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议提案 > 政协提案 
关于0602175号政协提案办理信息公开
标题: 关于加速闵行垃圾分类步伐的建议
编号:0602175委员姓名:袁敏敏
提案
背景:
问题及分析:
意见和建议:

 

每天,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都会产生上万吨的垃圾,不乏有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这些垃圾如果处理不当的话将会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和自身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多年来,闵行区一直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尤其在实行垃圾分类行动、宣传垃圾分类意识、新增垃圾处理设施等方面可以说是动足了脑筋。

一、      增强市民垃圾分类意识,设立绿色账户;

二、      新建垃圾末端处置设施,让垃圾资源化利用;

三、      闵行区新建了餐厨再生资源中心,已投入使用。

四、      闵行区还新建启用了123座生活垃圾房、12座生活垃圾压缩站,同时还翻修改造了22座小型生活垃圾压缩站。

 

如何在此基础上,让闵行垃圾分类步伐再加快一些,特提出以下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在闵行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实施计划中可喜的看到了政府主导的力度,但要具体落地关键是每天处理垃圾分类的人的观念、习惯、方法必须变。应为这是面对一众的平民百姓,而且家庭中主要是主妇或退休的老年人,农村还有受教育程度不是太高的人群。面对这样的受众人群体,必需从最基础的369宣传做起(3分钟、6百字、9年义务教育)。即不超过3分钟的音频图画资料、6百字垃圾分类指导说明、9年义务教育者都能理解的垃圾分类政策、策略和要求的公布和实施。宣传必须覆盖全闵行,这将是我国公厕革命以后,全社会提升文明程度的又一项举措。只有宣传深入人心,垃圾分类方法简单、易懂、可操作。闵行垃圾分类步伐才能切实加快。期待全员投入,结合创全,真正让闵行的环境大变样,让人民的生活品质有一个大的飞跃,闵行百姓拥有美好生活的获得感!

 

关于加速闵行垃圾分类步伐建议的背景资料

 

【背景材料】一、2016年闵行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实施计划。

附件一:2016年闵行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成员单位责任分工列表 涉及 20个委办局和街道。

附件二:2016年闵行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指标分

        1、增强市民垃圾分类意识,设立绿色账户来帮忙;截至目前,生活垃圾分类(绿色账户)累计覆盖全区近500个居住小区,其中绿色账户开卡数达30万户,覆盖比例为50%左右。

        2、新建垃圾末端处置设施,让垃圾资源化利用;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闵行区还改造了闵吴生活垃圾转运码头。TA分成陆域、水域两部分。目前,陆域部分已经建成,水域部分正处于建设中。闵吴生活垃圾转运码头不仅能承载、运输大量的生活垃圾,还利用了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管理着码头生产、短驳作业、船舶调度、数据报表管理和作业监控等各个方面。提高闵行垃圾转运和集中处理的效率。

        3、在餐厨垃圾处理方面,闵行区新建了餐厨再生资源中心,现已投入使用。餐厨再生资源中心位于华漕镇,占地36517㎡。具备预处理系统、好氧发酵系统、厌氧发酵系统、除臭处理系统及污水处理系统五大工艺系统,日均处理餐厨废弃物可达200吨。全区的餐厨垃圾都由15家环卫作业公司运往餐厨再生资源中心进行资源化再利用。整个处理过程基本封闭进行,既提高了餐厨垃圾的回收利用率,还大大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那么餐厨再生资源中心是如何将垃圾变废为宝,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呢?等到餐厨垃圾被收集运输进厂后,首先将杂质如玻璃瓶、塑料袋等分拣出。然后将餐厨废弃物进行破碎、除油等操作。最后将经过处理的废弃物放入封闭的生化处理机进行高温好氧发酵,产出产品为生物腐殖酸土壤调理剂,可广泛应用于农林业生产中的土壤改良。

    4、五年来,闵行区还新建启用了123座生活垃圾房、12座生活垃圾压缩站,同时还翻修改造了22座小型生活垃圾压缩站。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在压缩站或者垃圾房里,经过专业机器的压缩,不仅能帮助垃圾车减少运输空间,而且还提高了垃圾处置效率,解决原有压缩垃圾在运输途中造成的道路环境二次污染问题。

