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议提案 > 政协提案 
关于0702129号政协提案办理信息公开
标题:关于加强户外运动教育、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几点建议
编号:0702129委员姓名:杨瑛
提案
背景:

疫情带来的是一种群体性的心理创伤而青少年又是群体中的脆弱人群。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2022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新冠大流行对美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精神虐待和压力过大导致青少年吸毒和酗酒的情况急剧增加。我国的研究人员也做过很多调查,涉及青少年面临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危及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事件时,个体的心理应激心理韧性等状况,调查发现虽然疫情程度不同对青少年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是一定比例的青少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症状,甚至出现注意力难集中、交往障碍,并且在返回校园后出现焦虑、无法适应学校管理等情况。同时新冠疫情封控及青少年回归家庭开展线上课程,户外活动时间急剧减少、日常光照不足、缺乏群体性户外活动、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上述原因,均导致青少年近视进展加快。国家卫健委出台《儿童青少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近视预防指引(更新版)》,指导疫情期间儿童青少年近视预防

问题及分析:

    后疫情时代,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与视力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疫情是危也是机,如果能够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比较好的校内校外户外运动氛围,可能当下的困难反而会培养他们抗挫折、面对逆境的能力,让其内心未来会更加强大。

意见和建议:

1创新学校户外运动教学模式。户外运动是一种以自然环境为开展场地的具有开放性和愉悦性特征的教育模式。教育、体育等部门要重视户外运动的积极作用,将其纳入青少年健康工作规划中,作为体育教学、全民运动的重要内容。学校体育课程设计者应该充分认识户外运动的教育理念与作用,结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来设计出合理的户外运动课程体系,比如在课程开始之初加入"青少年户外拓展游戏",更有效的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教学设计时既要注重加强青少年户外运动意识,又要注重对青少年运动精神的培养,如抗挫折能力、顽强的意志品质、团结合作的精神等。

2、提高青少年参与户外运动的意识。户外运动教学对于青少年的能力培养及近视预防等方面都有显著作用。然而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仍然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体育”的观念,同时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注重课内教学、并强调以技能学习为主,以教师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竞技成绩、忽视学生体质健康发展需求的现象,这些都在很大程度限制了青少年学生个性的发展。除校内体育户外运动教学外,学校在开展户外运动教育时,可以加强与校外俱乐部以及游乐场等的联系与合作,通过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其他一些对场地器材有着较高要求的户外运动教学项目,以丰富青少年户外运动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参与户外运动的意识和热情。

3、家校联动做好青少年户外运动教育重视家庭引导,鼓励家庭进行户外运动,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到户外运动中,体验户外运动所带来的好处,同时家庭成员还应该积极鼓励并支持青少年参加户外运动,激发他们参加户外运动的兴趣。通过社会宣传、媒体报道、家校平台,激发家长对户外运动的关注;帮助家长掌握在户外运动指导、参与和监管的能力,增强家长的示范效应和参与程度,增进亲子情谊,形成家庭和社会广泛参与户外运动的氛围。

会办意见
区体育局 :

我局始终贯彻落实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会同教育局一起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2年起,闵行区开始实施中小学生“会游泳、学打球”项目,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让学生学会并掌握一门生存、自救的技能。积极开展校园体育赛事活动每年区体育局牵头举办市级、区级赛事20多积极转变办赛理念,建立分层赛事体系,形成“学校有班级联赛、区域有校际联赛、全区有联盟杯赛”的良好校园体育氛围。积极组织优秀教练员、运动员进校园活动,激发青少年运动兴趣。

针对委员疫情环境下导致的儿童身心健康、体质健康以及近视眼问题,提出要加强家校联动、创新学校户外运动模式的建议,我局会积极配合教育局一起共同做好相关工作。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使其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孩子养成终身锻炼习惯。

    闵行区体育局

                                   2023227

 

答复内容
答复结果:解决或采纳
杨瑛委员 :

闵行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将学生体质健康作为《闵行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和闵行区中小幼儿学校办学绩效评估指标内容。

围绕让闵行的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核心教育理念,闵行区教育局将五育融合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板块,并会同闵行区体育局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体教融合和学校体育工作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办法》,以“区域规划、区校联动、学校实施”贯彻教会、勤练、常赛精神,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闵行学子。

一、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严格执行上海市教委课程计划,学校开齐开足体育课,配齐配优体育教师,落实小学体育5+2课时安排,鼓励初中阶段学校每周4+1的课时安排,鼓励高中阶段学校逐步增加体育课时。学校将体育活动课、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等纳入学校体育课程建设范畴,建立对应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与评价标准,并与体育课一体化设计与实施,形成学校体育综合课程体系。实施家庭体育作业,教会学生科学锻炼的方法,发展学生体能,指导学生掌握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新兴体育类、水上或冰雪类、中华传统体育类专项运动技能,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并逐渐掌握2-3项运动技能。

二、进一步完善学校学生体育活动体系。制定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方案,课程化设计体育活动课、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内容多样、形式多元、全员参与、小型易操作的体育活动与竞赛,形成体系化的学生体育运动内容。建立恶劣天气教学与活动预案,制定室内体育课、体育活动课、大课间教学与活动内容要求与标准。推动课间学生走出教室,活动身体筋骨,调节目视距离,消除眼睛疲劳。鼓励学校利用校园有限空间,布置安全有效的体育活动设施设备,扩大学生的运动空间,提高学生体育活动参与。进一步推动学校场地对外开放,并设置青少年学生专场、时段,确保满足青少年学生运动需求。

三、进一步提升学生运动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进一步加强体质健康监测、体育技能等级测试的数据应用,支撑体育教学、训练、赛事中学生表现、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的分析,基于数据开展群体性或个性化的运动能力和体质健康干预。健全市区校三级体育竞赛体系,深化40余项区级赛事管理工作,让赛事惠及更多学生,服务学生健康发展。做好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强化---四位一体协同模式,开设“健康微讲堂”,每学期开展学生屈光数据监测和发育建档,深入开展学生视觉改善工作。

感谢杨瑛委员对闵行区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出宝贵的建议。今后,闵行区教育局将持续贯彻各级学校体育工作要求和精神,以优质均衡推动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

2023228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