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设施的确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和基础,也体现了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水平。这些年来,我区建成了一批公共文化设施,一定程度上的确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了上海发展愿景之一是建设人文之城,未来五年要基本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文化在上海发展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对标上海发展愿景和闵行生态宜居现代化主城区的发展定位,尽管我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依然存在许多不足。
以闵行区群众艺术馆为例
一、闵行区群众艺术馆建筑面积为6522平方米,内部设施、结构布局不甚合理,如仅有4间可供培训的教室,这与我们闵行区近300万人口的比例相差甚远,远达不到服务全区市民百姓的要求。
二、 闵行区群众艺术馆虽有一个400人的小剧场,但由于层高、
空间限制了舞台设施、设备的布局,仅能提供一些较为单一的小型演出。对标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文化标准,远远不够。
三、 闵行区群众艺术馆展厅也由于层高和面积的限制,尚且无
法举办大型的展览展示活动,与闵行区现代化主城区的发展定位相差甚远。
我们相比其他区的一些文化地标设施,如嘉定文化馆,嘉定文化馆已成为嘉定区的文化标志性建筑,各种设施齐全,完全能够服务于嘉定的市民百姓,也能够承办很多市级的文化活动,这对嘉定的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再如静安区文化馆、长宁区文化中心等,也是成为了该区的标志性文化建筑。
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了上海发展愿景之一是建设
人文之城,未来五年要基本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和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那么我们闵行区也是需要有一个地标性公共文化设施,现有的公共文化设施已无法满足市民百姓的文化需求,也无法对标市级的标志性文化设施。综上所述,建议在人口稠密的地区,重新建设闵行区群众艺术馆,使之成为闵行区的地标性的公共文化设施,使之与闵行区生态宜居现代化主城区的发展定位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