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报告数据,截至2023年我区已有3万名持证应急救护员,开展30万人次的应急救护普及培训。2024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中提到将培训2200名应急救护员,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2.2万人次。以上两类人员的培训效果如何,我们的培训目标是提高群众救护能力和水平,关键时候能把握急救的“黄金4分钟”。
据了解,目前我们培训的持证应急救护员大都是工作在闵行的中青年,而应急救护发生在非工作时间段的比例偏高。社区内应急救护人员不多,对于持证人员的信息不全面掌握,信息不畅通是一个问题。应急救护持证人员分布不均衡,往往错失了急救黄金4分钟。
一是对于2024年的应急救护员培训尽可能覆盖到小区,甚至楼道,倾斜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小区。
二是对于应急救护普及培训要覆盖到企业、园区、社区。营造急救常识学在手,自救互救暖连心的良好氛围。
三是上述两类培训应综合考虑“单位轮训+个人报名+全区统筹”,实现均衡布点、关键是有人。
四是构建社区急救员网络地图,根据社区大小确定参与急救员培训的人数培训完成并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同时,在社区内广而告之社区急救员联系方式。
张珊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和应急救护普及培训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区红会大力开展“救”在身边行动,以“闵红救护 我先行”品牌为抓手,积极推进应急救护培训“六进”(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楼宇、进企业、进农村)工作,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护培训的覆盖面,让更多群体能及时掌握急救技能。2024年区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被列入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将实现2200 名持证应急救护员和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2.2 万人次的培训工作。
建议一、对于2024年的应急救护员培训尽可能覆盖到小区,甚至楼道,倾斜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小区。
经前期对接沟通,将在颛桥镇部分居委率先开展试点,通过“沪上急救”小程序,针对居委会干部、楼组长和小区保安等对象,开设定向红十字救护员(初级)培训班。
建议二、对于应急救护普及培训要覆盖到企业、园区、社区。营造急救常识学在手,自救互救暖连心的良好氛围。
一是结合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实事项目,在“5·8红十字博爱周”、“世界急救日”等活动期间,组织本区冠名红十字医疗机构、应急救护师资志愿者服务队等单位,在全区范围积极开展应急救护宣传和培训活动;二是对应急救护培训实事项目每月进展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指导街镇红会适当将应急救护普及培训向企业、园区、社区倾斜,确保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不断延伸服务触角,进一步营造“救”在身边的良好氛围。三是以居村党群服务站和邻里中心为有效载体,将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纳入居村党群服务站和邻里中心培训项目中,更好的服务周边社区居民。
建议三、应急救护培训应综合考虑“单位轮训+个人报名+全区统筹”,实现均衡布点、关键是有人。
根据培训实际需求,一是通过“沪上急救”小程序以单位为单位开设救护员(初级)定向培训班;二是在全区范围内根据街镇分布分片开设非定向培训班,让更多个人有机会参与到培训中来。同步通过区红会和街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培训开班情况,广而告之培训信息,从而实现均衡布点。
建议四、构建社区急救员网络地图,根据社区大小确定参与急救员培训的人数培训完成并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同时,在社区内广而告之社区急救员联系方式。
一是在试点街镇(颛桥镇),对参加过培训且持证的救护员和普及培训人员开展梳理,整合资源,形成一支网格化队伍。在小区业主微信群内亮明救护员身份,让居民掌握急救员信息,当意外发生时能及时开展施救;二是结合小区人口年龄结构情况,在试点街镇(颛桥镇)小区开展持证救护员的需求调研,根据需求统筹安排,合理培训救护员,争取三年内每个小区培训5-10名救护员,有效助推小区实现“黄金四分钟”生命的守护。
衷心感谢您对区红十字会工作的关心及提出的宝贵建议,我们将继续秉承“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推动闵行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