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症是因为脑补受到疾病影响而引起,如果把老人年的记忆和思考问题当作是自然的衰老,就有可能错过诊断、治疗和干预的最佳时期。
截止到2023年底,闵行区常住人口 283 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66万,约占总人口23.34 %,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42.83万,占户籍总人口的34.01 %,远超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其中80岁以上常住老人9.万人,据不完全统计,闵行区认知障碍老年人超过2万人(按照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5%测算)。因此加强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成为本区养老服务中亟待发展的重要内容。
现在每个街镇都在陆续设置邻里中心、为老服务中心以及日间照料中心,有些点位安排第三方机构做日常运营,其中日间照料中心,大部分以接收认知障碍为主的老年群体(需区民政认定专业资质),政府、社区、医院、第三方机构等针对认知障碍的筛查、宣传、干预等工作做了不少,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实际效能还需进一步提升。
1、前期筛查的覆盖面有待提升
对于认知障碍的前期筛查至关重要,目前通过社区开展活动、老年人体检及认知障碍社区支持中心等活动现场,开展风险测评,但是老年人的覆盖面不广,且结合体检筛查以课题为导向,没有形成固定机制,因此筛查的效果需要进一步探究。
2、服务机构和人员的专业性有待提高
认知症患者是相对特殊群体,无论是前期筛查或是在干预的过程中需要有专业人员的支撑,目前经过调研,专业人员队伍不稳定且专业性参差不齐,难以保证面上标准化优质服务。
3、扶持成本与成效的长效机制有待商榷
据了解,每个日间照料中心日常政府扶持的运营费用全年大约15-30余万不等,扶持力度比较大,但对于目前的经济环境,各地政府的财政吃紧,各项成本都比较高,全区共计100个照料中心,每个照料中心接收人数平均不超过15个人,成本与成效达不到平衡,这样的运营难以长期维系。
大多数认知症是不可逆的,但是在有限的时间中,我们可以提前介入、干预,延缓认知症的时间,针对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多渠道筛查,提升覆盖面及有效性
建议可以结合闵行区老年人体检这一民生实事项目,在老年人去卫生院体检时增加筛查项目,在社区各类活动以及现有的为老服务中心按需设置常态化筛查,可以更精准的测评出老人的实际情况,测评后要做好后续的跟踪、对接服务。
(二)侧重前端,优化前期预防及干预机制
对于筛查出的结果要有针对性的方案,如果属于前期及初发认知症患者,要通过不同的宣教及活动形式,并且可以结合现有的为老服务资源,做好嵌入式的干预,发放认知症预防口袋书,加强家属及老人的认知,互相积极配合,延缓发病时间。
(三)探索社会化运作,提升日间照料中心的效能
测评出的中度认知症患者,需要结合医院治疗及专业的日间照料中心来干预,通过不同的治疗方式达到一定程度的延缓作用。日间照料中心需要聘请专业的团队、引入专业的课程,增加中心的效能,扩大受众群体数量,做到按需设置(包括时间、接送服务、费用等),让患者家属能安心、放心的送到中心,让此项工作逐步推向市场化运作,政府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希望将此项目作为一项民生常态化工作,建立专业的工作机制,让老人的晚年生活可以无忧无虑,真正把民生工作做实、做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