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现实必要性而言,对市场化有偿调解工作机制的探索和实践是提升商事审判质效的顺势而为。从内部看,2023年第4季度以来,闵行法院商事纠纷收案量持续大幅增长,到2024年,在全院收案量减少近10%的背景下,商事庭的收案数和结案数同比增加46.60%和34.68%。案件数量持续高位运行,一方面造成法官工作负荷不断加重;另一方面也造成客观办案时间延长,影响当事人感受度。从外部看,商事纠纷的专业性、复杂度持续迭升,市场主体对纠纷解决的效率、专业性和成本敏感度显著提高,传统商事调解工作模式捉襟见肘。在此背景下,闵行法院商事庭积极探索市场化有偿调解工作机制,于2023年12月起引入北外滩和清梦两家调解组织,对商事案件开展集中调解。通过充分释放多元解纷效能,提促商事审判质效稳中求进。
就现有成效而言,市场化商事调解已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展现实质解纷潜力。从数量上看,自去年12月至今,清梦成功调解291件,清梦成功调解155件,共计446件;总派案3031件,总调解成功率在15%。其中,清梦今年四个月的调解率均已维持在20%以上,总调解率达21.5%(北外滩今年的调解率为13.54%)。从质量上看,成功调解标的超过100万案件35件,且本月成功调解一起标的额大于3000万的商事案件,并以民特确案号司法确认调解协议,顺利结案。对于调解不成退回的案件,两家调解组织也在询问调解意向阶段完成文书送达并制作送达记录,并根据案件实际情况要求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档,以简化退案后实际审理的程序工作。
就具体举措而言,闵行法院坚持以审判业务庭为调解指导庭室,以机制建设推动调解工作提质增效。一是成立庭内专班,实现对调解组织的监督指导。在庭内择优选取办案能力突出、调解经验丰富的法官作为“调解指导法官”,建立“委派-指导-监管-审核”的四级联动管理体系,定向与调解组织对接日常事务,最大程度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和调解组织工作效率。二是减少流转环节,缩短诉中调解的流程周期。收案后及时向调解组织委派案件,并充分利用好现行规范下的调解周期,合理期限内明确案件办理走向。对于调解不成的退件,尽快进行二次随机分案。及时处理派案和退案,尽可能减少因案件流转时间过长导致消耗审限的情况。三是设置工作规范,充分释放审判辅助效能。在当前工作机制的指引下,调解组织会完成案卷扫描、文书送达及卷宗归档等审判辅助工作。闵行法院对上述工作设置基本工作规范,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指导,从而释放一部分审判辅助效能,减轻案件审判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