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议提案 > 政协提案 
关于0703067号政协提案办理信息公开
标题:传统节日与大学活力:开启“海上”闵行文化之旅
编号:0703067委员姓名:张玉梅
提案
背景:

在当前世界大变局中,弘扬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生存之本,也是中华民族发展之源。闵行区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资源,除了历史遗迹、非遗项目、网红打卡地、传统节日活动之外,还有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为核心的名牌大学资源。如果能将大学资源与闵行本地资源疊加,打造“传统节日+大学活力”的闵行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则可以焕发传统文化活力,从民众文化素质提升与商业产业链效益提升两个层面,打造创意文化闵行,扩大闵行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带动相关经济的发展。

问题及分析:

闵行区一直致力于传统节庆文化的推广,分别在莘庄、浦江、马桥、颛桥等地结合元宵、端午、中秋、重阳等四大传统节日与当地民俗文化,举办了“莘庄灯会”“召楼粽情”“月满马桥”“颛桥糕会”等节庆活动。而上海交通大学则拥有多元而富有活力的校园主题文化活动,如“水灯节”“龙舟赛”“中秋露演”“AI音乐剧”系列活动等,校园文化可谓丰富多彩,活力四射。然而走访调研显示,一方面常常是老人和家长们张罗着过传统节日,而年轻人并不感兴趣,另一方面高校智库和师生活力又好像独立在另一个世界,两方面尚未形成资源共享、校民联动的互惠机制,各自影响力均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意见和建议:

闵行是现代上海之本,黄浦江与闵行相依相偎,“海上”一词既有历史感,又有现代性,以之作为焦点和轴心,将“闵行”和“大学”串联起来,则可形成“传统节日+大学活力”的特色闵行文化之旅,打造既古老又现代的海派旅游文化。经过前期走访调研,区、校双方均有较好的合作意愿,只是缺乏具体的共建方案和合作思路,因此,建议以某一个传统节日为尝试,试行区、校联动模式,成功后推广到四大节日,乃至多个节日的互动活动。具体建议方案如下:

建议一:打造“海上花千树”的诗歌元宵节。

将交大学生热烈追捧的“水灯节”扩展为“闵行元宵灯会”,大学师生出灯谜,儿童、学生等市民现场写小诗,商圈出灯笼和奖品,联动推文,有奖竞猜。核心理念“智”:宋代诗人辛弃疾《青玉案》表现的正月十五,穿透历史,画面仍鲜活而美好,它所表达的爱情与家国情是人生的永恒主题。提倡以家庭游、朋友游等形式,以“十五花灯”为聚焦点,以古诗文化、传统文学对接现实社交生活。

建议二:打造“海上竞龙舟”的擂台端午节。

上海交大有校内赛事水道,有专业龙舟教练,也有成绩骄人的龙舟师生团队。可以由大学队与市民队摆开擂台赛,并将赛事实况推向闵行公园乃至外滩露天大屏幕,各种媒体同时直播。核心理念“体”:以体育为表现形式,将屈原所代表的爱国情怀蕴含在龙舟竞技中,提倡全民健身,打造健康市民形象。

建议三:打造“海上生明月”的露演中秋节。

交大电院大草坪的中秋露演,美轮美奂,气氛热烈。户外草木花香,大型实景,就是最好的艺术舞台。核心理念“美”:闵行有黄浦江和东海入海口,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天然场所,最适合凝聚人气,展现古韵新风。

建议四:打造“海上又重阳”的视觉重阳节。

将暮气沉沉的敬老宴,因地制宜地挪到社区或学校的合适场所,快闪、AI互动、学生诗朗诵、小品滑稽戏,配合营养而简单的餐食,将敬老主题加以时尚诠释。核心理念“德”:不与时代脱钩的陪伴是最好的敬老,年轻而时尚元素的加入,是给老年人最好的礼物。

总结:四大节日为焦点主线, “传统节日+大学活力”的“海上”闵行文化之旅提倡:政府主导,大学生主创,商家主力赞助资金,将闵行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做大做强,打造闵行乃至上海文旅特色品牌,带动相关经济的发展。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