        继续推广绿色账户,打造绿色账户先锋模范小区。接下来,闵行区将深入推广绿色账户,通过整合区、镇两级资源,借助社会力量,提升绿色账户吸引力,使绿色账户积分用途多元化。此外,闵行区还将继续打造一批绿色账户先锋模范小区,形成示范引领,以点带面的推进模式,不断推进居民源头分类投放准确率。

    加快垃圾处置项目建设,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接下来,闵行区将启动建设湿垃圾处置二期和北部地区垃圾中转站,同时还将对马桥70万吨建筑垃圾处置设施、华漕解放岛三个市级项目进行立项开工,完成闵吴生活码头的后续建设。

    与此同时,结合美丽家园美丽乡村建设,闵行区还将在农村、居民小区里新建垃圾箱房,改造居民小区和农村垃圾箱房和湿垃圾处置设施,提升闵行垃圾分类覆盖面。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而我们闵行如今正走在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主城区的路上,如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是我们应当长期思考与探索的问题。这些年,闵行通过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市民垃圾分类意识,新建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坚持走在垃圾处置的前沿,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未来,闵行还将在垃圾处理方面更上一层楼,为市民朋友营造绿色健康、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

答复内容
答复结果:解决或采纳
袁敏敏委员 :
一、前阶段主要工作 一是开展调研摸底。借助大调研工作契机,走访了部分街镇,就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调研,梳理了居住区、单位及农村垃圾分类存在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工作措施。二是拟定闵行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垃圾分类推进三年行动计划和2018年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年度目标、职责分工和各项标准要求。三是做好分类社会宣传。利用两会期间、植树节等重要节点开展垃圾分类宣传。修改完善了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宣传画报和海报等,下发至各镇、街道,营造垃圾分类社会氛围;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培训和志愿者队伍培训,累计开展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和宣传培训53场次,累计开展绿色账户积分兑换活动18场次。四是加强垃圾分类质量督查工作。根据达标示范居住小区创建要求,依托第三方组织专项巡查,积极开展居住小区、菜场等各类分类场所的监督管理,落实即知即改,积极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实效。五是推进湿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加强对各街镇小型分散处置设施监管,确保湿垃圾实现专项收运及就近、就地资源化、无害化处置。 二、下阶段工作打算 我们将坚持“巩固、提升、拓展”的工作思路,着力浓厚分类社会氛围,着力提升源头分类管理,着力完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不断落实。 主要任务:一是按照整区域推进方式,实现古美路街道、七宝镇和莘庄工业区村居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其他街镇覆盖85%村居。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及绿色账户同步覆盖累计47.2万户。二是全区党政机关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其他公共机构和企业参照党政机关目标要求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三是创建垃圾分类达标示范区域。以居住区为重点,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达标验收,力争50%的居住小区实现垃圾分类达标;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创建工作,垃圾分类示范村累计达到73个。四是建成居住区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点210个,再生资源分拣转运站按照“一街(镇)一站”配套建设到位,基本形成“小区(单位)回收点——街镇交投中转站——区级再生资源集散场”的可回收物全程分类物流体系。 工作措施:一是通过落实公共场所和居住区分类容器和垃圾箱房的改造提升,确保生活垃圾准确分类投放。推行“定时定点”投放和绿色账户规范管理,坚持垃圾分类制度与绿色账户激励同步覆盖,提高对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宣传、指导、服务水平,逐步推进 “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将垃圾分类纳入美丽家园行动计划,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居委、业主、物业等各方面积极性,落实各方责任,形成“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发挥基层党建组织作用,强化对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二是不断巩固单位强制分类制度。继续落实强制分类工作机制,提升单位强制分类实效。建立健全全区党政机关强制分类名单目录,明确推进及完成时间,开展自查评估,将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执行情况纳入文明单位创建重要指标,逐步建立将垃圾分类行为规范教育纳入各类单位职工文明教育的重要内容。三是注重加强全流程监管。开展垃圾分类全过程、全流程监管。落实分类驳运责任,配置分类收运装备,规范分类收运线路。建立多层级监督机制,加强对各分类场所的实效检查,加强对分类收集、分类清运作业指导培训和考核监督,加强对分类收集专业机具和专用车辆的配置及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管,并对各分类末端处置设施生产运行情况进行行业监管,并定期通报。积极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公布社会监督和市民投诉途径,方便市民投诉举报,将单位和村居生活垃圾分类开展情况,主动向社会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闵行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2018年3月28日 承办单位通讯地址:疏影路700号 邮政编码:201100 联系人姓名:吴慧 电话:51272672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