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议提案 > 政协提案 
关于0703065号政协提案办理信息公开
标题:职继融通,打造闵行养老护理员队伍新高地
编号:0703065委员姓名:黄晨
提案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失能风险的加剧,社会对于老年人护理的需求愈加显著。从全国看,截至2022年底,全国范围内需要养老护理人员的数量达到600多万人,而实际情况这支队伍只有50多万人。据统计,2023年底闵行区户籍人口126.66万人,其中户籍老年人口40.27万人,占户籍人口的31.79%,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6.2万人,占户籍人口的4.9%。而拥有养老护理员等级证书的只有3800多人,远远少于实际需求的人数。

作为保障老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力量,养老护理人员是养老服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护理员工作时间长、压力大、薪酬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等因素,严重影响着这支队伍的稳定性,也给养老护理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留下了遗憾。

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到教育要干的7件事情之一:坚持与产业结合,与社会区域结构集合,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尽快突破,要以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要义,实现半血质量高水平、产学合作高质量。

问题及分析:

随着闵行区2023年《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与出台,为符合要求的养老服务人员按等级证书分别补贴个人每月的薪酬,为养老护理人员从物质层面暂时解决了部分难点。与此同时,为了解决护理人员在专业上的难点与职业困境,与上海开放大学闵行分校合作,建立了“养老服务实践育人基地”,开展学历教育,提升学历水平,实施了以在岗职工职业能力和学历双提升为导向的“双元制”学力提升计划,成功对接辖区内养老服务型企业需求。吸引了40多家企业参与,提供120多个就业岗位。

然而,推进养老护理人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高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整体质量的提升,不仅仅要政策层面的引领和托底,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协助民政、教育等部门共同打造人才队伍的新高地。

首先,针对目前养老护理员队伍的中年化的现实,需要呼唤更为年轻的专业人员加入其中。据笔者走访多家护理员等级证书培训机构了解到,参加等级培训的护理人员,大多为外地来沪人员,年龄一般在50岁左右的女性居多。专家研究表明,我国的养老护理员的平均工作年限不超过5年,且大部分护理员由于个人、家庭和工作性质的原因,造成此类岗位的大量流失。

其次,养老护理员这类人群,文化水平较低。原先是以家庭保姆作为基本职业,拿到护理员上岗证后,进入养老护理员队伍。对于参加等级证书考试培训,多数带有“抵触”情绪,主要是因为平时“做七休一”,一周只有一天休息,用来休息的时间还不够,还要参加培训。培训对他们来说开始是件有“负担”的事情。年龄大,记忆力不好,所学的实操项目,前学后忘。几次考试都无法通过的话,就是去了再考的信心。

第三,由于进入护理工行业的入门线较低。老年人护理过程中需要的专业知识,如老年护理基础知识、护理技能、沟通心理与心理疏导、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紧急处理与安全防范等内容,目前的养老护理员的知识结构无法满足进一步的学习,更谈不上长期坚持在一线,需要面对不同病症,甚至是失智失能的老年人,也与政府对养老护理员的职业标准相差较远。

第四,养老机构目前作为政府考核街镇完成养老机构设置、养老护理员队伍的一个窗口,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护理员持有不同等级证书。据笔者了解,养老机构中护理员超过70%持有等级证书,才算合格。然而,护理员一旦能通过等级考试,拿到证书就有可能往更高薪酬的其他养老机构流动,无法在原处安心工作。这给养老机构带来了“用工荒”的可能。因此,养老机构如何看待护理员考取等级证书这事,可以说是“悲喜交加”。

综上所述,养老服务体系亟需培养一支具备专业素养稳定的养老护理工作者队伍,既可以提升养老护理服务质量,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又可以推动养老护理行业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降低养老机构的运营成本,提高养老工作效率,并为社会提供更多地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意见和建议:

笔者在走访了多家养老机构和街镇养老综合服务部门后建议如下:

一、老有所养是全社会关心的民生大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要让养老事业得以发展,用好人、留住人是关键。提高养老护理员的社会认同感,提升养老护理员的自我认同感,营造好的职业发展氛围是前提。继而提升该行业的典型人才培育和宣传力度,赢得全社会的理解,从而提升从业人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二、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程不断加大,亟需养老护理人员的增加。面对高龄、空巢、失能老人的极具增加,而今后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多种形式也会满足不同养老人群的需求,养老护理人员也将面临适应不同场景、不同种类护理的需求。因此,在现有养老护理员等级证书培训、职后学历提升的基础上,今后的3-5年内稳步推进护理专业在中、高等职业院校、大专院校设置护理专业,开设能适应未来养老护理需求的专业课程,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助力,满足养老需求。

三、试行与养老机构合作,为养老护理员提供护理实习机会。对于临近毕业的中、高职、大专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采用与养老机构合作的形式,提供养老护理实际岗位,让学生提早进入护理环境,培养职业责任心,多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职业发展方向,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四、合理安排护理员定期进行岗位培训,提升现有护理团队的专业能力。笔者在走访时,着重询问了现在持有等级证书的护理人员岗位培训的情况。养老机构针对护理员无法按期、按时参与培训,提出可否简化培训“打卡”程序,与培训机构愿意“送教上门”的想法不谋而合。希望民政部门和卫健委,在完善“送教上门”的相关程序上制定相关规定,杜绝“弄虚作假”参与培训的可能,确保培训的正常开展。监督、协调好养老机构、护理员和培训机构三方共同做好此项工作。

刚刚举行的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到,今后教育要干的7件事情之一:坚持与产业结合,与社会区域结构结合,推动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尽快突破,要以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为基本要义,实现办学质量高水平、产学合作高质量。通过以上建议,可以希望在新时期内为养老护理员队伍的建设提供基础保障,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推动养老护理行业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并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