生力军,区府必须继续引起重视,放上位置。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研究新的政策、新的措施,以使民营企业为闵行南部科创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2、 着力总体设计
从构思、谋划到设计,强调立体、多元、全方位的科创功能区, 打造创意办公空间+高端创客公寓+丰富商业配套的完整业态,整合文创及科创资源,实现科创和人文的结合,吸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高科技企业及文化创意、设计、生活、艺术等相关新兴业态进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文创及科创产业链格局,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3、 聚焦精准政策
为民营企业转型创新发展量身制定各类扶持政策,力求精准、务实、可操作、便于享受。在政策出台的第一时间对各项政策进行解读和宣贯,更好地为民营企业导向、指导、服务,推进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有效地帮助民营企业在执行政策方面避免产生盲区,在建设、发展方面克服迟缓性,使民营企业更好地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提高各科创园区的政策认知水平,更利于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4、 搭建融资平台
解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最大的“融资难”这一瓶颈问题。鼓励支持本地区创投基金的建立,为科创型小微企业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扶持。民营企业资金不充裕,融资渠道有限,在创新创业中的续航能力需要从多方面的资金输入来支撑,希望能加大对创新创业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推动创新发展。
5、 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打通产业渠道,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创新创业主体提供技术开发、转让、咨询等公共服务。比如完善企业服务。为创新创业主体登记申请提供“直通车”服务,安排专人负责、快速办结,加快推进工商注册全程电子化;完善融资服务,吸引各种支持创新的基金和民间投资基金,与大学科技孵化项目投资合作。此外,向有关企业提供必要的信息、培训和咨询,为创新创业初期的企业进入国家支持的科技企业行列创造条件。
6、 建设研发平台
建设可共享的公共型研发平台,实现科技信息数据库、仪器、实验室等资源共享,提供专业技术、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等服务,促进科技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高效配置和共享利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加强产学研合作,系统优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环境,依托公共研发平台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鼓励产学研各方发挥综合优势,联合开发关键、核心技术,合作解决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推动产学研合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