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议提案 > 政协提案 
关于0602029号政协提案办理信息公开
标题:关于大力发展闵行区文体场馆设施建设,推动规模性文体演出赛事活动的建议
编号:0602029委员姓名:佘文骊
提案
背景:
问题及分析:
意见和建议: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更是国家实力的象征与体现。在改革开放即将迈入40周年之际、在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强经济实体之时,文化建设已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十九大上被多次重点阐述,这反映了万众对传承中华文明的渴求和创新中华文化决心。

文化建设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城区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特别对于闵行区的未来发展和城区地位尤为关键。闵行区自1950年代建立卫星城起,即被烙上了浓重的工业化印记;1992年撤县建区,经济生活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区知名度不容忽视。然而,闵行区似乎始终缺乏影响力”、缺乏“文化气息”,这里的文化包括文化设施的布局、文化氛围的营造及文化事业的推广。

客观地说,闵行区在文化建设方面投入的财力、精力不可谓不多,但却似乎总差一口气,成不了气候;很多闵行人最直接感受的是,在闵行几乎没有值得一去或经常光顾的公共文化场所。据不完全调查,闵行区较具规模且知名的公共文化场所不算太多,为大众熟知的有旗忠网球中心、闵行体育公园、浦江郊野公园、莘庄城市剧院、马桥文化遗址、闵行博物馆、闵行图书馆、韩湘水文化博物园;虽不比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上海大歌剧院、上海马戏城等具国际先进水平,却各有特色、雅俗共赏。然为何不能广为大众所喜闻乐见、趋之若鹜呢?本人认为造成现在这一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公共文化设施/场所布局的亲和力和文化活动的连续性。以旗忠网球中心为例,尽管场馆设施齐全,而每年仅有一项固定的为大众熟识的国际网球大师杯赛,平时无其他明确的密集安排日程广为公布,周边最便利的公共交通(轻轨)也始终不具备,因此,一年也就热闹个几周,其文化生态发育当然就不温不火。

鉴于此,本人有如下四点建议:

  1. 规划布局规模性室内外文体活动现代化场所

闵行现有具一定规模的文体设施场所多坐落于莘庄、颛桥、虹桥等地,周边居民多显示出生活工作的“潮汐”特征,很多人的社会活动习惯仍在市中心等地,或是由于周边公共交通不便,大大浪费了社会资源,公共文体设施利用率不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身处老闵行、吴泾等地很多居民已生活了四五十年,他们的活动重心皆在闵行的老城区,这里的规模化的先进的文体设施或老旧或空白,文体生活也相当贫乏。根据闵行居民居住特点,合理规划、布局、建设具备一定规模的文体活动场所,包括差异化开发有特色的街区文化(如慢生活街区、文化论坛街区、书市古玩集会等等),为当地居民提供高质量、现代化的活动条件是当前闵行区文化建设的基础。

  1. 承接吸引不同规格、层面的演出赛事

充分利用现有或规划建设的文体设施资源,有方案、有梯度地承接和吸引不同来源、规格的演出、赛事。文艺方面,根据剧场、影视、广播、新媒体不同特点,引进不同形式的演出活动,如成系列的小剧场、见面会、音乐节、诵读沙龙等。体育方面,主动承接培植竞技类、群众性赛事,既然足篮排联赛、游泳冰上运动比较难,可以开发如乒乓、网球、击剑、射击、体操、棋牌、自行车等赛事,甚至是宠物大赛、定向运动、极限运动,开辟长久的专业运动和参与体验场所。重要的是“联赛”、“季赛”连续不断。总之,以闵行区的文体资源为基础,将各种文体活动、演出、赛事占满各个公共场所的排片单。

  1. 着力推广宣传制作城区文化事业地图

    有了活动,更要加强宣传推广力度。多多采取社区、校区、厂区联动模式传播,吸引普通群众前往观摩参与;切忌“想参加的不知道、没资格”,却将机会给了那些社会生活丰富应接不暇的人们。要以将某文化演出赛事做成品牌、城区名片为目标,达到提到“事件”就能联想到“地点”效果。区政府应不遗余力地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包括场地使用、周边交通安保及衍生服务。同时建议专门部门对闵行城区文化设施、场所、活动中心等事业进行梳理、挖掘,花心思绘制一幅手掌地图,让所有知晓,发动全民前往。

