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议提案 > 政协提案 
关于0602084号政协提案办理信息公开
标题:关于推进闵行上海南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几点建议
编号:0602084委员姓名:陈卫中
提案
背景:
问题及分析:
意见和建议:

 

    根据市委《关于加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沪委发【2015】7号),闵行区作为市科创中心六大承载区之一,全力推进上海南部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创新创业人才、众创空间、引导基金、成果转化、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七项专项政策,形成科创“1+7”系列政策体系;在区校联动,共建成果转化创新平台、政企联动,共建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校企对接,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及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根据闵行区多年来工业园区发展来看,由于没有区级产业分类规划指导,各园区各自为战,自行招商,每个园区都没有产业主题,闵行区至今没有形成有说服力的产业链、产业集群,也没有形成制造业服务业,我们应在科创中心建设中引以为戒。由此,建议:

    一、加强闵行区科创中心建设承载区产业规划研究。科创中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有土地、金融、人才、产业、创新要素等等的资源配置,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交易,创新成果的转化生产,科技创新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配套,同类产业不相对集中,就难以打造产业链、产业集群,编制产业规划,使龙头企业、配套企业、创新人才、服务企业等落地相对集中,不同的承载区有不同的产业分工,进行产业分工,就要有规划指引。

    二形成闵行科技创新新模式。科技创新不应是盲目的创新,而是在市场引领下的创新,最新最好的科技,不一定是市场必须的或接受的。我们应调查本区的企业,他们的品牌资源、市场资源、新产品研发能力及希望得到哪些科创帮助等,做好企业创新需求调查分析;调查我们合作高校、区内科研院所的特色专业、学术团队,做好科创供给侧的调查分析。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对接供给和需求,快出成效;同时制定相应政策,培育企业和科研团队的对接,企业投资,科研团队投智,形成新的科技创新模式。

    三、在产业分工基础上,在承载区建设实验室和中试工厂。不少科技创新人才,他们有知识和创新能力,但缺少资金投资研发实验室和中试工厂,我们可以集中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和中试设备等,供科创人员、团队共享,形成新的科创服务业。

    四、在产业分工基础上,在承载区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服务业。知识产权保护、交易服务,要走专业化和市场化道路,形成产业。

