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市控烟社会宣传、支持和参与氛围基本形成且不断趋好,依法控烟成效初步显现。根据修订后的新《条例》,上海市已经基本上等同于新加坡等少数几个全世界最严格的公共场所控烟法律了。相关部门在落实控烟执法时,也应当注意疏堵结合,在执法检查过程中加强疏导,有条件的应设置室外吸烟点。
根据《2016年度上海市成人烟草流行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本市成人吸烟率为23.3%,按上海市15-69岁常住人口计算,目前上海市吸烟者约有489.60万。吸烟本身也是一种权利,而且这是长期形成的一种习惯。在关一扇门的时候,应该给广大烟民留一扇窗,设立室外吸烟点便是一项有效的疏堵结合的控烟方法。
从政府管理角度来说,在控烟的同时,要尽可能减少对经济收入的影响,减少对餐饮等服务业的影响,尽可能避免吸烟者被迫违法带来的冲突,尽可能保持文明卫生环境情况;经过对几个重点商务区调研:如地铁南广场仲盛、莘庄龙之梦、七宝万科大型商场附近现有吸烟点均是采用一些简单的烟蒂回收设施,有些在室外吸烟者因找不到地方就近乱扔烟蒂,或者吸游烟(边行走边抽烟),对于环境和消防安全带来隐患。
建议1:应当在各商圈合适位置设立有醒目标识的吸烟设施,引导吸烟人群规范吸烟,减少因乱扔烟蒂造成的安全隐患和吸游烟带来的对非吸烟人群、环境的影响。政府可与烟草相关机构联合开展室外吸烟环境建设。整体策划装置设计、管理流程解决方案等,共同合作建设吸烟点,吸烟点各项装置的日常维护、保洁等,纳入吸烟场所物业单位职责。
建议2:推出吸烟点建设的相关规定。
(1)完善各场所的室外吸烟环境,加强疏导措施,引导吸烟者自觉遵守室内禁烟规定。例如在各大商务区办公楼设立专门的室外吸烟点,主要针对办公楼的露天平台和楼下非过道区域,同时把室外吸烟点的建设要求加入到物业的服务标准中。另外在餐饮、网吧等休闲娱乐场所要求设立专门的室外吸烟点,鼓励餐饮场所寻找就餐环境之外开辟一部分可以吸烟的室外就餐环境。
(2)规范吸烟点的建设标准。在吸烟点注重配置高效率的烟蒂收集装置或者烟缸等,投放随身烟蒂收集装置,方便吸烟者弹烟灰、扔烟蒂,促进吸烟者文明吸烟,维护吸烟者的道德形象。
(3)在公交车站、地铁站外就近区域,投放吸烟点指示牌以及烟蒂收集装置,解决部分吸游烟的情况,减少对整体环境及非吸烟者的影响。
(4)在吸烟点设置漫画等形式的吸烟礼仪宣传,引导吸烟者保持良好吸烟习惯,引导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