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委区政府历来重视对生物医药等大健康产业的扶持,2019年成立了“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2021年发布了《闵行区关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着力将闵行打造成为辐射长三角服务全中国链接全世界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示范高地。依托大虹桥独特的区位优势,近年来,随着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功能逐渐显现,众多的生物医药产业纷纷落户“前湾”,作为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也被确定为虹桥前湾片区三大高质量产业集群之一。
从“今日闵行”官方数据获悉,截至2023年上半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闵行部分)已集聚6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其中包括信达、威高、云南白药、正大天晴、先声诊断等代表性企业。2023年11月,在区工商联的牵头下,上海市闵行区工商联大健康产业联盟正式成立,成员单位包括了信达生物、威高集团、生生物流等16家医疗产业类企业,成信、德一、松芝等6家园区载体类企业,南虹桥金融园区、海通证券、中国银行等5家金融服务类企业,毕马威、普华永道等5家专业服务类企业,百汇医院、星辰儿科医院等15家医院门诊类项目和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智库机构等50余家企业单位,是上海首个聚焦大健康行业“产、学、研,投、商”五位一体的平台。
1、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联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据悉,该产业联盟涵盖了医疗产品企业、园区载体企业、金融服务企业、专业服务企业、社会办医疗机构、研究智库机构等50余家企业单位,但未能涵盖高校、公立医疗机构等大健康产业上下游核心研发与应用机构。从高校的角度,研发是其强项,如何借助大健康产业联盟加快成果转化?从公立医疗机构的角度,大健康产业的产品成果最终还需要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迭代,促进良性发展。同时由于缺乏政府部门的参与和主导,在资源配套整合和政策支撑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产业联盟命名未能有效聚集品牌影响作用。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丰富,已形成了“北有‘虹桥生物医药研发总部功能区’、东有‘浦江生物医药高端制造功能区’、南有‘大零号湾智慧医疗创新发展功能区’”的三大产业集群,这次成立的“闵行区工商联大健康产业联盟”,聚焦在北部前湾地区的健康产业,其核心联盟成员单位也基本都在前湾地区,其产业联盟的命名,还不足以突出前湾地区的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的品牌效应,对今后打造前湾地区大健康产业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品牌影响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023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参观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基础研究、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科技创新成果时强调“上海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勇于开拓、积极作为,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同期,总书记在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统筹龙头带动和各扬所长,统筹硬件联通和机制协同,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结合闵行以及前湾地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区位优势,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完善生物医药产业政府非常设机构。结合生物医药产业在闵行乃至全市各类产业中的突出作用,建议区政府继续加强政策扶持,完善“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职能,重点强化发改、规资、卫健、医保、医疗机构从医疗政策、趋势方面、医疗需求、运营便利等方面对产业布局、发展方向的指导,让企业明了方向及趋势,少走弯路。加大统筹全区生物医药、医疗机构、高校院所等大健康产业上下游资源,定期协商议事,针对生物医药三大产业集群发展中凸现的不同问题,研究不同区域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针对性政策,推动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促进大健康等产业联盟成员单位在“产、学、研、医、用”等方面的一体化布局,推动创新生物医药产品快速上市和应用,促进全产业链条交流合作、科技创新,加速产业成果孵化。
二是整合高校、公立医疗机构资源,做大做强大健康产业联盟。前湾地区医疗资源丰富,以华山医院虹桥院区为龙头,综合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内社会办医疗机构以及闵行区属的牙防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保基本医疗机构,为大健康产业成果转化与应用提供了先天的便利条件。另从政府部门获悉,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将要与闵行区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在前湾地区选址设置“虹桥院区”,其目标是“全力打造‘产、学、研、用’一体的新时代高等教育革发展试验区,建设以研究生为主的科技创新转化园区和高端人国际会客厅,综合打造医学院新院区+虹桥国际医学园区+生物医药和智慧医疗产业园,一体构造虹桥医学新生态园,集医教研产的产教融合区。”总体目标与前湾地区大健康产业联盟一致。
