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双减政策”推出,受到各界广泛好评,2021年9月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后延时服务全覆盖实施落地,作为秋季落实双减主要的配套措施,全区各中小学制订“一校一案”完善课后延时服务的具体方案,推行5+2的模式,并要求有诸如不得上新课、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学习困难生的辅导和答疑,学校应开设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劳动、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最大努力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等较为具体且刚性的要求。闵行各校积极作为,但也遇到一些问题。
二、延时服务中特色课程、文体活动的现状和问题:
1. 空间硬件不足的问题。众所周知,文体活动、研究型学习所需要的空间相对上课来说要求更高,全校性的文体活动开展必然会出现空间不够的现象,而部分学校校舍陈旧、操场小旧等情况则更加剧了空间冲突。
2. 师资不足。艺术老师、体育老师、跨学科教师、尤其是具有特色、专业、高水平指导能力的老师不足。
3. 特色课程开设不足,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相对广大的学生群体来说,虽然各校都已想方设法提供多样的社团,比如购买课程、购买服务等措施,致力于特长培养、个性培养,但是学校能提供的特色课程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提升。
4. 人民需求迫切、期待高。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精神生活的要求和渴望只会越来越高。对于上海这个城市的学生和家长来说,在艺术涵养、身体素养、体育技能、科创文创能力培养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三、建议:
1. 加强资源统筹共享。建议区教育局和相关街镇依托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进一步加强梳理盘活学区内、集团内特色课程、特色教师、专用空间的共享共建。可以通过如线上慕课、线下指导、视频课程等方式首先让学区内集团内的优质资源普惠到更多学生。
2. 建立健全延时服务志愿机制。建议由区科技、体育、文艺文化、经济等各职能部门牵头,倡导建立专业人员长期的志愿服务或强制服务机制,比如每年要完成面向中小学的一定课时的志愿服务,让更专业、更前瞻的知识普及到中小学生,承担更多的社会教育责任的同时,也是作用于各年段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每年建设推荐一定课时的专业课程,逐渐形成专业的课程资源库。
3. 建立完善我区延时服务人才库、平台库。建议由区科技、体育、文艺文化、经济等各职能部门牵头,鼓励以科艺体行业人才、资源平台为重点,包括在职的行业从业人员、退休老同志、高校学生等在内,建立人才志愿者库或公益活动中心。既让老同志的专业水平老有所为,继续发挥余热,也让大学生得到社会实践的机会和经验,又能让更多中小学生受益,在双减“解放的时间”里学有所长。比如上海市百将公益活动中心的将军们的“百将进校园”的公益宣讲活动,承担起向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
4. 鼓励更多政府职能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承担社会教育功能。建议鼓励区内文化、体育及服务社会领域的职能部门,鼓励区内各类企事业单位,开放相应时长供学生参观接待、实践考察。让中小学生拥有更多接触社会、接触行业的机会,打开眼界提升认知激发兴趣树立目标。
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它社会力量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不以营利为目的,以开展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民办社会组织。体育行政部门是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业务主管单位,主要履行本辖区内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设立审查,监督、指导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并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对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业务指导等职责。
为推动体育专业知识普及到中小学生,区体育局作为业务主管单位,可提供经闵行区民政局登记注册的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名录,形成民非单位与区教育局、学校之间供需对接的资源库。同时,区体育局也将进一步鼓励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拓宽服务,面向中小学生,提供专业、高质量的体育服务,培养兴趣爱好,增强身体素质,提高锻炼水平。
闵行区体育局
2022年3月7日
闵行区科委科协在“双减”政策落地后,以中小学生延时服务课程需求为出发点,整合区内科普特色项目和优势资源,为延时服务可提供以下活动及资源:
1、制作一张课程资源清单
梳理区内的科技企业、科研院所资源,列出课程服务清单,如中科院有机所支撑的化学科普课程、埃依斯的航天课程、航宇中心的航空课程、更远教育的机械课程等。
2、开展“科悦闵行”品牌活动
2022年,区科委科协将重点通过科普心理、科普阅读两大主题活动来打造“科悦闵行”品牌,“科普心理闵行”将整合区内华师大心理系社团、心理科普工作室等专业社会机构,依托“青春正当时”科普体验馆为主阵地,开展《家庭“心”港湾》、《青春“解码”》等特色项目,可辐射闵行区内的中小学。“科普阅读闵行”以社区科普大学为抓手,开展每月一场“科阅汇”,邀请科普作家带领中小学生阅读,提高中小学生科普阅读的积极性。科普心理和科普阅读两大活动可与有兴趣的学校进行对接。
3、制作一张科普作品清单
通过科普项目等抓手,与社会专业团队原创优质科普作品,以“科普视频”、“科普图书”、“科普剧”为主要内容制作一张科普作品清单。所有科普作品形成资源库,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辐射,可向学校免费提供。其中,针对科普图书,除了选出科普项目中优秀的科普图书,还将结合市科委“书单进学校、进社区”项目和“科悦闵行”科普阅读主题活动制作清单,通过打卡阅读,撰写心得笔记,进行评选等活动,可向学校等进行推送。
闵行区科学技术委员会
闵行区科学技术协会
2022年3月1日
区文旅局自2018年起推进市民美育项目,面向社会征集优质美育课程资源,通过面试评审方式,形成市民美育课程库,通过线上预约抢课、线上集中授课的方式,在区群艺馆、街镇及莘庄工业区文体中心、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市民美育课程(包括但不限于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器乐、美术、书法、篆刻、摄影、非遗技艺、朗诵),累计服务5000余课时,服务量达12万人次。另有区级文艺指导员项目,亦是每年通过社会公开征集、专家评审等方式,形成文艺指导员师资库,供区内各级各类文化场馆使用。2022年,共有93门美育课程入选市民美育项目资源库,82位文艺指导员入选区级文艺指导员师资库。
