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移动支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许多老人,却正变得越来越无助和迷茫。他们不会用智能手机,没有支付宝,不会扫码,更不会下载app。许多便利与他们无关,相反却增加了老年人生活的难度。他们发现站在路边已经拦不到出租车;医院里排了半天队,却不断被后来的人插进来,因为他们早已在网上预约挂号;移动支付优惠不少,他们却享受不到。上海老年人口的比例超过1/3,互联网时代,如何让老年人“不脱节”,让慢一拍的老人也能跟上?
一、家人关心和重视。一些老人有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的热情与渴望,但是当他们向小辈求教的时候,小辈经常会表现出不耐烦,嫌他们学得慢、学不会。从表面上看,家里人好像都很忙,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教,实际上,是他们忽略、漠视了老人们的需求,对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帮助。建议社会组织比如妇联在开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评选中,把“智能手机扫盲”作为一项要求,老龄委也可以设计一些手机上网的竞赛活动,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
二、利用好社区资源,开展培训。社区学校、邻里中心、老年日托机构、老年大学都可以开设一些“智能手机培训班”,这样的短期课程并不需要多高的成本,家庭、社区、社会组织只要愿意都可以做得到,只要有心,就可以帮助老人们完成心愿。居(村)委会的老年活动室除了给老人们提供活动娱乐场所,也可以请志愿者帮忙教授移动互联网知识,让老人就近学习。
三、政府部门还可以把消除老年人信息鸿沟列入实事项目,每年确定扫描目标,社区、企业多渠道联手帮助老人学习“扫盲”。
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需要等一等、帮一帮那些“慢了一拍”的老年人。只有“想老人所想,急老人所急”,才能切实地帮助他们、裨益他们。希望闵行能成为消除老年人上网盲区的“示范区”,让老人能更好地融入互联网时代,让晚年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