三是突出产业集群品牌名片,充分发挥前湾大健康品牌影响力。综合前湾地区在长三角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以及大健康产业汇聚的基础,用前瞻性的眼光可以预见到,在不远的未来,前湾地区将成为“基础到临床、科研到医疗、研发到产业”的生物医疗、智慧医药等领域全链条产业聚集区,宏伟蓝图已经清晰可见,有必要建立区域性生物医药产业研、产、销、用、反馈一体化的产业循环及生态链,打响前湾大健康产业品牌。建议在“闵行区工商联大健康产业联盟”的基础上,区经委、卫健委、科委、医保等有关部门联合,在继续整合前湾地区的生物医药企业、高校院区、科研院所、公立与社会办医疗机构等,进一步聚焦前湾的生物医药品牌影响力,推动形成“前湾大健康产业联盟”,形成品牌效应。
一是做好为扶持政策的执行落地。协同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鼓励生物医药企业创新,推进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市医保局与市经信委等多部门联合签发了《关于印发<上海市进一步完善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械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沪医保发〔2023〕2 号)。根据文件精神,市医保部门通过完善基本医保支持政策等28条措施,对创新药械形成多方共担支付机制,通过完善后端支付机制,助力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和保险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区医保局积极贯彻落实市医保“28条”措施,执行创新药单列预算、加大“沪惠保”推广力度等政策。当好区内企业与沪惠保承保商保公司的“牵线人”,2023年在区医保的沟通协调下,正大天晴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创新药派安普利单抗注射液(安尼可)纳入更新版沪惠保特药扩增理赔范围。
二是主动服务生物医药企业。着眼浦江生物医药高端制造功能区、虹桥生物医药研发总部功能区、大零号湾智慧医疗创新发展功能区,区医保局分别于2022年、2023年,联合浦江镇、华漕镇、南滨江公司开展了生物医药企业“医保医企面对面”活动,邀请市医保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负责人和专家介绍医药领域医保管理相关政策,与企业代表开展讨论交流,已累计开展3场,覆盖企业45家。市医保专家就企业关切的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立项、医用耗材编码申请、国家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等内容逐一予以答疑解惑,帮助企业更深入了解相关政策,推动符合条件创新药品按规定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下一步,将聚焦重点企业、创新药品创新耗材,发挥好与企业和市医保的沟通纽带作用,点对点提供医保服务,帮助企业少走弯路。
三是支持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积极助力新虹桥医学园区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市区医保部门多次调研园区内医疗机构,开展座谈,提供医保政策服务,就中高端医疗机构医保定点管理方式达成一致,做好机构纳保初审工作。
以上意见供你单位统一答复委员时参考。
闵行区医疗保障局
2023年2月2日
会办单位通讯地址:水清路530号 邮编:201199
联系人姓名:刘国荣 电话:54135092
作为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1+5+X”产业布局的五个重要承载区之一,近年来,闵行区坚持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和“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为战略聚焦,着力推动高水平开放发展和高质量创新发展,加快推进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代表的先导产业集聚发展,全区现有6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多个专业服务平台,构建了覆盖上游、中游、下游的“全品类、全链条”产业格局,涵盖从药物研发、生产制造到销售服务的各个环节。2022年全区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规模较“十三五”末增长34%,预计到2025年,闵行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将达到千亿级。
去年以来,区发展改革委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聚焦规划引领、资金扶持、项目推进等三方面重点工作,不断推动闵行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着力打响闵行生物医药品牌。一是持续做好规划引领。牵头开展全区“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对“十四五”以来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总结,提出后半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举措。牵头起草《中共闵行区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十二届市委三次全会精神 推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高水平开放发展的实施意见》并经七届区委七次全会审议通过,明确了到2025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目标,包括深化生物医药研发创新,打造百亿级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产业集群;加强国际国内医药产业链合作,建设辐射长三角区域的国际医药流通业集聚区;鼓励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发展医疗服务贸易,建设生命大健康产业集聚区等,不断推动闵行北部生物医药发展迈上新台阶。二是强化产业政策支持。鼓励全区生物医药企业申报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企业在创新重点领域开展技术攻关、进行市场化运用。2023年,中科新生命、锐翌生物、欧易生物等3家生物医药企业获市级立项支持,共获市、区1200万资金扶持,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三是加快重大项目推进。推动“上海莫德纳医药研发生产基地项目”落地闵行,其被列入为国家第七批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目前我委正持续加大服务力度,定期上报项目进展,确保项目顺利建成。2023年,我委高效推进正大天晴全球研发总部、强生制药产线技术改造等20余项生物医药产业项目进入开工或拟开工阶段,总投资达77.9亿元。
