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学校、学生、家长和教培机构产生了深刻影响。教师不仅是“双减”政策落地过程中的基层执行者,还承受了政策落地后的巨大压力。在给孩子减负的同时,要为考虑为教师减负。
一、不减反增的非教学工作负担让教师身心俱疲。减负不减质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的备课势必更加用心。社会补习班没了,教师的课后辅导压力也随之增加。但多数教师对“双减”带来的教学重担并无怨言,倒是那些督导、检查、评比考核等非教学工作牵扯了教师大量精力。另外,现在还有各路工作都要学校配合落实下去,布置工作时也不管工作是否与学校、教育有关。各种APP推广、网络答题、问卷调查、社会上各种比赛推广等隔三差五地分派到学,要班主任老师落实下去,分散了教师精力。
二、随着课后服务的全覆盖和时间的延长,教师在校工作时间比原来大大加长。本来老师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工作量已经很大,课后服务将老师的下班时间又延后了,虽然老师采取轮班制,但是不少老师一周起码两次小六点,周五还要开会到五点多,老师家里也有小孩,这种超长在校时间让老师身心俱疲。试想如果老师无心课后服务,最终学生也无法受益。
建议:1、减少形式主义的行政检查和督导评估。严格落实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确保对中小学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在现有基础上减少50%以上。
2、减轻社会事务进校园负担,严禁与教育无关的事进校园,严格执行进校园活动审核认定制度。
3、引入志愿者和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看护、督促写作业等一般的课后服务由可由学校所在街道的志愿者、家长志愿者等轮流参与,原则上每个家长志愿者一学期不超过1次,这样也不会加重家长负担。如果开设社团,也可统筹利用社会资源,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经费方面可通过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能够在学校获得更专业的学习,相信即便出点费用家长也是愿意的。如何科学地设置服务内容,明确收费模式和收费标准,则需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相关规范。
4、真正落实弹性工作制,而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同时也可以为有志于提供更多教育服务的教师提供相应的奖励和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