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闵行区在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增强创新创业活力、推动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都可以从产业结构比例的变化以及相关项目的落成数量上得到证明。但是,如何有效地体现区域经济运行或项目管理的质量,突出“做强”的重点,这方面的分析工作还是存在比较大的欠缺。比如,区域内综合商业体的开发如雨后春笋,从现状看,目前几乎所有的街镇都有大型的综合商业体,代表所在的莘庄镇截至2017年底已建有仲盛、龙之梦、怡丰城三个大型综合商业体,后续还有地铁1号线上盖商业体。毫无疑问,这些大型商业体的建设对拉动投资、改善产业结构、方便居民生活等带来好处,然而,这些项目本身也耗用了大量的资源(资金、土地等),从国家对资源利用效率的要求来看,我们究竟做得如何?项目和资源投入究竟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去进行分析,并将结果公布于众。再比如,闵行区打造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的工作,既有“紫竹创新创业走廊”的建设,也有“零号湾”、“漕河泾科技绿洲”、“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等项目建设,同样需要问一问在科创中心的建设中资源投入是否体现出集聚的原则?区域创新创业战略的重点是否突出?所建设的项目产出究竟如何?这些问题都是关乎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政府需要对此有认真的判断和清醒的认识。
鉴于上述情况,作为区人大代表,我建议政府应当加强对资源投入与产出的分析工作,这不仅符合上海市提出的以“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来衡量政府工作的要求,也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通过仔细分析投入的资源在目前产出的情况,量化单位资源的产出或增加值(比如:单位面积的营业额、单位面积的税收额、单位面积的科技成果产出数量等),这样做至少可以:1、对项目可行性的实际效果做出验证;2、对政府的规划决策做出验证;3、为改善和提升项目运营找准方向;4、提供问责依据,提升决策质量,提高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和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水平。
建议政府指定专门的部门或委托专业第三方来开展资源投入与产出的分析工作,人大常委会也可委派或聘请相关专业人士介入分析工作,相关的分析结果应当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以利于对政府工作更好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