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议提案 > 政协提案 
关于0703032号政协提案办理信息公开
标题:优化大型绿地、公园的文化定位与精神塑造
编号:0703032委员姓名:费永明
提案
背景:

    2023年7月27日,陈华文区长在2023年上半年工作情况报告中对“聚焦公园城市建设”的城乡协调发展重点,以“出门见绿、推门入园”为目标,具体到:“黄浦滨江公共空间工程西延伸公园实现开工,十座公园实现围墙打开。环城生态公园、公园带、梅陇公园、春申公园建成开放,古美公园旗帜建成全国第一个闵行城市家居公园。全年公共新建9.2公里滨江水步道,完成100公顷绿地、30公里绿道、30个口袋公园。3万平方米立体绿化建设。”为闵行人民当下和未来美好的生活构建坚实的基础。

问题及分析:

    在花费如此大的财力物力打造出来的绿化空间,应当不止于发挥口袋公园、街角公园、步道、绿道的作用,特别是大型绿地、公园,能够积极实现绿化与文旅相融合,找准并加强大型绿地公园的文化定位与精神塑造,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与规划。文化建设是百年大计,直接关系到地方文化发展的长远走向,因此在管理和建设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度工程化的问题,强调整体发展和长远规划。

    这些公园的规划与设置应与区域的整体文化规划相协调,确保在建设初期就考虑到公共绿地与文化设施的关系。要充分利用大型绿地公园的空间,使政府组织的大型文体活动空间进退裕如,预留并设置文化场所,重视发展公私、小型、专题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文化馆;理顺与现有的文化设施如文体中心、城市书房、邻里中心、养老设施等位置、交通、休憩等等关系的相互协调。同时,管理模式也需要考虑,避免资源集中于少数优势公司和个人手中,确保公众的利益得到充分发展。

    闵行区的文化公园在文化定位就有独特的优势,也是大型绿地公园建设可供参考的标杆。文化公园有宝龙美术馆、海派艺术馆、闵行博物馆、政协蓝屋、可谓资源丰富,如果能增加其开放性将结出更大的文化果实。

    城乡协调发展规划与实施的过程中,以浦江镇为例,与乌镇、西塘、周庄、朱家角等文旅业发展比较好的古镇类似,浦江镇也有潜力成为长三角地区的文化新亮点。除了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大型绿地公园还可以通过增加文旅点的设置,促进并引领农村振兴。目前,浦江镇除了召稼楼古镇、杜行老街的开发建设,还拥有总面积达15.29平方公里的浦江郊野公园、正在建设中达260000平方米的大治河公园、和名列上海十大森林公园第四位的浦江森林公园等,这些体量庞大的公园,当然不单单为了浦江镇的百姓建设的,作为离市区最近的农业和绿色资源丰富的街镇,还需要更加完整的文化规划,以满足上海市甚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需求。使人们:引得来、留得下、进得去、坐得了、住得安。在文化和旅游规划方面,应该是宣传、文化、绿容等多部门联动整合的结果。

    在浦江镇的例子中,为了更好的利用大型绿地公园的文化功能,适当的在其中预留建造度假、会务、培训等大型公共活动的场所和接待能力,并与周边的酒店、民宿等设施相配合。如大治河公园建设中已经开始征集“大治河精神的历史实物”准备陈列;浦江森林公园、浦江郊野公园的规划与设置应该注重艺术主题特色,并充分利用附近的文化资源,如上海戏剧学院、中国电影世界、长寿禅寺等,为市民提供具有艺术特色的休闲空间。此外,公园的景观设计也应考虑融合人文景观,营造社区氛围,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总之,大型绿地公园的文化定位与精神塑造需要综合考虑文化规划、景观设计、资源整合等多方面的因素,以打造具有独特文化魅力和吸引力的公共空间。

意见和建议:

    当探讨大型绿地公园的文化定位与精神塑造时,还有几个关键点需要考虑:

    1、历史与现代的展现空间:大型绿地、公园建设应当有相对应的主体建筑,是大型公园、绿地的灵魂所在,是“问题集”(比如大治河公园、与叶宗行、黄浦夺淞、运河...)“文化结”(人与水文化、人与运河、人与江...)寄托所在,提供恢弘的自然背景。

    2、自然与人文融合:在规划和建设大型绿地公园时,应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公园的景观设计可以充分融入地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创造出独特的环境氛围。通过艺术装置、文化雕塑、历史展示等方式,让公园成为一个展示当地文化底蕴的场所。

    3、创意文化活动:为了增强公园的文化内涵,可以定期举办文化活动,如艺术展览、文化节庆、音乐演出等。这些活动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与,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选择。

    4、教育与传承:大型绿地公园也可以成为文化教育的场所,设立文化传承中心、非遗展示区等,通过互动体验、工作坊等方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公园的日常运营中,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

    5、社区参与:在公园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意见和需求。可以设立文化规划咨询小组,邀请居民参与规划和决策,以确保公园的文化定位符合社区的期望。

    6、数字化与互动体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在公园内设置数字化互动展示,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可以被应用于文化展示和教育活动,吸引年轻一代的参与。

    7、绿色可持续发展:在强调文化定位的同时,也要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公园的建设应当符合环保标准,保护自然生态,创造健康、宜人的环境,与文化内涵相辅相成。