  2. 支持鼓励文创企业在城区内生根、发芽、壮大

据知,已有很多文创企业落户闵行区,或独立运作、或抱团而治。建议在继续鼓励更多企业来到闵行的同时,政府能够出台更多优惠政策、措施,提供更给力的服务、条件,使这些企业萌发出的创意、生产出的产品能在闵行得以运用表现,而不是“墙内开花墙外香”;让这些文创企业能在闵行生根、发芽,乃至壮大。

会办意见
区体育局 :
闵行区目前已有9个街镇级社区体育活动中心,结合大型居住区发展、老城区改造等,近两年还将建设6个体育活动中心,争取十三五末实现社区体育活动中心街镇全覆盖。2017年,为进一步满足江川路街道及周边居民公共性体育活动需求,将对原江川体育活动中心实施改建,计划三年内完成。改建后的体育中心将是闵行南部地区地标性建筑,体育中心场地南北设置有两个场馆(综合球类馆、游泳馆),可同时开展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足球、健身、游泳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同时也可为闵行区本级及相关单位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提供服务。 近年来,ATP1000上海劳力士大师赛、欧洲女子职业高尔夫巡回赛等国际赛事落户闵行,借助国际赛事影响力,成功打造了马桥网球等特色体育品牌。闵行区每年承办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乒乓球公开赛、国际半程马拉松、职工羽毛球联赛、农民健身系列赛等10项以上市级赛事。结合四季主题活动、特色品牌赛事等,2017年共开展广播操、三打一、瑜伽、保龄球、飞镖等33次区级赛事活动。积极指导各街镇及部分委办局开展各类小型多样的市民身边的赛事活动,全年共举办各类赛事活动近400次,逾10万人次市民参与。 十分感谢佘文骊委员关心关注闵行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欢迎您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闵行区体育局 2018年3月6日 会办单位通讯地址:莘东路540号 邮编:201199 联系人姓名:赵清剑 电话:64983338
会办意见
区经委 :
近年来,闵行区文化创意产业稳步增长,逐渐成为经济增长中的新亮点和新动能。为了进一步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快推动闵行区文创产业的发展,我区于2017年7月发布了《闵行区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闵府规发﹝2017﹞7号),将文创产业扶持纳入其中,政策扶持对象包括文创载体、文创企业、文创项目等,达到门槛和认定要求的,给予鼓励性、奖励性补贴。载体方面,获得市级文创园区认定的最高150万元,区级文创园区认定的最高100万元;企业方面,符合重点文创领域发展方向,且达到一定资格的,最高150万元;项目方面,市级项目按规定比例配套,区级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核定总投资额25%、最高100万元。希冀通过政策引领,加快闵行区文创产业的发展,发现一批、培育一批、带动一批文创领军企业。 同时,我区还在研究制定《闵行区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若干意见》、《闵行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未来将重点在创意设计、网络信息、传媒娱乐、文化装备产业加快形成突出优势,争取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重要承载区。 闵行区经济委员会 2018年3月19日 会办单位通讯地址:沪闵路6558号 邮政编码:201199 联系人姓名:周惟婷 电话:64133592
答复内容
答复结果:解决或采纳
佘文骊委员 :
首先感谢您对我区文体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您提出的建议非常好,我局也非常重视闵行区文体事业的建设与发展,现将您提出的主要建议答复如下: 一、关于“规划布局规模性室内外文体活动现代化场所”的建议 1、文化设施建设。一是区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目前落地在建的项目有区博物馆新馆和上海海派艺术馆,两馆位于闵行文化公园西南角(漕宝路北侧、新镇路东侧),相互毗邻。预计分别将在2018年底及2019年内完成建设并正式对外开放,建成后或将成为闵行区地标性文化设施。二是社区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区文广局根据《闵行区文化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闵行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计划三年内推进99个社区级公共文化设施项目,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8万平方米,实现社区文化设施15分钟步行可达覆盖率达到90%。