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0602014号政协提案办理信息公开
标题:助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
编号:0602014委员姓名:高霞
提案
背景:
问题及分析:
意见和建议:
近些年,到闵行区务工、经商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日益增多,引发的矛盾纠纷也有所增加。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是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部分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对城市管理规定了解不够;有关部门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思想认识有偏差,管理方式落后,管理方法简单粗暴,服务体系不完备,政策落实不到位。
【建议】
一、推动民族工作社会化建设。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构建起务工、经商、子女入学、就业培训、法律咨询、饮食、医疗丧葬等全方位的公共服务体系,畅通诉求渠道;同时大力推进民族工作进社区活动,变管理模式为服务型、参与型管理,增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城市的认同意识和归属意识。
二、建立联系机制。在各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居委会、清真寺、经营点中建立联系点、确定联络员,发放服务指南和联系卡,使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一进城市就能找到“组织”,得到服务,有了服务就有交流,有了交流才能理解,有了理解才能有尊重和感情。
三、建立两地协管机制。流出地和流入地要加强联络和沟通,明确各自职责,确定专门负责人员,建立共管的工作网络和机制。
答复内容
答复结果:解决或采纳
高霞委员 :
闵行区委区政府始终对来沪少数民族的服务与管理工作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我们在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坚持特色化、项目化、品牌化的思路,着眼民生,关注维权,帮助来沪少数民族融入社区、服务社区,寓引导于服务之中,注重维护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推动我区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现将来沪少数民族服务管理工作报告如下:
一、加强宣传教育,夯实来沪少数民族融入城市发展的社会基础
1.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凝聚民族团结进步共识。精心组织每年六月“民族宗教法制宣传学习月”活动,通过法宣月启动仪式、法律咨询、知识讲座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积极宣传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提高相关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提升社会大众的遵法守法意识。1月,组织全区民族宗教系统人员,共同聆听上海统一战线中共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上海市民宗委副主任杜宇平宣讲报告。2017年11月,组织区内少数民族群众开展“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助力新时代民族工作”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民族政策切实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做到民族政策常学常新。2015年6月,组织少数民族代表参观我区“十三五”规划大型主题展,激发少数民族对未来美丽城市和美好生活向往与期盼,让少数民族在参与闵行的建设中,有更多的自豪感与获得感。
2.深化民族工作服务管理,助推打造嵌入式工作格局。主动把少数民族工作纳入到全区公共服务管理中。推行公共管理服务全覆盖,着力打造“嵌入式”基层民族工作局面。借助每月维稳工作例会,合力解决少数民族的困难与诉求和矛盾与纠纷;主动为有关执法部门开展民族政策、民族知识培训,指导执法部门尊重少数民族习俗,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以购买服务方式,常年聘请少数民族法律顾问,积极为少数民族同胞提供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积极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服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推进民族事务体系建设;将民族工作纳入社区管理和基层民主协商,畅通参政议政渠道,定期组织民族人士列席镇人代会、党代会、镇情通报会、精神文明大会等重大会议,组织视察街镇实事工程,引导少数民族群众为街镇的建设发展献策献力。
二、以人为本,拓展来沪少数民族群体融入城市生活的途径
1.继承传统,调动社会资源,凝心聚力服务好少数民族。围绕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聚焦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了规范、高效的优质服务。依托区民族联,发挥少数民族就业、就医、法律援助三条绿色通道的积极作用,为有困难的少数民族同胞提供帮助;梅陇镇“白礼言民族事务调解工作室”,每年接待少数民族各类咨询和调解,主动服务少数民族独居老人,跟踪服务长达一年半时间,直至老人终老的各项善后;建立困难少数民族数据信息,节日走访慰问与日常访贫问苦相结合,为有困难的少数民族同胞提供帮助;联合区慈善基金会设立“爱心助学基金”每年为七宝中学新疆班少数民族学生捐献助学金;与区内多家企业联谊结对,为来沪少数民族学生相对集中的民办马桥小学、民办弘梅小学捐赠图书、学习用品和助学金。
2.以创建为着力点,助力少数民族群体融入城市居民生活。组织来沪少数民族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团结进步活动,为少数民族群众参与社区管理、参与区域党建联建、提升职业技能与文化素养、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供条件和机会。如古美街道来沪少数民族团支部,定期组织“1+衣送温暖”活动,为贫困地区学生捐赠衣物、书籍等,不仅有附近社区居民参与,而且还吸引了其他社区居民;如华漕镇日常工作中注重加强对维吾尔族群众的服务引导,用心帮助他们解决诸如孩子接种疫苗、协调邻里纠纷等问题。志愿者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社区管理,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进一步增强了来沪少数民族对城市的认同感,逐步适应城市生活,自觉融入都市生活圈。
三、依法管理,强化少数民族融入城市发展的法制保障
1.坚持依法管理原则,主动靠前宣传引导。“五违四必”整治中,为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统一制作《在环境综合整治中处理涉及少数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的注意事项》,指导执法部门依法行政的同时尊重少数民族生活习惯,避免新的矛盾与纠纷源的产生。市场监督部门还对少数民族申请补办经营证照给予悉心指导和服务,帮助其合法经营。发动街镇、社团、少数民族志愿者与执法部门联动,以逐一走访,面对面宣传、听取诉求的方式,争取少数民族群众的理解和配合,整治工作平稳有序。
2.开展两地交流共同维护安全稳定。一方面发挥流出地政府熟悉少数民族情况,说得上话且深得少数民族群众信赖的优势,听取诉求、宣传政策、开展社会治安教育,传递正面信息,引导业主服从闵行区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与我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共建服务引导机制和维稳沟通机制,共同参与,分工协作,有针对性地帮助扶持拉面产业在闵行区合法经营,共同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