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外区、外省市建筑施工企业大量无序涌入,极大地挤压了本区建筑企业的生存空间,使本区建筑企业,特别是本土建筑企业逐渐失去竞争力、日益被边缘化。同时,大量由闵行区投入巨额财政资金实施的建筑工程项目,由于大都由外区、外省市建筑企业包揽,也导致巨量的相关财政税收大量流失。
据粗略统计,闵行本区建筑企业还有十多家,拥有本地员工五、六千人。闵行本区的这些建筑施工企业,历史上曾经创造过骄人的业绩,有着一大批勤恳能干、吃苦耐劳、手艺精湛的施工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这些企业承建的建筑工程曾经获得过上海市“白玉兰奖”、“浦江杯”优质工程、上海市优质结构工程、上海市市政金奖。可以自豪地说,闵行本地建筑企业承建的工程在质量上决不比建工等大型国企差,而且由于更了解本地的地质、地况和建筑施工特点,本地建筑企业承建的工程往往在成本上更节省,造价上更低廉,在配合本地政府和业主进行工程管理方面提供的服务更加高效和便捷。
但是,这些曾经为闵行区域经济振兴、社会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的闵行本地建筑企业逐渐失去竞争力。近几年,闵行本地建筑工程几乎被建工、城建、中建等外区、外省市企业包揽,由于拿不到建筑工程,再加上老员工多,企业负担重,如今大都处境艰难。而要保留和提升建筑企业资质,在建筑业主管部门审核时,其与企业完成的建筑施工量密切相关。不仅保不住现有资质,还由于经济效益的下滑无法吸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的加盟,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本区建筑企业的竞争力正日益减弱。
近些年,闵行区拿出了大片宝贵的土地资源,投入了巨额的财政资金,花费了大量的动拆迁成本,但是最终的建设工程几乎大都由外区、外省市建筑企业包揽,巨量的建筑工程税收白白流失。除去建筑业增值税,还有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等各大税种的税收也都在流失。
建议:
1、本地建筑企业在努力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同时,希望闵行区委、区府采取措施扶持和帮助本区建筑企业发展,特别是对有资质提升需求的本地建筑企业尽力提供各类帮助。
2、为规范本区建筑工程招投标准入条件,建议由区建管委牵头各政府职能部门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和履约评价机制,从投标准入阶段即进行严格审核,从企业诚信、实际履约能力、完工工程质量、社会责任履行(提供近三年在闵行区的社会公益捐赠证明)等多角度对投标企业进行打分,杜绝失信企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杜绝外区、外省市无实体公司、空壳公司进入本区扰乱招投标市场,营造公平、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3、从确保闵行本地税收不流失的角度出发,建议闵行本区财政资金投入的项目直接交由闵行本地的建筑企业或者总部已经注册到闵行区的外省市建筑企业,各镇、街道的项目直接交由各镇建筑公司施工,从而保证每一分税收都不外流,保证本地财政造福本地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