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在2022年元旦贺词中提到的“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都是航天技术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对航天工作的殷切期望与要求。
一、航天热度不断提升,发起时机成熟
航天科技带动了基础科学研究,促进了各领域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国防力量的重要标志。
闵行教育资源丰富,国家的教育改革也在深入推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是关系到闵行的未发发展基础,也关系到闵行对上海的发展贡献。
上海航天的核心技术力量和基础设施大都布局在闵行,开展航天科普创新活动,培育“航天闵行”科技教育特色品牌的土壤丰沃,可以高质量支撑闵行“十四五”科技创新教育规划。
二、前期活动有基础,策划方案已成型
闵行区教育局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共同发起了“闵行少年星,航天科技少年强”活动,在广大学生中全面开展包括探星、创星、亮星、造星、发星、用星六个环节的航天科普创新活动,支持向闵行区、上海市乃至全国中小学开展云端卫星应用探索。
“探星”活动:开展到航天基地参观学习活动。组织航天“重”器、航天专家、航天课堂进校园系列活动,普及航天基础知识、感悟航天科技成果、学习航天精神、激发航天创造热情。
“创星”活动:开展卫星载荷创意征集活动。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征集“天籁童声”,歌唱祖国、致敬建党百年等;在小学、初中阶段开展青少年科创梦想的概念创意征集等;在初中、高中阶段开展“巡天”、“探地”等对地观测领域应用方案征集等。
“亮星”活动:通过专家评审,根据方案的创意与可行性等综合因素,发布卫星载荷创意获奖名单、参与卫星子系统的学校名单以及卫星测控站建设学校名单。
“造星”活动:上海专家技术指导和带领下,组织进行载荷方案方案评选,带领学生完成筛选初样、定样、工程样机制作、发射前测试,开启卫星地面测控站建设,为后续卫星发射后数据的接收与应用奠定基础。
“发星”活动:在上海航天和区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学校师生代表前往卫星发射中心,共同见证卫星发射,体会航天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用星”活动:通过地面测运控站成功获取卫星测控数据,组织师生特别是航天特色学校和高中学段的师生参与卫星应用课题研究、应用案例分享、教学课题研讨,并进行阶段性的成果展示。
三、体现闵行科技特色,培养可持续发展动力
通过征集学生们提出的方案,结合上海航天已有资源的便利条件,启发学生们关注国内外航天大发展的同时,思考自己在闵行“2035”中心城市建设成为主力军的时候能干什么,怎么贡献力量。
建议依托闵行航天资源聚集的天然优势,以闵行区的名义发起“闵行少年星,航天科技少年强”的活动,在闵行区营造浓厚航天科普教育氛围,成为上海市开展青少年航天科普活动的发起者,构建“天上有星、地面有站、进校有课、老师有资源、学生有课题”的航天科普教育新格局,鼓励和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勇于追求梦想,为闵行、为上海市培养和挖掘未来航天事业的接班人贡献力量。
为积极响应习总书记对航天科普的殷切期望与要求,发挥闵行航天区域特色,2021年6月闵行区教育局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共同制定“闵行少年星”计划,发动闵行区中小学共同参与卫星设计、研制、搭载、发射等航天系列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闵行区中小学生参与研制并发射卫星的示范性航天科技教育成果,树立航天科普教育强区品牌,在闵行区营造“学航天、爱航天、用航天”的浓厚航天科普教育氛围,鼓励引导广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勇于追求梦想,把学生们培养成为祖国航天事业的接班人。
在持续深入推进“闵行少年星”计划系列活动中,围绕探星、创星、亮星、造星、发星、用星六个方面,全区中小幼学生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青少年航天科普活动。开展科技启明星教师培训,4个学段共137名教师参加;航天先锋夏令营,组织85名对航天感兴趣的学生,开展为期3天的航天科技夏令营;太空天籁之声征集,围绕三大主题录制个人或集体音频,共征集到376条声音;闵行少年星名称征集,两轮活动共征集到6000余个名称;太空创意画征集,共征集到2285幅作品;卫星载荷(太空礼物、巡天、探地、实验舱)方案征集,共征集到301份方案,经专家组初评,共有29份方案参加终评答辩;卫星表面涂装LOGO征集,活动共征集到554个设计方案;航天巡展进校园,每周一校一巡展,将各类真实航天器及模型带进校园,共有7所学校参加此项活动,近15000名学生受益;航天精神进校园,在上海航天局的大力支持下,成立包含航天专家、科研骨干、大国工匠在内的航天精神传播团,共26位专家参加,共开展了57场航天专家讲座,近20000名学生参加。我们将在“闵行少年星”发射前组织开展亮星发布会,把近一年来13项活动中学生的设想、创意、成果逐一展示,表彰表现优异的师生,为后续“用星”活动夯实基础。
在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后续我们将组织学校师生代表前往卫星发射中心,共同见证 “闵行少年星”发射。最终成功入围的创意作品将搭载“闵行少年星”发射上天,跟随卫星在地球的上空环绕运行,并通过地面站接收。在成功获取卫星测控数据之后,组织全区师生特别是航天特色学校和高中学段的师生参与卫星应用课题研究、应用案例分享、教学课题研讨,并进行阶段性的成果展示,包括太空摄影展、太空演讲比赛、太空童声歌唱比赛等形式多样的天地互动系列作品成果。
感谢刘伟亮委员对闵行区青少年航天科普教育的关心,期待您继续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工作,为我们提出更多工作改进意见。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
2022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