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议提案 > 代表建议 
关于0604110号代表建议办理信息公开
标题:落实十九大精神、促进闵行区中医药工作
编号:0604110代表姓名:王余民
代表建议
背景:
问题及分析:
意见和建议:

落实十九大精神、促进闵行区中医药工作

区卫计委: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医药发展的高度重视,为我们在新时代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

2017117日,区委书记朱芝松同志在东方广播中心“市民与社会”节目,畅谈闵行区未来发展的时候,首先谈到了闵行紫竹“南部科创中心”建设,在配套措施中谈到正在将吴泾医院改造成为三级医院。

上海和闵行区社区基层的中医药事业走在全国前列,但目前综合性医院特别是中医医院、中西医医院建设相对薄弱。闵行区正规划新建闵行区中医医院、新吴泾医院已经改名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筹),目标是改造成为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闵行区中医药事业的愿景会更好。

作为一部由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中医药法2017-07-01刚实施,相关配套性文件在陆续推出中。要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高标准、新时代的新方位来衡量闵行区的中医药工作,学习贯彻中医药法,推进中医药法的全面落实。

目前吴泾医院(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

1、医院规模小,占地15亩,周边外延式发展空间有限。

紫竹“南部科创中心”区域规划有一块85亩的医疗用地,2017年中,吴泾镇镇党委书记杨书记在和岳阳总院房敏院长、区卫计委领导调研时,意向性的提出引进“岳阳医院南院”或吴泾医院迁建。

2、加强中医药人才引进力度。

由于闵行区卫计委给吴泾医院的“绩效线”约11万,偏低的待遇很难有效吸引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希望政府部门和闵行区卫计委,提高 “绩效线”标准,或者设立人才专项基金等方式,在高层次人才的住房、科研等方面提供支持。

推进闵行区围绕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服务健康中国战略,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完善发展举措,谋划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医药事业的改革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坚持提升整体服务能力与补齐基层服务短板相结合,完善闵行区中医药服务体系,优化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闵行区中医药健康产业,贯彻实施好中医药法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不断满足闵行人民群众多样化多方面多层次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会办意见
区发改委 :
对区六届人大四次会议 第0604110号意见的会办意见 办理结果: 闵行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王余民代表提出的“落实十九大精神、促进闵行区中医药工作”的书面意见收悉,现将会办意见告知如下: 《闵行区卫生计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将区中医医院建设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区域中医医疗服务龙头;将吴泾医院转型为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南部区域医疗副中心;大力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构建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区中医医院、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专科)医院中医科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组成的中医医疗联合体。王余民代表所提出的落实十九大精神、促进闵行区中医药工作的建议,与闵行区卫生计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及三年滚动计划(2017-2019)的目标和任务相吻合,能有助于推进闵行区中医药服务体系的建设。 近年来,闵行区高度重视区域医疗设施建设,每年均安排相当的资金用于中医药医院基础设施的新建、改建、维护等项目,如区老年护理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闵行分院东院)新建工程、区吴泾医院病房楼改建工程、区吴泾医院中西医结合修缮工程等。 下一步,我委将积极配合贵委做好相关工作,在项目立项审批、资金计划安排方面予以积极支持。 闵行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8年3月16日 会办单位通讯地址:沪闵路6258号邮政编码:201199 联系人姓名:孙卉 电话:24033289
答复内容
答复结果:已经解决
王余民代表 :
闵行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精神。根据《中医药法》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对中医药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在完善区域中医药服务网络的同时,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优化中医药工作机制,中医药服务能力与水平显著提升。 2017年闵行区通过了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期满复评审。但我们也看到中医优质资源对基层辐射力度尚需加大,中医药内涵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因此根据《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印发上海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编制下发了《闵行区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制定了《闵行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聚焦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强化以区中医医院(含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下同)为龙头,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为骨干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不断提高群众对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利用率和获得感。主要做法:一是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依托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简称“中医药AHS”),鼓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管理输出、技术辐射和人才培养为主要形式,构建中医药医学教育和区域中医药卫生服务综合发展的健康服务体系,带动区级中医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能级。以中医优势病种为纽带,建立2-3个覆盖三、二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优势病种专科专病联盟。继续深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与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筹)的合作共建,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非直属)为建设目标,力争到2020年建设成为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在七宝地区新建闵行区中医医院,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托管。二是加强区级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中医药科室建设。区级综合性医院继续加强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建设,巩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区妇幼保健院着力提高妇幼等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疗服务能力及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三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所有社区中医综合服务区能提供中药饮片、针刺、艾灸、刮痧、拔罐、推拿、敷熨熏浴、骨伤等《中医医疗技术目录》中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推广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利用的基层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持续推进“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再创建1-2所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中医专病门诊,引导常见病、多发病服务下沉。探索建立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您提出的建议一:吴泾医院(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筹))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2014年闵行区与上海中医药大学签署协议开展区校共建,原区吴泾医院冠名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闵行分院,整体功能转型为中西医结合医院,规划期内床位建设400张。但目前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筹)的占地面积、规模、设施等无法满足医院的发展需要。随着国家特色小镇的创建,紫竹高科技园区的发展,大学教育园区、商务住宅区、高级别墅区以及虹梅高架的开通,未来不久的15号线、23号线地铁的开通和规划,吴泾以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鉴于此,根据《上海市卫生设施专项规划》、《闵行区新一轮城乡总体规划(2014-2040)战略报告》,闵行区积极开展《闵行区医疗设施空间规划(2016-2040)》的中长期规划研究。根据研究报告,建议规划期内在紫竹园区新增一所综合性医疗机构,规划床位900张。区卫生计生委将密切关注吴泾地区服务人口和医疗服务需求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变化情况将中长期规划分解至五年规划并积极加以落实。 建议二:加强中医药人才引进力度的提议。目前闵行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筹)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中医药人员配置不足的情况。因此夯实中医药人才队伍十分重要。主要做法:一是通过中医医疗联合体建设,建立中医人才柔性流动机制。鼓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医师到区内中医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多点执业或者定期出诊、巡诊,就近为基层群众服务。二是加大中医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到2020年末,实现每万常住居民有0.6名-0.8名合格的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社区全科医生比例不低于20%。三是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区级中医类医院积极引进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吸引、鼓励名老中医药专家通过师承模式培养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在闵行区现有的社区中医师带徒师承教育基础上,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师承教育模式;重点培养一批区域名中医、优秀社区适宜人才。 感谢您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