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0604235号代表建议办理信息公开
标题:关于巩固黑臭河道整治成果的建议
编号:0604235代表姓名:赵松江
代表建议
背景:
问题及分析:
意见和建议:
关于巩固黑臭河道整治成果的建议
黑臭河道治理,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截止2017年末,闵行区在181条黑臭河道治理中,已经完成177条段的整治工作。现在沿岸增加了便民措施,河道生态得到改善,水清岸绿成为了闵行的靓丽风景。
为了巩固河道治理成果,同时结合在河道治理检查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我的建议。
一、继续发挥河长制,河代表制度的经验和优势,同时聘请河道流域内企事业单位或街镇有责任心者为兼职河道监督员(守护者),增加河道检查频次和密度,把发现问题消灭在萌芽中。
二、增加河道边文明宣传牌、安全警示牌的设置,提高游人素质。
随着河道环境的改善,到河边游玩、钓鱼的人员增加。随之而来的是人为因素的环境破坏,如随手乱丢垃圾,乱踏草坪,河岸边烧烤,水体中经常漂浮饮料瓶、塑料袋、烟蒂等各种污染物。
在扩大宣传的同时,加强执法力度,明确执法队伍,制止破坏环境行为。制定和细化部分地方法规规定。
三、加强钓鱼,捕鱼者规范和安全管理。
随着环境改善,钓鱼捕鱼者增加了。但是存在钓鱼地点随意,钓鱼捕鱼方式多样的问题。希望出台地方管理规定,给予规范。
会办意见
区农业农村委 :
一、关于加强钓鱼规范和安全管理:个人垂钓属于休闲活动,不属于捕捞作业行为,目前尚无相关法律法规明令禁止;但渔政部门将积极与水务、城管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进一步规范垂钓,科学引导,规定垂钓场所(点),保护河道设施,确保河道整洁。
二、关于加强捕捞者规范和安全管理:我区现核发捕捞许可证22张,规定其作业场所、数量、类型,并由渔政部门与捕捞者每年签订《渔业安全生产责任书》,做好培训宣传和日常检查工作。在方式上,为进一步合理利用我区渔业资源,加快恢复渔业生态环境,促进水域生态平衡,闵行区农业委员会核发了《关于加强闵行区渔业水域捕捞管理和做好渔业捕捞新版证书换发工作的通知》(闵农委〔2016〕58号)文件,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渔民改变捕捞作业方式,倡导和推广使用对渔业资源和生态水域环境危害小的捕捞方式,进一步确保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成果,构建我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环境,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答复内容
答复结果:已经解决
赵松江代表 :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日益增高,河道作为城市组成部分,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提高水环境质量,区水务局及相关部门已开展多次河道整治行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尤其是2017年重污染河道治理攻坚战,完成了闵行181条重污染河道综合治理,切实改善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正如您所说,如何巩固和提高整治成效也成为了当前及后续阶段的一个重点工作。
意见中提到的河道垃圾污染及钓鱼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存在,经与相关局沟通协调,目前我们正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压实河长责任,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
目前,我区已建立了镇级河长责任制、村居河长负责制、村民小组长护河制、人大代表监督制的“四位一体”工作模式,并落实河长巡河全覆盖,充分发挥全区692名河长作用,要求村居河长每周开展巡河不少于1次,村民小组长每周巡河不少于2次,在巡河过程中及时发现和上报河道问题,劝阻和制止各种破坏河道环境的不文明现象。2018年起至今,各级河长累计巡河5000余次,共发现解决问题235处。同时,区人大会同区河长办建立了人大代表定点联系整治河道的工作机制,聘请129位区人大代表联系129条整治河道,定期开展巡视工作;我区还成立了河长制社会监督团,特别聘请12名各街镇热心公益事业、具有责任心的人员担任河长制工作监督员,监督各街镇各级河长的履职情况。组织建设河长制APP信息化系统,计划与河道巡检系统等信息化系统相结合,河道一发现问题各级河长都能及时了解情况,各街镇也在探索河长履职模式的过程中建立了各种有效的机制。此外,为进一步提升河长制工作地位,计划将各渠道反馈的河道问题及河长履职情况定期进行整理,通报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通过发挥河长问责制的作用对办事推诿、不认真履职造成河道黑臭回潮现象的河长依法进行问责和备案,倒逼河长责任落实。
二、提升专业水准,推行河道精细化管理
河道精细化管理的关键着手点在于“精”和“细”,所谓“精”,我们主要在提升行业管理标准和提高管理队伍的专业水准上下功夫,一是积极对标其他区县优秀的管理模式,进一步细化和提升闵行区河道养护标准;二是加强对养护单位的监管,目前本区市、区管河道已全面实行市场化管理,通过经济手段、奖惩机制等手段督促养护单位尽职,确保及时处置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垃圾污染问题。所谓“细”,通过梳理,理清每条河道管理养护的风险点、薄弱点和困难点,分类采取措施实施管理;尤其是加强源头控制,2017年底,全面开展本区入河排放口调查,经现场调查汇总,闵行区共有排放口8118个,其中市区管河道2565个、涉及“苏四期”整治工程河道1598个、其余河道3955个,分布在14个街镇、莘庄工业区。提前管控涉及占用水域项目,按照《闵行区水务局监督检查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暂行规定》要求,切实履行批后监管职能,通过日常检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基本做到了审批项目批后监管全覆盖。此外,我们建立河道养护监理,对市、区管河道每月覆盖检查一次,镇管河道每季度一次,村级河道全年覆盖检查一次,每月出具一次实效评价报告,实现对养护质量客观评价。
三、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全社会共同管理
深化开门治水管水,引导群众在河湖管护中发挥主体作用,打破了“政府干、群众看”的僵局,成功迈向“人人都是治污者”的新格局。2017年以来,在全面推行河长制、全市中小河道整治两项工作的推动过程中,河道频频出现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累计在市级及以上媒体播报闵行区的河长制相关信息60多条,在群众中也起到了较好的宣传作用;在全区所有河湖的显著位置设立河长公示牌1000余块,标明了河长姓名、现任职务、工作任务、监督电话、微信公众号以及水体的基本情况等信息,结合已有的河道宣传牌、安全牌、警示牌,让群众直观地了解河道信息,提升自我意识;同时,深入挖掘新媒体平台,建立了“闵行水务”、“闵行区水利管理所”等微信公众号开展宣传;此外,充分发挥水务青年志愿者队伍作用,结合“创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开展面向公众的宣传活动,累计开展宣传活动30余次,共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参与人数1万多人次。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扩大公众的参与度,目标做到公众自觉遵守规范、主动制止不文明行为。
四、理清管理职责,破解钓鱼管理难题
一是关于加强钓鱼规范和安全管理问题,由于个人垂钓属于休闲活动,不属于捕捞作业行为,目前尚无相关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经农委、水务、城管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将进一步规范垂钓,科学引导,规定垂钓场所(点),保护河道设施,确保河道整洁。 二是关于加强捕捞者规范和安全管理问题。我区现核发捕捞许可证22张,规定其作业场所、数量、类型,并由渔政部门与捕捞者每年签订《渔业安全生产责任书》,做好培训宣传和日常检查工作。在方式上,为进一步合理利用我区渔业资源,加快恢复渔业生态环境,促进水域生态平衡,闵行区农业委员会核发了《关于加强闵行区渔业水域捕捞管理和做好渔业捕捞新版证书换发工作的通知》(闵农委〔2016〕58号)文件,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渔民改变捕捞作业方式,倡导和推广使用对渔业资源和生态水域环境危害小的捕捞方式,进一步确保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成果,构建我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环境。
感谢您对水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