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议提案 > 政协提案 
关于0602201号政协提案办理信息公开
标题:垃圾分类,从规范街头巷尾的垃圾箱开始
编号:0602201委员姓名:邹斌
提案
背景:
问题及分析:
意见和建议:

       2000年,上海被列为全国垃圾分类试点城市2011年,上海开始在部分小区实行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全市从100个小区试点起步,截至20173已分类覆盖近万个居住区,500万户家庭,6000余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另外还有200万户的居住区实现了以“绿色账户”为核心的垃圾分类深入动员的“上海模式”覆盖,全市约180万户居民申领了绿色账户卡,实现了按户参加日常生活垃圾“干湿”分类的环保档案记载。从数据上看,可谓成果显著。

近年来,市、区两级政协出现过许多关于推广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处理方面的提案,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也已连续7年被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加以推进,但许多市民对于垃圾分类的感受仍然是效果欠佳。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在于分类本身造成的混乱。

近日,我在街头随机翻看了十多个标识清晰的垃圾箱,没有一个垃圾箱是完完全全分类准确的。干垃圾箱混杂着水果、蔬菜皮以及剩饭等湿垃圾,而可回收垃圾箱里则混杂着其它垃圾,包括纸巾、塑料袋等,混杂程度各有不同。更让人疑惑的是,不同街道、不同小区里,垃圾箱的分类方法也不一致。

现在,走在大街上,我们可以发现整个上海街头的垃圾箱都是有分类的,但不同地方分类却不尽相同。例如,附件1所示的这种分类基本不会产生歧义。

 

可有些分类会让人无所适从,例如附件2,拿着带有食物残渣的塑料袋或者是一块果皮,不知道往哪一个垃圾箱里扔才好。

 

还有些垃圾箱上没有文字,尽管有专业的区分标识(如附件3),但其实很多人并不清楚其含义。我随机询问了过往的8个人,结果有5人不清楚标识所代表的意思,另有1人在仔细辨认后才分出二者的区别。

 

事实上,上海的生活垃圾已经强制分类执行《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规定的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和干垃圾法定标准,但具体实施的时候,垃圾箱的设置往往不是完全按照分类标准实施(多数情况是只设其中2个),尤其在商场、街道等公共场所。

正因为不同单位在实施垃圾分类时的自由发挥,让人很容易产生歧义,认为垃圾分类是混乱的。垃圾的运输更是有很多地方混运,导致许多居民在看到自己辛苦分类后却又被运输人员混在一起,积极性受到打击。事实上,有些垃圾运输人员也有想法,他们认为居民的分类并不到位,后续处理也不是严格区分,所以混运也没什么关系。

因此,现在的垃圾分类实际上是在多个环节都没有做到位。但既然已经开始了近20年的垃圾分类试点,政府也在这方面投入很大,与其长时间的“吃力不讨好”,还不如集中力量做好这些环节,取得长效。为此,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好垃圾分类和处置工作:

  1. 做好立法方面的顶层设计(这一点已经做得很好),强制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首先让分类严格标准化,让上海市所有范围内的生活垃圾分类方法统一、形象标识统一,这样,老百姓在全市范围内的任何地方所见到的垃圾分类标识全都一样,不会产生歧义。这是做好垃圾分类的基础和前提。

  2. 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多维度的宣传,让垃圾分类深入人心,要让上海所有居民都清楚分类的方法。

  3. 垃圾运输方面切实做到不同车辆运输不同类别的垃圾,例如,可以针对垃圾运输车使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别,每一种颜色的垃圾车对应一类垃圾(已经开始实施,可能还需要加大投入——这一点没有具体数据),同时,车辆上可以安装GPS进行监管,避免混运的情况。

  4. 开通垃圾分类举报电话,借助无处不在的监控系统进行监管。甚至还可以将个人和企业是否遵守垃圾分类措施纳入征信系统,对于多次违反的行为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5. 加大对垃圾减量化处理的科技企业扶持力度。目前,通过科技手段完全可以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例如,现在国内已有多家企业可以将餐厨垃圾减量70~95%。对于这样的企业,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加以扶持,鼓励技术革新。

     

    总之,垃圾分类及处置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大力投入,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全力支持,而且还会旷日持久。现在,整个上海市、区、镇/街道各级政府已经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在实施这项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既然已经启动了这项工作,就应当努力做好每一个细节。公共场所垃圾分类的不一致,会大大降低其他努力的效果。


