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对食品安全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了“四个最严”的要求,即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闵行建设生态人文、宜居安居现代化主城区,更需要对标国际标准,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等级,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1.共享厨房业态问题:目前在城市居民集中、办公集中的区域随着外卖平台的火热催生了一个新的业态就是“共享厨房” 在拥挤的地下室或者停车场毗出一间间厨房,只做外卖档口的小作坊:存在生产环境不透明,消费者无法直接看到食品的生产、加工和储存环境,只能依赖商家提供的图片和描述,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质量把控难度大,一些小作坊式的生产能够解决就业问题,但生产规模大了之后,质量难以控制,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2.食品产业链条长、新业态新模式多带来的风险: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和物流行业的发展,食品产业链条越来越长,食品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形成了新的食品安全风险。这使得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风险点,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和复杂性。例如抖音、微店、微商无证无照销售自制食品、超范围经营、证照不一致等问题仍时有发生,预制菜行业缺少统一的定义和标准,冷藏类预制菜等产品缺少许可准入审查规范,尚无法纳入食品生产许可。消费者在网购食品时,一旦遇到食品安全问题,由于网络交易的特殊性,维权过程可能较为复杂和困难。
3.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协同性不足:虽已初步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局面,但政府、社会、市场等主体间协同性不足,责任分担与治理过程碎片化,致使相关方责任不明现象时有发生。公众的食品安全知识知晓度和参与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进一步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社会共治体系尚需完善。
一、完善全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1.卫健委、食安监、工商部门等相关部门应严格审批食品生产个体经营者和企业的资质,对不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落后产能进行淘汰,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
2.进一步加强销售平台监管,利用现有的商超平台,对自媒体和线上食品销售进行严格监管,明确第一责任人,确保食品销售环节的安全可靠。
3.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对食品安全信息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风险,提高监管效率和响应速度。
4.加大违法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震慑,促使食品生产经营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二、建立共同责任制度
加强部门合作,可以通过联合发文、联席会议等形式,针对生产、采购、销售等多地混合、责任不清的情况,所有相关方都需共同承担一定的责任,突出了责任的集体性和连带性,从严从重处罚相关责任人,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三、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
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消费者选择安全可靠的食品,同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