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关于0703141号政协提案办理信息公开
标题:关于加快推进漕河泾综保区转型升级发展的建议
编号:0703141委员姓名:刘翔
提案
背景:

    漕河泾综保区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规划面积0.807平方公里,前身是漕河泾出口加工区,于200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18年4月,批准升级为综合保税区,成为上海第一批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自2019年1月正式通过海关总署验收以来,漕河泾综保区在全国综合保税区绩效评估中已连续3年被评为A类,逐渐成为闵行区新时期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问题及分析:

    1、资源载体主体多元。漕河泾综合保税区内土地、厂房产权主体多元,除了17亩未出让地块,有318亩的地块归万国数据所有,其中包含一块约145亩的未开发利用土地,554亩土地归英源达、英业达、英华达所有,另有142亩标准厂房地块。随着“四英”业务迁移至西部省份和东南亚地区,综合保税区内存在相对较多的闲置土地和厂房,但是囿于多元化的主体,载体资源未能充分利用,资源统筹难度较大,影响招商引资和产业转型升级。

    2、园区功能有待提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综合保税区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区内企业可以依法开展制造、再制造、研发、加工、检测、维修、融资租赁、跨境电商、货物存储、物流分拨、国际转口贸易、国际中转、商品展示、港口作业、期货保税交割等国家规定的可以在区内开展的其他业务。但是,如上规定的业务范畴真正属于综合保税区所特有的业务并不多,尤其国际贸易、支付结算等核心业务不在其中,功能优势不明显,无法充分发挥特殊监管区的优势。同时,上述业务受到各种限制性规定,配套的相关管理规定尚未出台,业务开展条件受限,导致企业实际开展业务困难。

    3、限制性政策规定多。综保区发展定位、载体功能和监管方式创新不够,影响了部分企业业务发展。比如在发展跨境电商业务方面,商品清单范围限制、出区前的“三单”对碰要求以及提货方式限制导致了跨境电商业务开展受限。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范围有限,“网上商城+线下体验店”“平台电商+实体零售”等新模式均未获得准许,影响了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业务开展。目前,依托漕河泾综合保税区开展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的模式,按进出口流向采用1210网购保税进口和1210特殊区域出口两种监管模式,尽管给区内企业带来了“入区即退税”、批量入区以及集货运输出口的便利,但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消费者体验,不利于跨境电商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意见和建议:

    1、聚焦细分领域。围绕综合保税区“五大中心”建设的总体框架,依托漕河泾综合保税区的自身条件,发挥综保区保税物流、保税研发、保税展示交易等功能,在整体空间上形成“一核两翼”的产业布局,即以新型国际贸易为核心(涵盖跨境贸易、服务贸易等新功能、新业态),以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为两翼(分别涵盖电子信息制造区、数字经济创新生态示范区、生命健康区)的数字贸易、电子信息、医疗器械产业布局。

    2、优化载体功能。把漕河泾综保区作为其中试点,推行“工业上楼”政策,充分发挥漕河泾综合保税区创新发展、高水平开放载体优势,创新举措,进一步拓展载体功能,如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最大限度取消限制性业务规定等。在相关法律允许范围内,进一步赋予综合保税区国际贸易、跨境结算等更多功能,提升综合保税区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发展保税研发、检测维修和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持续为综合保税区赋能。

    3、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持漕河泾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开展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逐步实现综合保税区全面适用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政策。积极探索跨境电子商务网购保税进口“网上商城+线下体验店”“平台电商+实体零售”等营销新模式,在符合海关监管条件的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网购保税进口展示交易中心,加快培育多元化融合创新发展新空间,不断深化监管互认,进一步推动实现线上交易、实体体验、现场提货等便捷交易,打造“数字生活+实体消费”新场景。

    4、积极开展跨境服务贸易。支持漕河泾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开展软件测试、文化创意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开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符合环保要求的保税检测和全球维修业务,促进跨境服务贸易。支持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在综合保税区开展进出口检验认证服务。

    5、创新海关监管模式,争取出台促进保税新业态发展政策。借鉴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经验,积极争取试点企业集团化保税监管模式、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保税监管模式,推动综保区的区内区外联动创新发展[]。研究制定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促进办法,聚焦电子信息、医疗器械等领域,支持发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