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我们知道,文化成果及精神的滋养和激励对一个伟大民族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也是创新活力和文化自信的体现内容之一。在贯彻落实党的文化强国战略的进程中,我们不断看到,上海城市文化越发形成自己的精气神,在我们闵行很多规划正在实施建设中,闵行文化公园内新建美术馆、春申湖四岛新建综合剧场、图书馆、音乐厅等高级别文化设施,却缺乏展示电影艺术及其银幕后的电影美学教育场馆,造成大多数人对电影艺术有距离感和神秘感,电影审美水平也难以更大提升。近期很多人追剧《繁花》,这部王家卫电影手法拍摄的电视剧,彻底活了一把国际饭店和黄河路,文旅效益显著,同时推动了沪语创作的海派魅力。特别值得大众推崇的是剧中有关电影画面的色彩美学、音乐美学、灯光美学等。好的艺术作品正成为人们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美育导师。
1、电影美育的价值。
我的很多同龄人说自己是看着上海电影长大的,可见这个评价有多高。看电影表面是一项文娱活动,其实每一部电影都像冰山一角,如果我们探究其中,会发现幕后创作的有趣过程,更能领略编、导、演的才华和努力。我们欣赏电影音乐、电影海报、特效技术、配音、剪辑等带来的启迪,为影片内容呈现的真善美所感动,这个综合艺术形式所细分的各种美学教育,五维感官能力越强,我们的心就会越滋润,越能成为自由敏锐并富有创造力的人,成为生活的艺术家。中国电影美育可以追溯到蔡元培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电影美育作为教育美育的一种特别存在,以艺术为手段,通过培养受教育者的内心情感来调动人的心理能力,从而潜移默化提升精神境界,具有明确的价值方向和教育目的性,是教育和审美的统一。
从电影美育的角度来看一部电影的美育功能,在于是否具有使人情感得到升华,道德得到完善的潜在价值,以及作为审美对象的人性境界的提升。这就是电影美育的最大价值。
2、中国电影的成就。
1843年上海开埠,作为海纳百川的城市率先推进现代社会变革和城市文化锻造,成为上世纪初世界第五大城市,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更是新中国电影的半壁江山。电影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与历史的发展,当时上海在左翼戏剧家联盟中坚力量带领下,出现了30、40年代的爱国情怀电影《渔光曲》《神女》《乌鸦与麻雀》等,经历50、60年代《护士日记》《上甘岭》《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英雄儿女》《阿诗玛》等至80年代的《小花》《城南旧事》《天云山传奇》《巴山夜雨》《牧马人》《芙蓉镇》等,90、00年代《股疯》《霸王别姬》到《开国大典》《战狼》《流浪地球》等至今蓬勃发展,多元化的中国电影在国际上获奖无数,华语电影已然是中国文化的名片之一。其中主旋律电影所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所倡导的时代精神,是党和国家宣传思想工作重要阵地。
3、未来的宏大战略。
如今,电影产业的发展规划、电影科技的研发、公共服务对外交流的步伐加大、电影人才队伍的壮大等都纳入国家电影事业产业的管理体系,是文化强国的切实举措。进入新时代,国家提出2035年建成电影强国的宏大战略,上海电影应该是主战场。
位于首都的中国电影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级电影专业博物馆,是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年的标志性建筑,是展示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历程、博览电影科技、传播电影文化和学术交流的艺术殿堂。上海作为影视历史悠久的国际化大都市,2013年上海电影博物馆开馆,弥补了上海电影业发展成就的展示空白,是电影爱好者感受光影之魅的必游之地,被称之为“守护中国电影之根”,同时也成为中小学生探访博物馆的打卡地。
恰逢明年2025年是中国电影诞辰120周年,从中央到地方将有不少回顾经典的纪念活动,我们闵行的文化建设历来就有普惠民众和接地气的特色,《春申电影艺术长廊》项目筹建是我经过两年的调研所提出的建议。2022年9月在伟德艺术空间(“亮就亮吧”和民进会员之家)策划举办了《向银幕将军致敬——追忆著名导演汤晓丹》座谈会,我和阎华主持,集聚了20多位电影艺术家和媒体,《解放日报》和《新民晚报》均刊登了大幅图文,上观平台点击率超过37万,采访报道还上了学习强国,反响出乎意料显著。文化艺术活动的策划和实践,往往能触及我们心灵,同时能够更好地推动软实力建设,《春申电影艺术长廊》如果建成,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文化会客厅,把我们闵行对电影艺术的热情传递出去,也是传播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有利阵地。