下一步,区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加强上述三方面重点工作,全力以赴推进全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以更大力度抓好政策出台落实。结合“十五五”编制,进一步聚焦生物医药产业突出问题和重点需求,制定更加精准持续的政策措施,不断减轻企业负担。二是以更实举措支持企业健康发展,加强对北部前湾地区生物医药和医疗健康领域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强化项目宣贯、申报及监管,同时持续深入开展走访调研,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三是以更高效率做好产业项目审批。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加强与各部门信息互通、环节对接,打通政务服务堵点,全力提高项目审批质效,促进项目顺利实施,实现闵行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新态势。
闵行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2月4日
根据已批《上海市闵行区华漕社区MHP0-1402、MHP0-1403、MHP0-1404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沪府规划〔2021〕210 号),南虹桥前湾地区规划理念集聚于国际高端都市商业办公功能、国际居住及公共服务设施、高端产业研发总部等核心功能,其中南部医疗产业片区位于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创新集聚区,功能定位为国际医疗配套、医学研发教育,以引入国际一流医学研发机构。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选址符合前湾地区功能定位,区规资局将积极配合,做好相关规划编制工作。
以上意见供你单位统一答复提案者时参考。
区经委:
陈斌委员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我区生物医药全链条产业扶持和整合力度,打响“前湾”大健康品牌名片的建议”的书面意见或提案收悉,现将会办意见告知如下:
2021年10月,闵行区经市药监局和市经信委批准,由区市场局牵头在位于剑川路的“大零号湾”创新策源功能区建立了“闵行区生物医药产品注册指导服务工作站”。区市场局在上海市药监局的指导帮助下,依托工作站,在服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面,按照“前期介入、跨前服务、联合指导”的原则,构建了医疗器械研发、注册、生产等全方位服务指导平台,为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发展赋能增效。
根据闵行区在生物医药产业3+X功能布局,南部以“大零号湾”为主定位创新策源功能,北部围绕南虹桥突出研发总部功能,东部以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为首承载高端制造功能,引导南北东形成产业特色。为了延伸工作站的服务触角,区市场局已在东部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成立了“上海生物医药产品注册指导服务工作站(闵行浦江分站)”。
下一步,区市场局计划在北部华漕地区成立“上海生物医药产品注册指导服务工作站(闵行华漕分站)”,形成“一站两点”的“南、北、东”三角形闭环,统筹全区政策服务优势,为北部虹桥生物医药研发总部功能区发展的软环境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服务前湾地区成为“基础到临床、科研到医疗、研发到产业”的生物医疗、智慧医药等领域全链条产业聚集区的宏伟规划。
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会办单位通讯地址:沪闵路6388号 邮政编码:201199
一、此次大健康产业联盟成立,首家轮值会长单位是国资的新虹桥医学中心,我们后期会继续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加强政策扶持,重点强化医疗政策、医疗需求、运营便利等方面对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让企业少走弯路。同时加大统筹区域内生物医药、医疗机构、高校院所等大健康产业上下游资源,定期协商议事,针对发展中凸现的不同问题,研究不同区域扶持针对性政策,推动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促进大健康等产业联盟成员一体化布局。
二、“闵行区工商联大健康产业联盟”的成立,是上海首个聚焦大健康行业“产、学、研、投、商”五位一体的平台,以“服务企业,促成合作,引领行业,创造多赢”为历年,旨在推动本区域内医疗机构、医药研发及其他企业增进交流互动,促进医研转化,探索业务写作,共享发展机遇。
华漕前湾地区健康产业丰富,
1、有生物医药产业:多家国内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如信达生物、云南白药、威高医疗、东软医疗等,
2、有医院: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服务国内外优质医院,如百汇医院、星辰儿科医院等,还有美视美景眼科、根本门诊等诊所机构满足了各方面领域的专项需求。
3、有养老:除了传统地区基本的养老保障,更有新东苑快乐家园高端养老,满足不同类型的需求
4、有智库: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围绕政策制度、产业创新、技术发展三个层面,长期开展研究咨询、学习交流、会议论坛,为大健康产业联盟提供医学政策支持与培训解读。
此外,贝壳社作为大健康产业联盟秘书长单位,集医疗工作者、创业者、投资者、行业经营等高端人脉资源,长期举办高质量医疗行业沙龙、大型品牌论坛,为医疗产业提供多方面发展渠道。