    总的来说,大型绿地公园的文化定位与精神塑造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特点、社区需求和现代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创新的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和积极的社区参与,可以打造一个富有深度和活力的文化公共空间,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丰富的文化体验。同时,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整个规划和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平衡各方面的利益,确保公园既能够成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又能够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这样的努力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品质,也为未来的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会办意见
浦江镇 :

一、大型绿地、公园的文化定位与精神塑造的现状

近几年我镇在建设口袋公园时,充分考虑周边居民的文化体验,因地制宜地融合文化元素。宜嘉园是我镇2022年提升改造的上海首个沪谚文化口袋公园,面积约32717㎡。“嘉”为家的谐音,“宜”为适宜舒适,整个氛围给人如同在家里的舒适感。整体设计主线围绕24字核心价值观、沪谚二十四节气、沪谚“家训、家规”、沪谚话乡愁文化、家文化。园内结合现有景墙增加浦江本地谚语文化,增设鸟笼廊架,遛鸟角,雨水花园,儿童乐园,趣味大草坪。园内阿基米德取水器结合台阶式雨水花园净化水质,解决地面积水排水不畅,充分融合功能性和观赏性

二、不断提升大型绿地、公园的文化体验

大治河是上海最大的人工河,45年前的冬天,来自各地的数万人民,靠人力开挖了现在的大治河,他也是我们浦江人民心中的“母亲河”。去年我镇启动了大治河绿道建设项目,项目计划今年完成。绿道位于闸航路南侧,大治河北侧,浦星公路东侧,新蒲达泾西侧,全长6公里。通过绿道建设,增设大治河文化长廊等文化元素,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大治河精神。

通过对大型绿地、公园的文化定位与精神塑造情况的排摸,我们将在后续工作中,充分考虑本镇的文化特色、周边居民需求,提升居民和游客的文化体验,助力美丽新浦江建设。

会办意见
区文化旅游局 :

区绿容局:

费永明委员提出的“关于优化大型绿地、公园的文化定位与精神塑造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会办意见告知如下:

区文化旅游局一是将继续延续闵行城市书房浦江郊野馆模式,注重空间融合,建设公园里的城市书房;二是将继续使公园与文化活动相结合,通过主题阅读分享、插画展赏析等活动方式,丰富市民游客的文化娱乐选择;三是将继续指导好闵行博物馆、海派艺术馆、宝龙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开展文化活动,努力提升闵行文化公园区域文化艺术氛围。

 

闵行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4311

答复内容
答复结果:解决或采纳
费永明委员 :

 

费永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大型绿地、公园的文化定位与精神塑造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公园绿地文化现状方面

衔接市“一江一河”战略,我局持续推进绿水串珠,形成环社区、环街区、环城区等多形式相连的绿道网络,平均每年建设30公里绿道。同时,计划贯通外环绿道(环西段)断点6,串连沿线文化公园、体育公园等城市公园,近距离为虹桥、七宝、莘庄等闵行主城片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生态文化产品。在绿道设计过程中,充分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闵行本土文化符号元素,在提升整体景观功能同时,厚植区域文化特色近年来。闵行区在建设口袋公园时,充分考虑周边居民的文化体验,因地制宜地融合文化元素。以浦江镇为例,宜嘉园是2022年提升改造的上海首个沪谚文化口袋公园,面积约32717㎡。“嘉”为家的谐音,“宜”为适宜舒适,整个氛围给人如同在家里的舒适感。整体设计主线围绕24字核心价值观、沪谚二十四节气、沪谚“家训、家规”、沪谚话乡愁文化、家文化。园内结合现有景墙增加浦江本地谚语文化,增设鸟笼廊架,遛鸟角,雨水花园,儿童乐园,趣味大草坪。园内阿基米德取水器结合台阶式雨水花园净化水质,解决地面积水排水不畅,充分融合功能性和观赏性。

二、关于提升公园绿地文化体验方面

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不断提升公园文化能级,加强公园与文旅等各类文化功能有机融合。利用新媒体等多渠道方式,通过会议论坛、典型示范、展览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导社区自治组织、居民志愿者参与规划设计,鼓励公益、企业等多方主体广泛参与“公园+”建设,提升公园城市建设和文化显示度。以浦江镇大治河公园建设为例,大治河是上海最大的人工河,也是浦江镇人民心中的“母亲河”。2023年浦江镇启动了大治河绿道建设项目,通过绿道建设,增设大治河文化长廊等文化元素,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不畏艰险、甘于奉献”的大治河精神。以闵行公园(航天科普主题园)为例,为进一步探索和尝试公园数字化应用,依托航天八院优势资源,提升公园智慧科普教育功能,倾力打造航天主题公园;在传承老闵行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与航天科技元素相融合,使之成为上海首座沉浸式航天主题展示类科技文化公园;目前,该主题公园改造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三、关于公园绿地与文化融合方面

后续,建议区文旅局继续延续闵行城市书房浦江郊野馆模式注重空间融合,建设公园里的城市书房;继续使公园与文化活动相结合,通过主题阅读分享、插画展赏析等活动方式,丰富市民游客的文化娱乐选择;继续指导好闵行博物馆、海派艺术馆、宝龙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开展文化活动,努力提升闵行文化公园区域文化艺术氛围。

通过对大型绿地、公园的文化定位与精神塑造情况的排摸,我们将在后续工作中,充分考虑本区文化特色、周边居民需求,提升居民和游客的文化体验,助力美丽闵行建设。

感谢您对闵行区绿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闵行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2024410

 

承办单位通讯地址:疏影路700          邮政编码:201199

联系人姓名:杨贵明                      电话: 51763899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