《春申电影艺术长廊》策划内容上,按照艺术家和作品介绍、电影美育教育、电影评论讲座、创作访谈、电影工作者见面会活动等多方面,根据具体场地进行展成设计,切实以精彩内容、高科技展示方式以及加强互动体验的形式呈现。其中艺术家和作品推介以国家表彰的有突出贡献的上海电影艺术家(汤晓丹、孙道临、吴贻弓、张瑞芳、秦怡、黄蜀芹、谢晋等)为基础,借由上海电影历史把浓缩的城市精神文化和电影艺术经典,通过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轴上展现。有条件去收集这些电影艺术家部分用品和书籍作为展品,配合电影人、电影背后的故事展开电影美学的教育,把电影流金岁月的珍贵记忆传颂下去,见证中国社会发展的辉煌,激励后来者对中国电影艺术的传承和创造,通过电影美育,推动中国美学精神融入电影语言,为构建中国电影美学的现代生命营造更接地气的滋养。
筹办《春申电影艺术长廊》项目,让电影美育融入闵行文化建设,正是基于当下文化建设中充分把握人们对文艺的多层次、多样性的需求,也是推动文化艺术者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中国电影作品,来讲好中国故事和展现中国精神的有力举措。
彭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筹建‘春申电影艺术长廊’让电影美育融入闵行文化建设的提案”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电影美育是推动实施社会大美育计划的有效载体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启动实施“社会大美育”计划,持续将不同的专业艺术资源转化为社会美育资源,全力打造“全民、全龄、全域、全时”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艺术教育供给,满足市民大众高品质生活需求。区文化旅游局以“‘社会大美育’课堂”这一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为抓手,配套市民艺术夜校、市民美育项目、周末美育课堂、彩艺学堂、群星艺校等课程,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着力打造“人人便参与、人人可体验、人人有收获”的社会大美育体系。
正如彭委员所说,如今,电影事业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国家电影局发布《“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提出在2035年建成电影强国;2025年,我们将迎来中国电影诞辰120周年,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既体现科技成果,又吸收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绘画、摄影、雕塑等多种艺术门类的精华,电影已深入到人类生活中,让电影美育融入市民生活,融入闵行文化建设,不仅契合大众对艺术多层次、多样性的需求,也有益于丰富闵行全民艺术普及的空间载体。
二、筹办电影艺术长廊亟待富有人文气息的空间载体
电影美育项目的落地离不开既定的空间载体。项目选址应兼顾客流和人文。闵行的七宝古镇、浦江郊野公园或颛溪阁可作为项目的备选空间。特别是七宝古镇,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文化内涵于一体,是闵行的地标性旅游胜地,需要注入具有文化新意和艺术标识的打卡之地,艺术赋新古镇活力;浦江郊野公园是上海7个先行试点建设的郊野公园之一,拥有5.3公里的黄浦江岸线资源、成片的林地资源以及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上海规划建设的各郊野公园中最靠近市中心的一个,同时也是上海第一个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郊野公园;颛溪阁位于颛桥镇光华创意街区,毗邻吴颐人艺术馆、闵行城市书房颛桥馆、米奥艺术中心、方世聪海上艺术空间等人文空间。浓郁江南建筑风格的小院文人雅士聚集,粉墙黛瓦、充满意境。诚然,选址和落地需要属地的支持和协助。
三、电影美育的展陈要有吸引力和可持续造血能力
我局根据文化空间运行特性,针对电影美育项目的筹备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要有独特主题性,如彭委员所提到的十几位对国家电影事业有突出贡献的上海电影艺术家,以他们的故事为亮点,结合2025年中国电影诞辰120周年的契机,展现上海电影的历史和辉煌。二是要有立体的展陈,比如电影艺术家所用的留声机、电影名人用过的有纪念意义的历史物件,电影画册和签名书籍,闵行老电影放映站的历史物件等,确保展陈内容的公众吸引力。三是可持续运营能力,有放映厅和讲座会场。兼顾公益展陈和商业运营,通过电影美育公益展示,衍生服务商业收费的方式保证文化空间的持续运营,充分利用影视顾问专家创建独特视角的内容IP,形成历史和生活的新联动,并成为学校、社区、园区中的“流动的影事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