会办意见
区经委 :
“十三五”期间,闵行区承担着建设生态宜居现代化主城区和上海南部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使命。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闵行区在空间格局上将总体形成“一带两轴四板块”的空间结构。 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实现闵行区科创中心建设的基本支撑。为了适应新科技、新产业的发展需要,指导项目布局和产业链招商,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统筹发展,我委根据闵行区的产业发展现状,结合专项规划研究,于2017年开展了闵行区产业规划和功能布局研究,对全区产业发展的总体定位、空间载体的规划布局、重点支持的产业领域、各类功能性平台、科技研发机构、行业龙头企业、城市功能配套等内容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形成了“一区两带”的总体规划布局。“一区”是指全区创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两带”分别为“大虹桥国际商贸带”和“南上海高新智造带”。重点聚焦“4+4”产业集群,制造业围绕军民融合(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形成具有闵行特色的制造业集群;服务业围绕金融、总部商贸、文化创意和生产性服务业,促进重点领域服务业集群化发展。 下阶段,我们还将继续深化研究,形成闵行区产业规划和功能布局研究的2.0版本,力求引导闵行区产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型升级,努力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集聚优势产业资源,将闵行区打造成为一个产业高端、产城融合、引领未来、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未来之城,协同推进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建设。 以上意见供参考。 闵行区经济委员会 2018年3月16日 会办单位通讯地址:沪闵路6558号 邮政编码:201199 联系人姓名:李伟 电话:64130153
答复内容
答复结果:解决或采纳
陈卫中委员 :
感谢您在提案中对我区两年来在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建设过程中所做工作给予的关心和肯定,您所提的建议也恰是核心区建设中需要补足的部分短板。下一阶段,我区将以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为核心,充分融合创新链和产业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助推我区经济、产业我发展,推动南科创核心区建设再上一个台阶。具体如下: 一、加强产业规划布局 2017年我区开展了产业规划和功能布局研究,对全区产业发展的总体定位、空间载体的规划布局、重点支持的产业领域、各类功能性平台、科技研发机构、行业龙头企业、城市功能配套等内容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形成了“一区两带”的总体规划布局。“一区”是指全区创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两带”分别为“大虹桥国际商贸带”和“南上海高新智造带”。重点聚焦“4+4”产业集群,制造业围绕军民融合(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形成具有闵行特色的制造业集群;服务业围绕金融、总部商贸、文化创意和生产性服务业,促进重点领域服务业集群化发展。2018年,将继续深化研究,形成闵行区产业规划和功能布局研究的2.0版本,力求引导闵行区产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型升级,努力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科创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对接成果供给和需求 一是充分调研需求。充分调研成果供给方和需求方的资源、问题、瓶颈,帮助供需双方有效对接,形成需求引领创新,创新推动产业的闵行科创新模式。一方面,充分对接高校院所,调研特色专业、学术团队、现有成果等,做好成果源头的调查分析工作。搭建平台载体,鼓励高校科研成果落地,如在交大周边搭建零号湾师生创新创业平台,探究资金入股方式来降低创业成本等。通过大调研,加强企业与高校的联动,加强对企业个性化及共性化需求的对接。2018年,将围绕企业创新需求,组织线下科技成果对接会,通过成果发布、项目路演、交易洽谈等活动,推动科技成果与区内创新资源的深度对接。计划每年组织成果对接会6场以上,筛选、集聚高校可转化科技成果1000项,通过市场服务集聚产业、企业的技术需求150条,完成技术项目签约10个,每场对接会形成专题分析报告,每年形成专题分析总报告。3月12日,中英项目智能医疗专场对接会已成功举办。另一方面,挖掘企业技术需求。2018年将举办首届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引入市场化专业服务机构,搭建国际创新挑战赛平台,深度挖掘企业创新需求。在整理、加工后,发布企业需求,组织开展企业需求“技术问诊”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实地调研等方式促使高校、科研院所专家资源主动与企业对接,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目前,该项赛事正在积极筹备中。二是完善相应政策保障。今年,将结合示范区建设的重点任务和要求,针对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聚焦闵行短板、不足及发展需求来开展政策修订;聚焦重点领域,在专业化、特色化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打造和创新创业成果转化良好环境营造上着力优化政策扶持;围绕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源头转化动力不足、主体转化活力不够、机构转化能力不强等难点问题,通过政策加强引导,着力突破;将通过大调研、企业走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目前,正在拟定政策修订方案中,即将开展政策评估、调研及修订工作。 三、推动科研资源共享互通 一是引导高校优质资源溢出。通过高校科研资源溢出,建立创新型平台,将高校实验室从校园搬到产业园,资源共享,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如推动交大“千人计划”专家朱建伟的生物医药创新平台落地紫竹产研院,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二是建设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整合高校院所资源,强化示范区产业创新功能,建设一批专业化、特色化的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培育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如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医疗机器人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平台,推动相关领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落地;推进“华东师大-海法大学”转化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建设,着力打造生物制药、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等成果转化平台;支持哈工大建设“哈工大上海军民融合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研究院”,推动哈工大机器人等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在示范区转移转化等。三是打造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公共服务平台。以剑川路940号为功能载体,计划用两年时间,推动政府科创服务与行业专业服务在该平台上汇聚,为创新创业者提供科技金融、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等“一门式”科创服务;对接市级资源建设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立足上海闵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以需求为导向,共享为核心,基于“互联网+”思维,线上线下服务相结合,搭建涵盖仪器共享、仪器研发、认证培训等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四是推动龙头企业开放共享设施平台,支持中小企业产业创新,推动产业集聚,形成更好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如推动印孚瑟斯、英特尔、微软等跨国企业建设开放式创新、产业孵化、技术转化等平台。推动华谊集团中央研究院及相关平台入驻闵行,建设国际化新材料科创园区等。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提高知识产权信息利用和服务能力。2016年,我区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在此基础上,我区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在2017年引入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南部分中心,一年交易额达3600万元。今年,上海市市委书记李强在调研闵行时,走访了中心并对其知识产权交易模式进行了肯定,并要求其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将知识产权交易辐射长三角,打造国际化。下一步将进一步发挥上海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南部分中心等机构的作用,为成果交易提供专业化服务;同时,进一步集聚国际、国内专业服务平台、机构,如支持上海容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深耕我区军民融合技术双向转移转化项目,推动军民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推动军转民、民参军的双向技术转移机制的推广和应用。支持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盛知华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等专业服务机构在我区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服务。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本区科技创新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希望您继续关心和支持本区科技创新工作!下附区科委官方微信号“科创闵行”二维码,期待您扫码关注,时时了解本区科技创新工作。另附区科委官网地址:http://www.mhkj.gov.cn/,方便您下载科创政策及相关资料。 闵行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8年4月7日 承办单位通讯地址:莘西路376号 邮政编码:201199 联系人姓名:叶佩琳 电话:64986317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