这两个资源库均已共享给贵局,充实延时服务资源,满足朱委员在提案中建议的完善我区延时服务人才库、平台库的要求。我局也会配合贵局对该项工作的推进,做好协调和对接工作。
以上意见供你单位统一答复代表时参考。
附件:1、2022年闵行区市民美育项目资源库
2、2022年闵行区区级文艺指导员师资库
会办单位通讯地址:莘北路525号 邮编:201199
联系人:江莉莉 电话:64982670
一、目前区域课后服务推进的情况如下:
1.关于师资
课后服务人员一般以本校教师为主,2021学年第一学期,全区小学在职在编教师总数7515人,月平均参与服务人数7375人,参与率98.14%。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后工作量增加、工作时间延长。学校积极探索教师“弹性上下班”“调休”制度,建立课后服务经费补贴和荣誉评选相结合的激励机制,部分学校在晚餐等方面为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提供便利。同时,各校积极盘活街镇及周边高校资源,聘请退休教师、具有资质的校外专业人员等参与。
2.关于服务保障
区域建立“校内课后”服务支持保障系统,通过多部门联动机制,保障课后服务有效落实。管理中心落实幸福“食”光点心服务,指导各校通过校家委会、学校食堂等各部门成立课后服务保障组,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回应家长需求。目前,全区52.71%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提供点心/晚餐服务;政府部门联动启动灯光照明工程,目前,59.74%的学校已在校园道路、教学楼走到及校门口等地方进行灯光改造,32.47%的学校拟进行灯光改造,7.79%学校因现有灯光满足课后服务需求,无需灯光改造。
3.关于特色课程开设
在做好“5+2”的校内课后服务安排,明确三段式服务保证课后服务时间的基础上,区教育局要求学校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努力增强课后服务内容的丰富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一方面学校积极探索,盘活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闵行区通过多部门联动机制,凝聚宣传、卫生、高校等,汇聚资源丰富课后服务课程。如《小手牵大手 急救我先行》课后服务之健康课程先后走进了田园外小和康城实验学校,由区复旦附属闵行医院实施课程,区融媒体中心负责微课录制,让课程惠及更多学校、学生和家庭。截止2021学年第一学期末,引进第三方课程资源的学校有76所,占比58.9%。在基于数据的动态管理中,学校逐步增强学校主阵地意识,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逐步递增。
区教育局利用“闵行教育”公众号阶段性开展“课后服务”“双减进行时”专题推送,“今日闵行”与“学习强国”平台分别转载相关报道,推广学校好的经验与做法,共各校参考学习。
二、下阶段课后服务工作思路
2022年2月开学初,区教育局召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长工作会议和教导主任工作会议,向学校下发2021学年第二学期课后服务工作提示,再次明确工作内容和要求,指导学校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和水平。
1. 了解需求提供便利服务
开学前调研学生在作业辅导和参与兴趣、社团活动等方面的需求,结合学校自身师资、场地设备条件和可利用的校外资源,合理安排课后服务内容和形式,实施课后服务弹性参与制度,为学生家长提供便利。
2. 丰富课程提升服务品质
学校利用校本特色项目、特色课程、“快乐30分”拓展活动等内容与形式,开展共青团、科普、体育、科技、艺术、影视、卫生、急救、生命教育、劳动、安全实训等各类素质教育活动。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整合学区、街镇、社区等资源丰富学校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发挥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探索课后服务新模式。
3. 保障权益激发教师动力
积极建立教职工弹性上下班、调休制度。建立课后服务经费补贴和荣誉评选向结合的教师激励机制,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将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作为绩效工作分配、职称评聘和表彰奖励的重要参考。
4. 完善机制形成家校共识
进一步明晰家校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努力形成减负共识。
5. 质量保障与监控
区行政部门定期通过随机调查、网上问卷、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学生、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意见与建议、通过数据核查、飞行调研、责任督学日常督查等方式了解课后服务开展情况,及时对学校进行反馈并提出改进意见,不断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三、提案汇报情况
根据您提出的“关于整合利用社会资源进一步丰富中小学延时服务课程的建议”,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闵行区教育局积极联合相关部门进行汇办。
文旅局:积极共享市民美育资源库,美育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器乐、美术、书法、篆刻、摄影、非遗技艺、朗诵),同时提供区级文艺指导员师资库,完善我区延时服务人才库、平台库。配合区域对该项工作的推进,做好协调和对接工作。
体育局:为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推动体育专业知识普及到中小学生,区体育局作为业务主管单位,提供经闵行区民政局登记注册的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名录,形成民非单位与区教育局、学校之间供需对接的资源库。同时,区体育局也将进一步鼓励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拓宽服务,面向中小学生,提供专业、高质量的体育服务,培养兴趣爱好,增强身体素质,提高锻炼水平。
区科协:整合区内科普特色项目和优势资源,为课后延时服务制作一张课程资源清单,供学校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开展“科悦闵行”品牌活动,提供科普心理和科普阅读两大活动与有兴趣的学校对接;以“科普视频”、“科普图书”、“科普剧”为主要内容制作一张科普作品清单。所有科普作品形成资源库,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辐射,可向学校免费提供。
在提供优质资源清单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与学校对接,课程开展的质量、安全保障,教育局将协同各委办单位进一协商。我们衷心希望闵行教育的发展与未来能不断得到多方的重视与关注,以提高教育带给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获得感、认可值与满意度。再次感谢您给予闵行教育一如既往的支持与理解!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
2022年 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