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战略,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和“四个中心”建设,优化改善闵行区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引导资金投向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四新企业,现就建立闵行区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基金,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发展提出建立闵行区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的提案,具体如下:
一、建立闵行区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的重要意义
(一)重要意义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创业创新的重要渠道,在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国家税收、市场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提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政府性担保基金,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要求。建立闵行区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基金,是财政资金撬动信贷资金有效手段,是实现闵行区“十三五”规划落地的有效抓手,是闵行区支持创新创业、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二)闵行区现状
虽然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已成为国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整体情况不是很乐观。一方面融资难、融资成本高是中小微企业经营普遍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自身经营能力较弱,经营风险较大造成了金融机构惜贷、贵贷的局面。闵行区于近期开展了一项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调研,调研结果再次印证了上述情况。被调查的中小微企业中,处于盈利状态的仅占22%,资金充裕的仅占9.8%。调研机构提案中小微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要有清晰的战略规划和准确的定位。笔者认为,在中小微企业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政府层面可出台举措,帮助缓解融资难问题,比如设立专门服务中小微企业担保机构,在解决中小微企业担保增信基础上,提供包括中小微企业在贷款、发行债券(私募债、集合债、双创债等)、股权融资等综合金融服务,进而促进中小微企业抓住市场机遇做强做大。
目前上海市已有多家担保公司,包括但不限于: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上海市中小微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上海住房置业担保有限公司等,但上述担保公司业务放眼全市,未聚焦闵行地区,未真正了解区内企业,没有有效解决区内银企合作过程中的痛点。
(三)他山之石——某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中心的贡献和作用
1、基本概况
某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中心于2001年3月被批准设立,与某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为副处级事业单位,上级主管单位为区经济委员会,编制15人。该担保中心2001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后增资至3,000万元,2008年增资至20,000万元,2009年增资至25,000万元;目前注册资金25,000万元。
自成立以来,该担保中心通过与商业银行、再担保、小贷公司等开展业务合作,已累计为区域内近1,000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担保增信,累计担保金额约60亿元,最高担保余额11亿元,目前在保企业75户,在保余额5.9亿元,累计收取担保费约3000万元,平均担保费0.5—1%。曾被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上海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杰出合作伙伴”称号。
2、定位与管理机制
某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中心旨在解决注册在区域内符合产业导向、高新技术、四新经济、专精特新等中小微企业。采取“两级联动机制”,由街镇园区向担保中心推荐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由担保中心审核并向合作银行提供担保增信,其中有条件的街镇园区向担保中心提供反担保。担保中心采取预审会、保审会机制,专业化调查审批,科学决策。同时要求合作银行按照1:10杠杆比例,形成最大担保限额25亿元规模。
两种业务模式:一是85:15担保模式,由担保中心承担85%代偿责任、15%由银行承担,单户限额2,000万以内;二是60:40担保模式,由担保中心承担60%代偿责任、40%由银行承担,针对“轻资产、高科技”的中小微企业提供的信用贷款,单户限额300万元以内。
3、经济效益
截至目前,担保中心总资产3.7亿元(货币资金2.5亿),总负债0.65亿元,净资产3.05万元;累计代偿企业15户,代偿金额1.3亿元,其中:收回代偿2,000万元,其他应收款1.1亿元,均为街镇园区。按累计担保金额60亿元计算,代偿比例1.83%。担保中心在提供担保服务的同时,把控风险,实现资金保值。
4、社会效益
某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中心改善了区域内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提升了街镇园区招商选资质量,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助力,多家企业成为细分行业龙头,为某区实体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建立闵行区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原则
闵行区中小微企业担保基金的指导原则:明确定位、加强联动、业务创新。
明确定位:明确“政策性、公益性、非盈利性”的功能定位。以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为导向,努力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增信服务。
加强联动:突出“担保+银行联动、担保+园区联动”策略。加强与区内重点商业银行的全面合作,加强与区内各类产业园区的全面合作,实现银行、园区的全覆盖。
业务创新:开展联保、分保和再担保业务,开展“投保联动”、“投贷联动”,提升综合服务功能。
(二)主要目标
经过1—3年的扎实推进,闵行区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初步形成担保业务完善、担保业务规模较高、综合服务功能较好、在本区具备较强的市场影响力,努力成为本区域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主力军之一。
充分发挥财政撬动作用,按照1:10杠杆比例,形成担保规模5—10亿元,服务中小微企业2,000家。担保业务80%以上的聚焦区内客户,80%以上聚焦在处于成长期的科技型、创新创业型、吸纳就业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四新”和“三农”等中小微企业。
培育具有社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特色业务。利用税收、工商、社保等大数据手段,给予区内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增信,甚至免反担保;采取“投保联动”,盘活中小微企业股权资产;采取“投、贷、保联动”,联合商业银行共同开展股性融资和债性融资;联合中小微企业,共同开展包括私募债、集合债、双创债等在内的直接融资工具。
备注:闵行区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基金架构图请见附件。
三、加强联动,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一)业务策略
采取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联合区内重点商业银行、非银金融机构、各类产业园区等,对辖内处于成长期的科技型、创新创业型、吸纳就业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四新”和“三农”等中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给予担保增信。
(二)授信产品
与重点商业银行签订“总对总”合作协议,合作的授信产品主要是小额信用贷款,单户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含),期限1—3年,尽量与借款企业的商业模式、经营性现金流相匹配。商业银行优先安排信贷额度。
在操作上尽量优化流程,采取“双向推荐”制度;由合作银行推荐,经担保基金审核后,即可办理担保手续,反之亦然。力争与中小微企业贷款“短、小、频、急”的特点相匹配。
担保基金除收取担保费、服务费等费用外,提案盘活中小微企业股权资产,通过股权投资、认股期权等形式,减免相关费用,在降低企业当期财务成本的同时,获得潜在的股权高回报。
(三)园区全面覆盖
与闵行区内各类产业园区(国家级、市级及区级)建立合作关系,利用税收、工商、社保等大数据手段,与园区熟悉客户相结合,积极支持处于成长期的科技型、创新创业型、吸纳就业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四新”和“三农”等中小微企业。
聚焦消费引领、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在内的新经济新产业。围绕闵行区产业布局和“十三五”规划,聚焦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制造业转型升级,聚焦四新经济。
聚焦上市公司核心配套企业,聚焦具有知识经济特征的“四新”企业的股、债、贷融资需求。聚焦具有现代农业特征的“三农”企业。
(四)凝聚共识,形成发展合力
担保基金是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有效手段,是提供中小微企业综合金融服务的平台,须举全区之力,形成适宜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的发展合力。
因此,建立闵行区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基金,是缓解闵行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有效手段,是支持实体经济的具体体现,对实现闵行实体经济转型发展意义重大。
特此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