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议提案 > 政协提案 
关于0703157号政协提案办理信息公开
标题:关于在社区建立托老所的建议
编号:0703157委员姓名:刘晨静
提案
背景:

    近年来闵行区老年人口比重增大、速度加快的态势日益显著,户籍老年人每年增加约1.5万人。截至2022年底,闵行区户籍老年人40.27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31.79%,其中80岁以上户籍老人6.21万人,占户籍人口的4.9%。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但许多老年人因各种原因无法得到充分的家庭照顾,而专业的养老机构又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根据老年人居住在社区、资源聚集在社区、养老服务需求释放在社区等特点,提议在社区建立一种新型的服务机构——托老所,旨在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贴心和专业的照顾与服务。

问题及分析:

    1、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根深蒂固。目前闵行有养老机构75家,养老床位16646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2%,达到本区户籍老年人口的4.13%,已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尽管养老床位逐渐充足,但据调查,全市97%的老年人仍选择原居安养,目前居家的轻度、中度失能老人超过2万名,这些老年人除了政策提供的服务外,主要由家属照料,专业性欠缺。

    2、老年人的深度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老年人不同程度地与社会脱节,非常需要精神慰藉,但是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与老年人相对缺乏共同的话题,难以深度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相比之下,托老所的优势明显。老年人白天可以在托老所接受照顾,晚上还可以回家感受家庭的温暖。其次,托老所将社区的老人聚集在一起交流和娱乐,能够大大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3、养老资源配置不均衡。闵行区公办养老院数量较多且规模较大,获得的土地及政策资助较多,但发展模式相对单一、服务意识相对淡薄。民办高档养老院设施完善、服务一流,但高收费使多数人望而却步,导致养老床位空置,造成资源浪费。而普通的民办养老院,虽得到了政府资助,但仍是杯水车薪,设施往往较为陈旧,服务也良莠不齐。托老所的优势在于社区老人接受度较高,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在经济方面也更加实惠,大部分的社区老人都能够负担这一费用。

意见和建议:

    托老所为非营利性质,以社区为基础,是一个为老年人提供短期接待的社区护理服务场所。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以下几方面的保障。

    1、配套设施。一是完善服务层次,确定服务定位。建议社区通过网格员、志愿者等,将老年人的需求摸底工作做细,精准对接到老年人的实际需求。重点关注扶持低收入人群,合理提供健全设备设施和养老服务,保证满足各个层面的老人的生活状况。二是加强社区合作,巩固建设投入。托老所是由社区主办的服务项目,由多方建设投入,场地由街镇免费提供。以就近原则为基础合理规划托老所的环境布局。

    2、资金保障。一是托老所由多方投入建设,一部分资金来源于公益基金,剩余资金则来自于养老用户(老年人或其子女)缴纳的特定费用。二是积极推动养老金融服务,鼓励商业银行、商业养老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养老金融宣传工作,引导托老所以保本微利为原则提供持续稳定的服务,提高老年人对托老所服务的支付能力。

    3、政策支持。一是人才培养激励政策。目前,养老服务人员基数少、门槛低、接受度差,缺乏人力资源基础。应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激励政策,对人才培养进行合理规划,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工作效率。二是行业自治自律政策。通过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严格行业准入等方式推动引领托老所发展。制定行业规范,指导托老所按照相应的市场价格合理定价。

答复内容
答复结果:解决或采纳
刘晨静委员 :

区政协七届三次会议 

0703157 号代表书面意见的答复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刘晨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社区建立托老所的建议”的书面意见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积极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格局,努力实现养老基本公共服务应保尽保。上海市自2008年开始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建设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闵行区民政局极配合市政府实事项目建设,根据各街镇实际情况指导推进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建设和服务推进,取得良好成效。

二、主要做法

1.合理布局,推进设施建设

根据《关于加快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建设的意见》、《上海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闵行区发布《闵行区关于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提出以社区为平台、以资源嵌入、功能嵌入、多元运作方式嵌入为理念,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就近就便提供专业化、人性化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满足基本养老服务需求。截止2023年底,全区已建成100家日间照护中心。

2.有效转型,切合实际需求

根据9073养老服务模式和日益增强的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结合闵行区推进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自2019年以来,闵行区重点推进日间照护中心转型,截止2023年底,已建成专业照护型日间照护中心22家(其中2023年新建8家,存量机构升级改造2家),拥有托位288个,独立设置的专业照护型日间照护中心3家(莘庄镇康城日间照护中心、莘庄镇绿梅日间照护中心、马桥镇元景苑日间照护中心)。通过引入专业机构提供专业照护服务,并采用运动疗法、音乐疗法、怀旧疗法等早期干预课程,为认知障碍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健康干预、认知训练等;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专科医院建立分级诊疗模式,打通社区养老和医疗服务的绿色通道;结合“老吾老计划”项目,为有居家照护需求的老年人家庭提供专业照护赋能培训,提高家庭照护能力。

三、下一步措施

1.持续加大设施建设。深入调研,充分了解掌握老年人日间托养实际需求,结合社区老年人口分布情况,将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结合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其他设施建设,充分挖掘闲置资源,合理布局、科学设置日间照护中心。2024年计划新增6个专业照护型日间照护中心。结合市、区相关政策,给予符合条件的日间照护中心相应的建设和运营补贴。单独设置的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由市级福利彩票公益金按项目建设投资额分档补贴:30万元(含)-59万元的,一次性补贴15万元;60万元(含)-99万元的,一次性补贴30万元;100万元(含)-149万元的,一次性补贴40万元;150万元以上(含)的,一次性补贴60万元。各区按照不低于11配比。对于依法设立、正常开展服务活动的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街镇按照人流量和确保机构正常运营情况,给予每家专业照护型日间照护中心运营保障补贴每年不低于15万元。

2.加大专业照护人才队伍建设结合上海市养老护理员规范化培训,加强对日间照护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持证率,提升服务能力,鼓励参加认知障碍专业照护培训,以满足老年人专业照护需求。鼓励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养老护理员参与“老年服务与管理”大专班、本科班进修学习,提升服务和管理能力,推动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引进高质量养老服务机构参与闵行区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鼓励片区化、连锁化经营,丰富活动内容,以点带面,彰显品牌效应。2024年,计划新增中级及以上持证人员400人,完成认知障碍专项培训440人,有效提升老年人专业照护能力。结合闵行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将符合条件的养老从业人员纳入奖补对象范围。

3. 推动日间照护中心纳入长护险结算。选取满足长护险定点护理服务的优质专业照护型日间照护中心,试点推动日间照护中心纳入长护险护理结算服务机构,参照长护险服务内容、标准和相关护理服务人员要求,为服务对象提供日间照护服务,相关照护费用纳入长护险支付,为老年人缓解支付压力,同时推动日间照护中心可持续发展。

4.制定区级指导性文件。制定闵行区标准化指导性文件《专业照护型日间照护中心服务规范》,持续推进居家和社老年人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照护服务,进一步增强专业照护服务的指引性和可操作性,并开展服务质量监测,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闵行区将持续推进老年人日间照护服务建设,发挥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能力,积极构建家门口、有温度、高品质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切实增强老年人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感谢您对我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闵行区民政局

                               2024年 4月8日

 

承办单位通讯地址:七莘路750号604室     邮政编码:201199

联系人姓名: 金杭梅                        电话:33580062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