因此大健康产业联盟不能仅仅局限于生物医药或医疗等产业,更致力于联结生物医药科研机构、医院、健康养老、金融服务等各方面成员,链接生物医药上下游产业,推动建立联合研发平台,带领企业机构参与举办更多国际生物医药论坛和展览会,拓展国内外合作机会,促进本土生物医药产业的良性发展,为居民群中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共同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产业板块,引领大健康产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助力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建设。
一、围绕区内重点企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围绕区内重点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系与合作,聚焦产业链建设推进企业“组团式”创新与发展。整合“政、产、学、研、医”的创新资源,推进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导投资机构和科技中介服务等创新要素集聚,对接引入专业化的服务机构,筹建生物医药专业化园区。努力构建引领和支撑本区新一轮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创新热点”或“创新联盟”,推进本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建设
二、吸引社会资本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专业运作”的原则,发挥政府有关基金的引导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生物医药产业。支持政府投资基金投向生物医药产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以及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支持镇级和园区共同设立产业发展母基金,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一方面,增强基金决策的灵活性和灵敏度,发现并支持海内外优秀研发团队和创新型企业来沪发展。另一方面,支持创新成果和产品在我区转化,培育留住创新型企业,实现产业链整合和延伸发展,支持优质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企业上市。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生物医药产业的新一轮布局,建立优化生物医药产业“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全产业链服务体系,闵行区已成立生物医药产业推进工作专班,加快推进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
闵行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4年 3 月 4 日
会办单位通讯地址:剑川路940号F幢420 邮政编码:
联系人姓名:陆亚卉 电话:54176001
生物医药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也是闵行重点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南虹桥管委办(集团)牵头推进的虹桥前湾生物医药研发总部功能区,与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一期生命健康服务板块正合力逐步汇集构建虹桥大健康产业生态圈。生命健康领域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有巨大的拉动作用,二者构成产业链上下游关系。
一、 生命健康服务集聚区基本建成
一是引入了一批高端医疗项目。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一期生命健康板块,包括华山医院虹桥院区一起构建了健康产业园最核心的资源。目前已聚集了近30家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合作方包括新加坡百汇医疗集团、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日本BML株式会社、美国通用医疗(GE Healthcare)等,总床位规模约3000张,总投资约130亿元,形成了规模大、学科齐、多元化的办医布局。
二是推进了一期在建重点项目。新虹桥研创中心项目位于医学园区一期闵北路北侧,作为园区创新资源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虹桥研创中心项目将依托医学园区生命健康服务和生物医药研发的核心产业布局,搭建集医健产业研发与公共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平台,在为新兴业态和产业链上下游研发企业提供研发和办公空间的同时,融合会务培训、餐饮休闲、智慧停车等“一站式”服务设施,打造宜业生活空间。项目预计2025年底投入试运营。
三是加强了园区健康品牌建设。中国非公医疗机构协会长三角代表处在医学园区成立暨挂牌;与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等全国其它13家大健康产业园区共同发起成立了“全国大健康产业园共同体”;参展医交会并获评“年度中国品牌医疗城”;联合大健康领域知名智库——创奇健康研究院等机构,搭建“前湾奇思荟”平台,定期开展论坛活动,进一步提升园区的行业知晓度和品牌影响力。
二、 生物医药研发总部集聚区初步形成
主要位于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二期地块或周边,目前集聚了信达生物、威高集团、云南白药、正大天晴、东软医疗、先声药业等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生物医药龙头研发企业研发总部。
后续,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南虹桥管委办的具体指导下,进一步加强生命健康服务功能区和生物医药研发总部功能区的联动发展,特别是生物医药研发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广,推进医产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前湾”大健康服务能级和影响力。
对区政协七届三次会议
第0703137号提案会办意见的答复
区经委:
提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我区生物医药全链条产业扶持和整合力度,打响“前湾”大健康品牌名片的建议”的书面提案收悉,会办意见如下:
1、策略规划与指引。根据《闵行区关于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闵府发[2021]2号)要求,制定相关政策,以引导生物医药产业向更为优质、高效和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2、搭建平台与桥梁。搭建生物医药产业与医疗机构对接平台,鼓励区内医院开展临床试验机构GCP认证,提供临床试验研究能力,为区内企业研发提供临床试验服务。促进产业内外交流合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3、资源整合与共享。整合医疗机构、科研院校、制药企业等各方资源,形成产业协同创新体系。推动信息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研发成本。
闵行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3月20日
会办单位通讯地址:闵行区友东路358号 邮政编码:201199
联系人姓名:柳昭 电话:33280600
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我国成长性最好、发展最为活跃、最具投资价值的经济领域之一,是上海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也是闵行着力打造的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之一。目前,闵行已集聚了6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2023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630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83亿元,占全市15.2%,已形成制药装备、小分子化学药和基因检测等细分领域优势,构建了覆盖上游、中游、下游的全品类、全链条产业格局,成为上海生物医药先导产业发展版图上的重要增长极。
一、 前湾地区生物医药产业现状
近年来,依托大虹桥独特的区位优势,随着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功能逐渐显现,众多的生物医药产业纷纷汇聚“前湾”,生物医药产业也被确定为虹桥前湾片区三大高质量产业集群之一。
企业方面:前湾现有多家国内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如信达生物、云南白药、威高集团、东软医疗、正大天晴、先声药业等,形成了从检测到装备、从技术到产品、从硬件到软件都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医院方面:依托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汇聚了11家高端医疗机构,目前,华山西院、新加坡百汇、星晨儿童等5家机构已经开业,还有美视美景眼科、根本门诊等诊所机构满足了各方面领域的需求。
智库方面:创奇研究院围绕政策制度、产业创新、技术发展三个层面,长期开展研究咨询、学习交流、会议论坛,贝壳社集医疗工作者、创业者、投资者、行业经营等高端人脉资源,长期举办高质量医疗行业沙龙、大型品牌论坛。
养老方面:除了传统地区基本的养老保障,更有新东苑快乐家园高端养老,满足不同类型人群的需求。
二、 推进前湾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计划
(一)夯实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
成立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暨工作专班,设立党政一把手双组长机制,负责全面组织领导、协调推进全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制定全区生物医药产业政策,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各专项工作小组和相关部门工作措施落实情况,审议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点工作等。
领导小组下设“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推进办公室”,常态化运行,办公室组成包括区经委、区科委、区卫健委、区投促中心等部门,统筹推进区内产业发展、项目招引、创新策源、注册审批、产品应用、人才引育、金融保障等工作。
(二)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保障
主动服务虹桥生物医药研发总部功能区的生物医药企业,通过走访重点企业了解实际经营情况、定期跟踪重大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组织区域内企业开展座谈会了解诉求、联合多部门宣讲产业扶持政策、开展生物医药企业“医保医企面对面”活动等多种形式搭建企业与政府间的桥梁,不断提升为企服务水平,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前湾生物医药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计划在北部前湾地区成立“上海生物医药产品注册指导服务工作站(闵行华漕分站)”,形成“一站两点”的“南、北、东”三角形闭环,统筹全区政策服务优势,为北部虹桥生物医药研发总部功能区发展的软环境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服务前湾地区成为“基础到临床、科研到医疗、研发到产业”的全链条产业,为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发展赋能增效。
(三)推动区校合作,构建医企协调
支持上海交大、华东师大两所双一流高校在生命科学领域学科建设,开展高价值、高风险基础探索研究。推进上海交大医疗机器人产业研究院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华师大生科院在基因编辑等前沿生物技术的转化,孕育重大科学理论和底层技术突破。
搭建生物医药产业与医疗机构对接平台,探索在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开展社会办医GCP备案,持续推进上海泰和诚肿瘤医院等项目建设,推进细胞免疫技术、肿瘤精准治疗等高端学科关键技术临床试验,提供临床试验研究能力,为区内企业研发提供临床试验服务,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再次感谢您对闵行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闵行区经济委员会
2024年4月26日
承办单位通讯地址:七莘路412号 邮政编码:201104
联系人姓名:徐陈洪 电话:1811607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