2017年,全区共新建成公共文化设施37个,包括社区文化活动(分)中心、文化客堂间、城市书房、邻里中心文化空间等,新增文化设施面积2万平方米。 除此之外,自2017年起,区文广局积极携手社会力量,采用政府与社区、事业单位、社会主体等多方合作共建的模式,建设24小时不打烊的“城市书房”和汇集朗读与歌唱多功能一体的“敏读亭”。截止目前,已在全区范围内建成开放5家城市书房,在区图书馆、江川合生邻里中心及区内部分商圈布局铺点敏读亭。2018年,拟在莘庄和颛桥地区利用企业现有的闲置商铺或街镇拆违后空出的场地建设2家城市书房,积极推进在全区范围内布局铺点推出的100个“敏读亭”。 2、体育设施建设。闵行区目前已有9个街镇级社区体育活动中心,结合大型居住区发展、老城区改造等,近两年还将建设6个体育活动中心,争取十三五末实现社区体育活动中心街镇全覆盖。2017年,为进一步满足江川路街道及周边居民公共性体育活动需求,将对原江川体育活动中心实施改建,计划三年内完成。改建后的体育中心将是闵行南部地区地标性建筑,体育中心场地南北设置有两个场馆(综合球类馆、游泳馆),可同时开展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足球、健身、游泳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同时也可为闵行区本级及相关单位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提供服务。 二、关于“承接吸引不同规格、层面的演出赛事”的建议 1、文化活动赛事方面。闵行区每年都以“合唱节、沪剧、广场舞”为主、以街镇“一镇一品”为辅,结合上海市民文化节等平台,举办各类文化活动。2017年,闵行区举办“金秋闵行”上海合唱节、上海浦江沪剧节、“金平之夜”2017上海南滨江广场文化节、九九重阳•颛桥糕会等各类文化活动29401场,线下参与量逾221万人次。在活动形式、艺术提升、机制创新、群众感受度上都有所突破,全年获得国家级、市级群文创作类、赛事活动类奖项76项,得到人民网、《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解放日报》等国家级、市级媒体报道110次,区级媒体报道166次。 2、体育活动赛事方面。近年来,ATP1000上海劳力士大师赛、欧洲女子职业高尔夫巡回赛等国际赛事落户闵行,借助国际赛事影响力,成功打造了马桥网球等特色体育品牌。闵行区每年承办新民晚报红双喜杯乒乓球公开赛、国际半程马拉松、职工羽毛球联赛、农民健身系列赛等10项以上市级赛事。结合四季主题活动、特色品牌赛事等,2017年共开展广播操、三打一、瑜伽、保龄球、飞镖等33次区级赛事活动。区体育局积极指导各街镇及部分委办局开展各类小型多样的市民身边的赛事活动,全年共举办各类赛事活动近400次,逾10万人次市民参与。 三、关于“着力推广宣传制作城区文化事业地图”的建议 2017年,区文广局制作了闵行文化地图,地图绘制区内文化设施的相关信息(区图书馆、区群艺馆、区博物馆、张充仁纪念馆、上海城市剧院、各街镇文化中心、文化客堂间、城市书房)等。同时,制作“闵行文化地图”鼠标垫,并在市民文化节期间及区内开展文化活动时向市民发放,方便市民前往区内文化场馆参与活动。 四、关于“支持鼓励文创企业在城区内生根、发芽、壮大”的建议 近年来,闵行区文化创意产业稳步增长,逐渐成为经济增长中的新亮点和新动能。为了进一步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快推动闵行区文创产业的发展,闵行区于2017年7月发布了《闵行区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意见》(闵府规发﹝2017﹞7号),将文创产业扶持纳入其中,政策扶持对象包括文创载体、文创企业、文创项目等,达到门槛和认定要求的,给予鼓励性、奖励性补贴。载体方面,获得市级文创园区认定的最高150万元,区级文创园区认定的最高100万元;企业方面,符合重点文创领域发展方向,且达到一定资格的,最高150万元;项目方面,市级项目按规定比例配套,区级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核定总投资额25%、最高100万元。希冀通过政策引领,加快闵行区文创产业的发展,发现一批、培育一批、带动一批文创领军企业。同时,我区还在研究制定《闵行区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若干意见》、《闵行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未来将重点在创意设计、网络信息、传媒娱乐、文化装备产业加快形成突出优势,争取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重要承载区。 闵行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2018年4月9日 承办单位通讯地址:莘凌路198号 邮政编码:201199 联系人姓名:万奕琳 电话:54952021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