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吴泾医院)异地重建的建议
一、背景和现状:
闵行区是经济强区,人口大区,但截止目前,闵行区还没有建成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上海市闵行区吴泾医院地处闵行区剑川路、龙吴路口。近年来,随着吴泾镇跨跃式发展,周边居住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逐年增长,吴泾地区总人口超过10万,随着大学园区、紫竹高科技园区、国际教育园区等的发展以及时尚科技特色小镇的创建,医院实际服务人口将增至18万左右。
目前医院占地面积10437平方米,建筑面积24259平方米,核定床位315张。医院原设计门急诊量和住院人次已经远远跟不上老百姓医疗服务需求,日最高门诊量达到了1800人次,门急诊拥挤不堪,抢救通道常因拥挤而被侵占、堵塞。虽然吴泾医院医疗业务用房在近十年分三次陆续对建筑进行改造新建,但设计规划整体性较差。加之近两年来老百姓对中医中药的迫切需求,中药房每天的煎药数量剧增,每天达到600-700料,而中药房仅仅只有90来平方米,与现行规范存在很大的差距和安全隐患。又因病房住院楼、医技楼及辅助用房的各种管线逐年老化,用电、用水、排污、道路、消防等均存在多种问题和安全隐患。此外院内及周边停车位极其紧张,严重影响病人就诊及家属探望。
2014年8月,闵行区人民政府、上海中医药大学签约共建上海市闵行区吴泾医院,根据协议精神,将闵行区吴泾医院调整设置为“上海市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2月由闵行区卫计委、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闵行区吴泾医院三方正式签约共建协议,争取5年内将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建成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并最终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
随着国家特色小镇的创建,紫竹高科技园区的发展,大学教育园区、商务住宅区、高级别墅区以及虹梅高架的开通,未来不久的15号线、23号线地铁的开通和规划,吴泾地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医院基本建设现状明显滞后于形势的发展,无法满足闵行区老百姓中医药服务的客观需求,也会影响到整体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二、建议和措施
(1)进一步落实和强化中医药政策和中医药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根据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第二章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医医疗机构建设纳入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举办规模适宜的中医医疗机构,扶持有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医疗机构发展。”第七章第四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2)满足闵行区老百姓日益增长的中医药需求,完善中医药设施和人员的配制。今年9月国家最新颁布的《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7版)》要求: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要求,保持适度规模,医院编制及实有床位数均≥400张,科室设置、每床建筑面积、人员配备和设备、设施符合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基本标准。
(3)可行性:
目前距离吴泾医院仅800米的龙吴路以西、紫龙路以南地块,为规划医疗卫生用地,面积55546平方米,闲置多年,可以与吴泾医院置换,建设符合要求的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可将原来的吴泾医院调整设置为老年医院,满足老龄化社会的客观需求。
综上所述,为满足闵行区老百姓中医药服务的客观需求,尽快落实区校共建协议、将吴泾医院建设成闵行区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异地重建迫在眉睫!
王余民
2018年0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