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习近平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别要将爱我中华的种子深埋在青少年的心中,特此建议,在本区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习近平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别要将爱我中华的种子深埋在青少年的心中,特此建议,在本区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有如下建议:一是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在课堂教育教学中融入民族团结教育;二是营造浓郁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氛围。利用学校广播、板报等大力宣传报道民族团结取得的成绩、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三是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把民族团结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与学习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主题班会结合起来,与学校创建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走入社会大课堂,依托上海丰富的红色资源、文博资源、改革开放场景,增进他们对历史、文化、变化的了解,增进他们的思想和情感认同,通过各类活动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间。四是在德育课中融入民族团结的内容,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把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深入人心。五是根据各学校特点,编印民族团结的学习小册子,包含基本民族政策、各民族文化、民族风俗、优秀人物等。区教育局作为中小学教育的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对各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做好规划和具体指导工作。
根据《在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意见》要求,区教育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全员过程全方位育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为主线,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根本途径,切实做好民族团结进一步教育工作,2021年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总结如下:
一、丰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第一是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区域通过开展“青春打卡”党史研学活动、“童心向党”系列主题活动、评选新时代好少年(美德少年)等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强化国家观念,激发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第二是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感知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元。区域依托开展《阅中华 悦成长--区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市级课题研究,多年来培育传统文化优秀项目100多个,通过聘请非遗传习人进校园、非遗项目进校园、进家庭等活动,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性、体验性和吸引力,引导学生感知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交融性。第三是做好内高班学生民族教育,促进民族融合。如群益职校开展“国学经典进课堂”活动,在端午、中秋等传统假日带领学生学习相关古典诗词;通过DIY特色节日手动,品民俗民俗;组织学生围绕传统习俗安排班级活动,邀请国学专家给学生做讲座;通过“民族一家亲”走亲戚活动、志愿者活动等促进民族融合。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要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
第一是做好“读本”培训,强化教师课程意识。按照市教委的统一部署,2021年暑期区域组织各学段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全员培训,引导教师加强“读本”中的民族关系、党的民族政策相关内容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民族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教师的课程教学意识。第二是积极开展课例研究,提升教师课程能力。各学段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题,结合国家统编教材的相关内容,组织了单元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展示研讨等活动。如: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开展了四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的主题系列课例研究活动。期间,江川路小学周萍老师执教《中华一家亲》的展示课,七宝鑫都开展《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主题教育课,通过新闻播报“新疆棉花有话要说”、视频分享《新疆棉花不容任何外国势力抹黑》、学生课题分享“我看《新疆的人口发展》白皮书”等途径,提升了教师开展民族共同体教育意识的能力。第三是开展主题研讨形成课程研究团队。2021年4月,区政治名师工作室组织开展了“以史铸魂 上出思政课的高度、厚度与温度”的主题研讨活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研讨中,16位工作室学员围绕思政课的党史教育作主题发言,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历程,感悟党的民族政策的巨大成效,并交流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
三、支持示范学校的探索与实践,提炼民族教育经验。
上海市七宝中学新疆班办班20年来,致力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
育,以“多维立体、创新实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突出表现,荣获2019年“上海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具体做法有如下三点:第一、多层面落实课程育人理念,切实做到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系统性、日常化和长期性,推行《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方案》系列制度,开发“当代青年成长与发展”课程近50门,将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日常教学。第二、多角度创造交往交流交融平台,构建促进各族学生交流融合的课堂、活动和实践空间。创设“三交四同”平台,举办“心缘、心愿、心圆”心愿卡圆梦活动、“民族爱心基金”发放仪式等向内高学子伸出关爱之手,增强“五个认同”。第三、设立“成长导师制度”和成立“学习小组”,培养少数民族优秀学生。每位成长导师带领5名左右各族学生,给予精准关注。达布希勒图在成长导师的鼓励下,参加了2017年度《中国新歌声》,获得全国前八的成绩。成立“学习小组”。夏依旦·阿力木、苏比努尔·买买提等多位同学在学习小组本地生的带动和帮助下,被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录取。20年来,七宝中学新疆班已培育了1185位优秀学子,985院校录取率近30%,211院校录取率达50%。
高委员提案中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案有针对性和建设性,我们教育系统将根据《上海市关于印发《在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目标,创新校内外实践教育,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等途径开展好具体工作,提升区域民族民族教育整体水平,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真正进校园、进课堂,让民族团结的理念渗进血液,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
2022年 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