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发展乡村土特产网络销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商务部、农业农村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引导农村电商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为进一步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闵行区作为上海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农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依托“都市田园农业片区”建设,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地域文化等品牌要素,全方位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打造区域公用品牌“闵田悦禾”,聚焦品种、品质、品牌,深入挖掘区内农产品品牌文化底蕴和核心价值,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目前,闵行区已组建优质稻米产业联盟和蔬菜产业联盟,推动了“闵田悦禾”等区域品牌的建设。此外,闵行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提升农业规模化、绿色化、科技化、品牌化水平,促进了农业高质量发展。去年,全区农业企业(合作社)农产品商标、品牌在用数量达到66个,农业规模化生产比例达90%以上。
近年来,农产品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新一代消费者逐渐形成“好山好水出好品”的理念,在选择粮油果蔬时也开始关心产地和品牌。可以说,发展农产品区域品牌是农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一条鲜明路径,也是供给适配需求的必然要求。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各地围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打造竞争力强、美誉度高的区域品牌,加强地理标志的品牌培育和展示推广,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附加值”。这是国家层面对区域品牌建设指明方向。闵行区也依托本地优势资源,下力气做好“土”字文章,加速建设乡土特色品牌。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闵行区在农产品电商发展方面仍面临挑战。首先,农产品品牌化比例虽有所提升,但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根据《闵行区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地产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率的目标是从24%提升至30%,目前仍有待提高。在农产品品牌数量持续增加的同时,我区农产品真正在国内“叫得响”的品牌却屈指可数。且产品设计特点不够明显,宣传乏力、恶性竞争,没有形成合力和品牌效应,使得农产品的发展难度极大。
其次,线上销售渠道尚未充分开发,农产品电商销售额有待提高。据2023年数据显示,闵行区农业企业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的总额在2023年达到了872.74亿元,同比增长8.6%。但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由于品牌意识薄弱,科技含量较低,许多初级产品只是经过简单加工就流入市场参与竞争。这导致产品价值低,利润微薄。特别是农产品具有明显的地域品牌差异性,因此最容易通过品牌进行发展。
1.加强品牌建设与推广
为了进一步提升“闵田悦禾”等区域公用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建议闵行区继续扩大这些品牌在线上线下的推广力度。利用互联网平台,如社交媒体、电子商务平台等,进行品牌宣传和产品营销。同时,在线下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品鉴会等活动,增加品牌曝光度。鼓励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开展网上直播活动,利用当前流行的直播带货模式,促进线上销售,拓宽销售渠道。通过讲述品牌背后的故事,增加品牌的情感价值,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忠诚度。在消费者心中,品牌化农产品代表着信赖、安全和高品质,慢慢地对农产品品牌化的需求从各别种类延伸到农产品全产业链中去,当品牌做得很好时,产品就区别于其它大多数同类产品,这时它的产品就不仅仅只是有它本身的价值了,品牌的价值就附加到它的产品上,自然可以比其它普通的产品卖出更高的价格。
2.拓展线上销售渠道
好的特色产品宣传、推广需要有实力雄厚的营销平台,才能最快速度打开销路市场。好产品+营销平台=打造产品品牌化。针对线上销售渠道的拓展,“鱼米之乡——闵行馆”等本土电商平台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增加线上销售的农产品种类和数量,提高农产品的线上销售额。推动农业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根据《闵行区关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试行)》中提到的支持企业数智转型升级的政策,对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给予资金支持。
3.提升农业设施化、数字化水平
为了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以航育基地为载体,建设设施园艺智能化生产示范园,推广智能化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农业生产基地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精准农业管理,提升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依据《闵行区关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试行)》中对智能工厂、5G工厂等给予资金支持的政策,激励企业提升设施化、数字化水平。
4.政策支持与激励
为确保上述建议能够落到实处,依据《闵行区关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试行)》中提到的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等政策,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强化结果导向,通过政策激励引导倒逼机制,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依据政策中提到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农业企业提供贷款优惠和贴息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