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疫情背景下,很多地方出现了“护理院床位一床难求”,”养老机构床位大面积空置“的鲜明对比,这种现象。在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 分裂明显 的区域,体现得更加明显。养老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并未能很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这就导致了养老机构口碑滑波,老年人求医还得去医院等问题。随着老年人对医疗资源需求度的提升,这种机构内供需失衡的矛盾更加明显。如何解决养老机构医疗服务低水平的问题,满足老年人不断攀升的医养结合照护需求,真正发挥养老机构床位资源作用。
一、现状与问题
当前,闵行区的养老机构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医疗服好务“仅能维持在低水平的状态,未能满足养老机构内老人的医疗需求。具体表现如下 :
(一)机构内普遍缺乏应急救治的能力
针对养老机构中老人医疗资源需求未被有效满足问题,做出如下原因分析:
很多养老机构在疫情后,出现大量床位空置的现象。这与护理院内病床一床难求的现象构成鲜明对比。养老机构,尤其是大型养老机构的空间和床位资源并没有有效发挥。这是一种变相的资源浪费。
区民政局:
汪五清委员提出的“关于探索闵行区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实施的思考和建议”收悉,结合工作实际,现会办意见如下:
关于“针对大型养老机构,建议设置内设护理院”,根据《闵行区社会办医疗机构设置指引》(2023年版),我区护理院相应床位数已经达到规划要求,暂时不再新增执业审批。
关于“鼓励在内设医疗机构内开设康复科和中医科”,目前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可以开设康复科和中医科,我区设有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共42家,其中设有康复科10家,占比25%;设有中医科31家,占比75.7%。同时,区卫健委紧紧围绕托管、签约、嵌入三种模式,为住养老人提供方便细致周全的医疗服务。在康复服务方面,通过建立家庭病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和康复团队上门开展适宜康复技术。养老机构还可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商,通过共享康复设备,灵活开展更多康复项目。在中医适宜技术方面,区卫健委鼓励支持通过建立家庭病床服务的方式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及中医饮片服务,并在考核中要求中医家床建床率≥30%。
后续我们将继续深化医养结合工作,一是加强调研,会同区民政局、区医保局了解全区养老机构开设护理院需求,持续优化完善有关设置指引。二是持续深化托管、签约、嵌入三种模式,不断增加住养老人家庭病床数量,鼓励养老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友好协商开展增值合作,将康复服务及中医服务更多地引入养老机构。
供参考。
区卫健委
2024年4月18日
对区政协七届三次会议
第0703207号提案的答复
办理结果:采纳
公开形式:摘要公开
汪五清委员:
您提出的“探索闵行区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实施的思考和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闵行区在医养结合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但在养老机构中,目前照护等级中、重度老年人占比很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很大,可现在老年人转诊到医疗机构极其不便,老年人和家属更希望在机构内进行治疗和救助。您提出的建议确实是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课题,近几年,我们积极树立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理念,统筹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重点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的有效衔接。
(一)充分做好医疗机构的服务延伸
根据全区社区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运营现状对此,提出了“3+1”医养结合模式并加以落实:托管服务、嵌入式服务、签约服务与执业点服务,并根据养老机构的实际情况分类推进。
(二)提供便捷化的就医服务
闵行区从2022年起全面开展“养老院+互联网医院”建设工作。进一步强化医疗服务空间的构建,服务方式的升级,医疗机构通过线上和线下的结合,为养老机构住养老人提供便捷、规范、连续的医疗服务。
(三)树立全区医养结合典型
1.闵行区君莲养老院。闵行区中心医院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先试先行,积极探索多元化、多层次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型,并遴选闵行区君莲养老院作为医养融合孵化地来推进医养结合工作高质量发展。
2.闵行区虹桥镇敬老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融合一体,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管理,政府办院,医院管理,管办分离。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在养老事业中的基本医疗、慢病康复、预防保健、健康管理等优势,形成资源互补、管理互通、利益互享的医养融合模式。2023年获评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荣誉称号。
闵行区民政局
2024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