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议提案 > 代表建议 
关于0706065号代表建议办理信息公开
标题:关于挖掘地域特色创作人,推进闵行区原创音乐进校园的建议
编号:0706065代表姓名:冯敏
代表建议
背景:

20189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就学校美育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由此可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突显以美育人的重要地位,对青少年的美育学校提出了明确要求,也为学校开展美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面向人人,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可见,建立健全面向人人的常态化艺术展演机制和学校美育育人机制,是落实美育政策的重要举措。《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明确要求:演唱是音乐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易于接受并乐于参与的学习形式,对激发音乐兴趣,发展核心素养、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等有着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闵行区作为上海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地域文化和艺术资源,音乐文化亦是其中璀璨的一部分。挖掘地域特色创作人并推进其原创音乐进校园,对于传承地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和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及分析:

闵行区是一个人口导入大区,据了解现居住人口中土生土长的本地上海人的数量远远不及在闵行区工作生活的新上海人。目前在校中小学生除了有统编教材,还有极具地域特色的《上海传统音乐文化》的乡土教材,以及各校特色的校本教材,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新上海人加入了上海发展建设的队伍,因此需要挖掘更多与时俱进,与时代同命运共呼吸的创作人,创作出更新鲜的歌曲给孩子们,让孩子们有更多的选择切实的感受时代的脉搏。目前,区内活跃着一批扎根本土、风格各异的音乐创作人,他们的作品贴近生活,富有情感,但缺乏与校园音乐教育的深度对接平台。

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合作机制,着力创作人的挖掘与整合

通过区文化部门、音乐家协会、社区推荐以及网络征集等方式,广泛寻找闵行区的地域特色创作人,建立创作人资源库。对创作人的作品进行筛选和分类,挑选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原唱音乐作品,并与创作人沟通合作事宜,包括版权协商、教学方案制定等。

例如:在闵行区就有一位优秀的音乐创作人那仁朝格,他深耕少儿原创歌曲多年,所创作的少儿歌曲既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声音特点,又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色。例如:歌曲《铭记》以庄重而深情的旋律,诉说着对英雄先烈的缅怀与敬意。这首歌已作为【致最可爱的人——上海市闵行区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历史项目】片尾曲,被闵行档案馆收藏,同年参加中国档案馆展览并获奖。歌曲《莘向未来》和《幸福家园》旨在让孩子们与闵行共成长,通过一首歌爱上一座城。时光流转,岁月悠扬,站在新的起点上,蓬勃发展的闵行激励着每一位文明幸福不屈不挠的追梦人歌颂欣欣向荣的城市。

(二)激励创作融合,开展校园合作与推广

设立专项基金或奖项,鼓励和支持地域特色创作人创作更多优秀的原创音乐作品,同时为学生提供创作激励,鼓励他们参与到原创音乐的创作中来。与闵行区各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根据学校的音乐教育需求和学生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原创音乐进校园计划。组织创作人走进校园,举办音乐讲座、小型音乐会等活动,让学生近距离的感受原创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将原创音乐纳入学校音乐课程体系,定期组织音乐老师与创作人教研,交流音乐创作背景、文化内涵及演唱技巧等。

(三)多媒体宣传,开展积极有效的活动与成果展示

利用各种多媒体平台,宣传地域特色创作人的作品,提高作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定期举办闵行区原创和原唱歌曲大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与舞台,激发学生参与和创作的热情与表演才能。设立奖项,对优秀的作品和表现突出的学校进行表彰和奖励,提高学校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将优秀的学生原创作品进行录制和推广,进一步扩大地域特色原创音乐在校园内外的影响力,形成良好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氛围。

综上所述,推进闵行区原创音乐进校园,不仅是对地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也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文化自信地培养。通过挖掘和培养地域特色创作人,不仅能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还能够为闵行区乃至上海市的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读屏专用
声音开关
语速
阅读方式
配色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十字线
大字幕
快捷方式
重置
固定
说明
退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