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进校园、法律进课堂,进社区、法教结合、法邻结合,这些在今天的闵行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良性模式:例如检察院未保科对义务质教育学校每年支持的法制报告;法院对各大中小学、甚至幼儿园教师的培训支持都在逐步全面推进,社区警察支持社会个人矫正等。这些举措法在孩童心中播撒法律意识的种子,在预防青少年犯罪等各个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成效。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可改进思考的地方:
频率高一点 辐射大一点
目前,邻里、学校法制教育频率不够高。以学校为例主要途径有期末法制报告,基本一年两次,在平日的日常生活中渗透不够,对孩子影响辐射较小。另一方面,学校结合思想品德课程有一些法制理念的教育,但在四年中,只有几个课时,覆盖面较窄。那非义务教育的幼儿园阶段就渗透地更少了。措施上:检察院可否结合学校团队工作,利用每周的少先队活动课等途径,开展法制教育周等活动,走入校园的课程。结合邻里中心,推出法律讲堂的系列活动。
(2)形式新一点 内容活一点
目前我们的法制教育形式大多还停留在讲座授课、案例讲解上。在新媒体技术大量冲击教育的当今,司法部门是否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将教育内容转换成微课程、教育短片、情境剧等形式,推送给校园课堂,街道邻里。通过多媒体的载体,摆脱了人员和事件的限制,让优质的法律教育资源得到最大的优化,更好地更多地支持法制教育,播种法律的意识。通过这种易传播的方式,也能更好对老师、家长、居民进行法律意识教育。
同时,法律内容一般比较严谨,有些话题,比如“性侵”等又不容易和孩子启齿,传统教育效果就相形见绌了。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我们可以把严谨规范的内容用活泼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对于幼儿园“反性侵”等焦点事件,可以学习国外经验,制作优秀的动画片,无形中能给孩子最有意义的教育。
当然,多媒体教育内容的制作,需要有段部门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关注焦点、设置主题、层层推进,需要时间来慢慢成形、推广。相信借助多媒体技术,司法部门能够进一步加大法律教育进校园、进社区等力度,更好地普法。
加强未成年人的保护意识,要从娃娃抓起,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必要的自我保护教育、法律认识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在思想上、心理上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首法意识。要做在问题之前,不要发现问题再去想如何进行加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