    因此,做好垃圾分类,我认为应从规范街头巷尾的垃圾箱开始。

答复内容
答复结果:解决或采纳
邹斌委员 :
邹斌委员: 你提出的“垃圾分类,从规范街头巷尾的垃圾箱房开始”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垃圾分类顶层设计方面 一是开展调研摸底。借助2018年大调研工作契机,走访了部分街镇,就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调研,梳理了居住区、单位及农村垃圾分类存在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工作措施。二是拟定闵行区2018年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年度目标、职责分工和各项标准要求。三是做好分类社会宣传。利用两会期间、植树节等重要节点开展垃圾分类宣传。修改完善了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宣传画报和海报等,下发至各镇、街道,营造垃圾分类社会氛围;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和志愿者队伍培训,累计开展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和宣传培训53场次,累计开展绿色账户积分兑换活动18场次。四是加强垃圾分类质量督查工作。根据达标示范居住小区创建要求,依托第三方组织专项巡查,积极开展居住小区、菜场等各类分类场所的监督管理,落实即知即改,积极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实效。五是推进湿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加强对各街镇小型分散处置设施监管,确保湿垃圾实现专项收运及就近、就地资源化、无害化处置。具体工作措施如下: 一是通过落实公共场所和居住区分类容器和垃圾箱房的改造提升,确保生活垃圾准确分类投放。推行“定时定点”投放和绿色账户规范管理,坚持垃圾分类制度与绿色账户激励同步覆盖,提高对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宣传、指导、服务水平,逐步推进 “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将垃圾分类纳入美丽家园行动计划,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居委、业主、物业等各方面积极性,落实各方责任,形成“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发挥基层党建组织作用,强化对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二是不断巩固单位强制分类制度。继续落实强制分类工作机制,提升单位强制分类实效。建立健全全区党政机关强制分类名单目录,明确推进及完成时间,开展自查评估,将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执行情况纳入文明单位创建重要指标,逐步建立将垃圾分类行为规范教育纳入各类单位职工文明教育的重要内容。三是注重加强全流程监管。开展垃圾分类全过程、全流程监管。落实分类驳运责任,配置分类收运装备,规范分类收运线路。建立多层级监督机制,加强对各分类场所的实效检查,加强对分类收集、分类清运作业指导培训和考核监督,加强对分类收集专业机具和专用车辆的配置及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管,并对各分类末端处置设施生产运行情况进行行业监管,并定期通报。积极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公布社会监督和市民投诉途径,方便市民投诉举报,将单位和村居生活垃圾分类开展情况,主动向社会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二、关于垃圾运输车标识方面 闵行区现有各类垃圾清运车470余辆。根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环卫作业车辆启用新型标志的通知》(沪绿容〔2017〕41号)关于2017年2月起对新购置的环卫作业车辆按新型标志涂装、在用环卫作业车辆在维保油漆时按新型标志涂装的相关文件要求。我区2017年采购的垃圾运输车已全部使用新标识,2018年1季度完成在用湿垃圾车分类运输标识张贴工作;干垃圾车分类运输标识张贴预计2季度完成。同时,为了确保干湿垃圾分类收运动力,2018年全区各街镇、工业区再新增9辆后压式垃圾车专项用于湿垃圾的清运。 三、关于道路废物箱标识方面 根据2017年8月《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关于调整本市道路、公共广场等废物箱设置的通知》(沪绿容〔2017〕302号)在《上海市道路、公共广场等废物箱配置导则》明确:“在废物箱箱体表面张贴或喷涂分类标识,分类标识分为可回收物和其它两类”。2017年9月区市容环卫管理部门与向全区下发通知,要求统一更换新标识。但由于时处闵行区创全关键时期,其他地区区文明办建议延后执行。下阶段结合新一轮“创全”道路废物箱作为创全宣传的重要载体,就创全宣传与规范统一分类标识通过重新设计等办法,寻找双方的结合。截止目前,吴泾镇全部、江川、新虹等地的部分废物箱已完成了新分类标识的张贴。 四、关于垃圾减量化科技的应用方面 湿垃圾处置方面:我区已建成湿垃圾分散处置设施12处,总设计处置能力276吨/日。各街镇、莘庄工业区根据实际情况,湿垃圾分散处理设施采用了不同的工艺:以粉碎压榨为主的,减量50-60%;采用生化处理的,减量90-95%。 餐厨废弃物处置方面:闵行区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原则,通过公开招标购买服务的方式全额投资建设了由专业的处理公司运行,采用好氧发酵制肥技术处理工艺,日处理规模为200吨/日,最终的产品为土壤调理剂的上海闵行区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一期)。该项目已于2017年初完成建设并定名为闵行区餐厨再生资源中心,于同年3月开始试运行,7月起正式运行,日处理餐厨废弃物120吨,能够基本覆盖全区产生的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闵行区各街镇(莘庄工业区)共有15家收运企业取得了市绿化市容局核发的餐厨垃圾收集运输(陆域)行政许可证,52辆餐厨垃圾专用收集车辆统一标识、统一颜色,收运人员统一着装、持证上岗。区管理部门对闵行区餐厨再生资源中心从垃圾处置过程到产品销售去向进行全面从严监管,保证全区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 目前闵行区在上海闵行区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一期)成功运行的基础上,处理规模为400吨/日的二期项目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总之,对于垃圾分类工作,我们将坚持“巩固、提升、拓展”的工作思路,着力浓厚分类社会氛围,着力提升源头分类管理,着力完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不断落实。 闵行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2018年4月8日 承办单位通讯地址:疏影路700号 邮政编码:201199 联系人姓名:顾振军 电话:64139885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